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语言对汉语的影响

网络语言对汉语的影响

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摘要互联网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在网络媒体雨后春笋般崛起的这几年中,网络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也不再局限于经济、技术等领域。

社会、文化、伦理道德,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因网络而急剧变化,网络语言就是网络媒体广泛运用下所产生的新事物和新文化。

对于资深网民来说,网络语言已经习与生活;但对于初入网络的朋友们,简直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网络用语日常化、连好多传统媒体也在使用,是传统汉语的倒退,还是时代的进步?本文主要探讨网络语言对于现代汉语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语言异化规范化20111419005911涉外2班卢佳顺一.网络语言的定义网络把世界缩小到显示器那么大,芸芸众生集合在十几英寸的小天地里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想要在这个地方推行某种“正统”表达方式是困难的,网络的自由空间注定了它的语言表达将无拘无束。

“如果青蛙只有一人嘲笑,恐龙的样子没人知道,如果面对孤独只有烟酒相伴,惟有齐参与,共分享,才能超越12亿倍的爽,这就是互联网的力量。

网恋,网聚狼的力量。

”这是最近在网上颇为流行的网络搞笑篇。

但是如果你不了解其中的一些“网络词语”的含义,你恐怕并不觉得上面这句话有什么可笑之处。

因为在聊天室、BBS、ICQ上,大家把“青蛙”比作长得很丑的男人,把“恐龙”比作很丑的女人,而把“狼”比作在网上的坏人。

诸如此类,在网络上产生且具有特殊含义的词汇,就是网络用语。

在于根元主编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对“网络语言”提出了如下定义:“‘网语’是互联网的产物。

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虚拟空间里,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也应与现实生活中的表达习惯有所不同,于是有的人创造出令人新奇也令人愤怒和不懂的‘网语’。

大部分‘网语’是网民为提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

从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来看,‘网语’中的汉字、数字、英文字母混杂在一起使用,会出现一些怪字、错字、别字,完全是病句。

但是在网络中,它却是深受网民喜爱的正宗语言。

”网络语言大体上可以分成三类:一是和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鼠标、硬件、软件、病毒、防火墙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网吧、黑客、信息高速公路等。

第三类是网民在聊天或是bbs上的常用词语,也就是“口头语”:美眉、大虾、斑竹、菜鸟等。

其中第三类网络新词语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也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

这些由敲起键盘来劈里啪啦的网上高手们,用他们灵活的脑子制造出来的一连串有别于正常含义的新奇词语,着实上不熟悉网络的人匪夷所思。

然而,这些新词语却是众多网民们所熟悉和喜爱的。

这一层次定义的网络语言不能简单地等同与技术层面的“因特网用语”或“网络术语”。

网络语言的成因,不只是为了输入方便“在书面上,如果某人办一个杂志、一个版面,那是叫版主。

在网上要讲求效率,可能会打错,上网要花钱,而且你就算有钱,你打的慢一些,对方就可能不理你了,所以一打出来,有可能就是“斑竹”了,用就用着吧,后来一想又有道理,在古代就是竹子流泪,其实斑竹也是很辛苦的,聊天他也得陪着聊,这也是很形象,挺好的。

”(于根元新浪采访)因此,微软操作系统上使用智能全拼输入系统,就是出现网络语言的一大原因。

由于网上会使用五笔打字的人聊聊无几,所以网民普遍使用全拼输入,由于上面的字词有很多不是按照使用频率排列,在寸秒寸金的网络上,网民就没有耐性保证打字的准确,所以大量使用同音字代替,直到形成公认的新词汇。

这个客观原因的深层次问题是由于汉字与电脑的瓶颈问题,汉字进入电脑并没有解决汉语能够在电脑上畅通无阻的问题。

成千上万的汉字是无法与几十个字的音素文字相比的。

电脑处理外语比处理汉字要快捷的多。

因此,网络上出现五花八门的词语是目前必然会出现的问题。

网络迫切要求人们设计出更加方便快捷的汉字处理软件。

但是网络语音远远不是为了输入方便而大量产生的,网络语言是在互联网的运用中产生的,这就离不开培植他的这块土壤。

互联网本身的自由性、无限性、开放性、虚幻性等特色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因此互联网上的信息传输的方式也形成了一种有实与有虚、有静有动、交互、立体的特点,表现在网络语言上,就是广阔的自由度和随意性。

在网络的海洋里,人人平等,谁也无法限制你选择的自由。

网络又总是作为一种休闲的媒体出现在大众眼前,就需要一种轻松随性的表达方式用于调侃和幽默,体现或炫耀发言者的智慧和创意,用于标新立异,体现个性,能够创造独特身份,满足扮演不同角色的需要;一些年轻网民求新、求异的心理也是网络语言产生的重要原因。

尽管网络已经渗透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但是其中的主体是年轻的大、中学生,技术人员,这个群体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活泼、好奇,充满了创新意识。

网络词语不仅代表了高效率,更有充满着一种求新求变、不断突破陈规的潮流感、前卫感。

这种充满活力的语言“创新”精神是“网络用语”在年轻人之间广泛流传的重要原因。

网络沟通通常是没有声音、图像的实时交流(特指聊天中),而网聊中有时要传达的微妙的感觉变化。

为了表达直观的意象,增强了语言的表现能力;网络语言的各种形象的符号应运而生,谐音数字的发展,从而丰富表达手段,也是不为奇的了。

另外对于网络经典文本如《大话西游》和《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借用。

在网上,你是不可能知道前因后果左邻右舍的,语境是对话双方共同营造的,可是语境的规定要花费不少的时间,不符合网络说话多快好省的原则。

因此我们必须从经典文本中借用。

这也就是痞子蔡和周星驰走红网络的主要原因。

他们的走红也再次促进了网络语言的进一步运用,如此循环。

网络语言的构成方式“7456,TMD!怎么大虾、菜鸟一块儿到我的烘焙机上乱灌水?>:-<,呆会儿再打铁。

886!”就在网络上经常看到的这几句话为例,我们可以看到网络语言的构成方式的多样性。

1.字母的缩略化〖TMD〗国骂:他妈的。

TMD的学术解释是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而且美国政府还妄想把台湾纳入TMD系统中,这也是中国政府所坚决反对的。

但是令人称奇的是TMD刚好与中国的国骂XXX的简写相同,于是就别有一番韵味。

〖GG/MM/DD/JJ〗汉语拼音头字母简写,即哥哥、妹妹、弟弟、姐姐,是亲昵的称谓。

网络让人们感觉是亲如一家,一到网上,大家就不分男女老幼、高低贵贱,一律哥哥、妹妹、弟弟和姐姐相称,这使得原本冷冰冰的虚拟数字网络时代凭添了一份温馨和亲昵。

〖XXX〗意味着某种级别,例如不愿意提及某人的大名,于是就采用XXX代替,另外还有不便于直接说出来的东西,就是有难言之隐,采用XXX代替。

〖PMP〗意思是您跟在后面拍马屁呢2.文字的谐音和转义〖伊妹儿〗电子邮件。

伊妹让人浮想联翩,可以想象成是美眉缠绵悱恻的电子邮件,不免令人心中想入非非、踌躇满志。

〖斑竹〗原来正确的词应该是版主,但是由于输入的时候选字困难,就成了程序生成的词汇斑竹在古代就是竹子流泪,其实斑竹也是很辛苦的,聊天你也得陪着聊。

〖待会儿再打铁〗一会再来〖大虾〗超级网虫〖菜鸟〗网络新手〖烘焙鸡〗"个人主页HOMEPAGE"的谐趣音译〖灌水〗是说在聊天室或BBS版上的发言随意写,BBS上的常用词汇〖造砖〗用心写,指上贴者比较用心写的东西。

一个好的BBS是既要有砖还要有水。

灌水和造砖对于活跃一个BBS各有千秋。

〖楼上楼下〗BBS上常使用的词汇,用以指上面的帖子和下面的帖子。

3.符号系列:-) 最常用的笑脸,通常加在文句的结束的地方。

表达开玩笑或微笑。

:-(最常用的沮丧的脸,表达不开心或对对方话语的不满@#$%&*! 骂人用的话,乱七八糟的打出来就行了:-Q 向你吐舌头>:-< 嘴巴和眉毛都竖起来了,快要气炸了,^o^ 让你可以不必转过头来看的笑脸,而且是一头可爱的小猪@>>-->-- 横放的一朵玫瑰4.数字化的特点〖7456〗气死我了。

通常只有在一个网民被另一个网民气的七窍生烟的时候〖555555~~~~~~~,〗几个5加上波浪线,其意义是表示痛苦不堪,几欲落泪〖687〗对不起〖886〗拜拜了〖555〗伤心地哭声〖你真是个286〗286现在差不多是运算速度最慢的处理器,机器运算速度慢就跟人智商低一样,意思是说对方傻。

网上表达与传播对数字也用到了极致,因为数字远比汉字来得简单、方便。

这种用法大多都取数字的谐音之意,但也有一些是“意会”的,如1775=我要造反了(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13579=此事真奇怪(因为这5数字都是奇数,而在英语中“奇数”与“奇怪”是同一个词“odd”)、0001000=我真的好孤独(“1”表示一个人,“0”表示空乏;取数字的象形意味),等等。

网络上的语言有时候还随意泼洒,数字、英文、符号的杂糅的现象也大量存在,如:u2(you too你也是)、me2(me too我也是)、3ku(thank you谢谢你)、CBA(Coolbi la酷毙啦)等。

总之,不一而足。

而正是如此大量多样、体现个性、随意洒脱的新鲜元素存在于网络语言中,网络语言成为了很多人指责和批评的对象。

二.网络语言的特色1.标新立异具有革命意义的创新性是网络语言最大的特点。

网络是一个在推崇个性、追求方面走得有点极端的世界,它为网民们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最自由的空间,这种空间因缺少了传统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监督”而显得更加自由、更加珍贵。

网民们能够在网络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同传统的书面语言相比较,网络语言由于减少了外来的束缚,发挥了作者的自由性,往往在构思上更为巧妙,往往语出惊人、令人瞠目,从而最大限度地反映出每个人在语言上的创造力。

这种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一是对已有词语的变异使用及新词新语的创造;一是对常规语法的突破。

前者如“见死光”,指网恋后与网友初次见面感到不满意而迅速各奔东西;“东东”意指“东西”;“偶”是“我”的一种比较调皮的说法,并由此推衍出“偶们”。

这些词语在网络中已司空见惯了。

后者如“难过得死掉了”、“累死掉了”、“走先(先走)”常采用港式语法的说法。

构成网络新词语的词素大多是语言中固有的,它们利用比喻、谐音、拟人等各种手法构成新词。

除在构词法上的随意组合、任意搭配外,还常在文章的标题末尾添加相当于语缀的成分,如用“喔、噢、的噢”等语气词作语缀,如“要记着去捧场噢”“慌乱是会出错的噢”等。

2.经济简练网络语言除用字节俭外,还尽量突破原有书写符号的局限、改变现有语言中某些词语形音义方面的约定俗成,创制了新的形音义的结合体,如上文中已经提到的字母词、数字词、图形符号等,其丰富性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语言模式,并且靠这些简单的符号传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内涵。

网络语言对现有语言成分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形”上,它是用最简洁的“形”来巧设言语交际的跨度,缩短信息交际的宝贵时间,并且这种跨度的设置,在一定的语境中,人们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全可以逾越,而一旦跨越,便会带来一种愉悦,具有一定的刺激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