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起源和发展 ppt课件
第三,反映民主政治的法律原则和法 律规范
第四,有关社会公共事务的法律规定 等。
英美法系,是指以英国中世纪以来的普通法 (common law)为基础,以判例法为主要标 志并与其有继受关系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 称。
英联邦成员共53个。前 身是英帝国,由英国及其 自治领和其他已独立的前
殖民地、附属国组成 。
30
世界主要法系分布图
西方两大法系是相互对称的: 按地理位置,叫做大陆法系与海洋法系; 按主要国家构成,叫法德法系和英美法系; 按法律传统,叫罗马—日耳曼法系和普通法 系; 按法的外部特征,叫法典法系和判例法系。 大陆法系还有一个名称,叫“民法法系”, 这是因为该法系以民法典最为发达,地位最 为特殊。
(4)明显带有 原始习惯的残 余。
古印度《摩奴法典》规定的种姓等级制度
印度种姓等级制度的影响
【2007年11月07日新华社 】现行的印度法律规定 ,公民享有与自己意中人结婚的权利,但据调查 ,74%的印度人仍不接受不同种姓间通婚。 印度妇女马达维·阿瓦尔最近因“下嫁贱夫”得 到了政府颁发的一个奖。她的丈夫钱德拉谢卡尔 条件并不差,但他出身不好,处于印度古老的种 姓制度的最下层,是“不可接触的贱民”。因为 跟社会较低阶层的人结婚,马达维得到了印度政 府特别颁发的250美元奖金和一张奖状。
美 法
的法律形
单行 法
中心
归纳 法
诉讼模式( 对抗式或庭
法和立 法;法律部门
系
式;遵循 先例
主义
辩式)
法职能 缺乏统一分类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一、当代中国法律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二、当代中国法律制度的本质 三、当代中国法律制度的特征
法律演进线索
法的历史类型
起点: 法的起源
法的发展
在时间顺序上的推进
法律继承的原因
第一,社会生活条件的历史延续性决定 了法律继承性。
第二,法律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法律 发展过程的延续性和继承性。
第三,法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共同性 决定了法律继承的必要性。
第四,法律发展的历史事实验证了法 律继承性。
法律继承的内容
第一,法律技术、法律概念
第二,反映商品经济规律的法律原则 和规范
4、虞舜时期,开始出现私有财产,分配不均, 贫富差距增大。 5、虞舜时期,开始出现“司法官吏”等各种官 职设置; 6、虞舜时期,开始出现“五刑”一类的规范。
法律为什么不可能在原始社会产生?
法律为什么不可能在原始社会产生?
经济原因:生产力水平低,生产能力十分有 限
没有剩余产品 不可能产生私有制
32
西方两大法系比较
法典 司法 推理 判例地位 编纂 传统 方式 诉讼模式
法官 地位
法律分类
大
实体
职权主义诉 只能司 公法和私法;
陆 法
基本不存 法典 在判例法 化
中心
演绎 法
讼模式(审 问式或纠问
法不能 明确的法律部
系
主义
式)
立法 门的划分
判例法是
英 一种重要
程序
当事人主义 兼具司 普通法和衡平
封闭性
中央集权的君主 专制;维护君权
和族权
为小农经济 服务,重农
抑商
司法行政 合一
西方
基督教神 学
宗教性
分散,多 种法律体 系并存;
开放性
统治权分裂和分 散;既保护君权 ,又保护领主权 ;既保护世俗权 ,又保护神权。
私法发达, 主要为商品 经济服务, 出现资本主 义因素的法
设专门的 司法机关 ,司法独
法的起源 法的历史类型
奴隶制法律制度 封建制法律制度 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世界两大法系: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
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从历史文本开始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
1、唐尧时期,生产资料大体公有,分配平均, 贫富差距不大; 2、唐尧时期,没有“司法官吏”。 3、唐尧时期,没有“五刑”一类的规范;
政治原因:人们在生产中出于平等地位,没 有阶级分化,不存在对抗性的阶级冲突。
原始社会规范
食物禁忌
禁忌
性禁忌
图腾禁忌
原始习惯
族外婚习惯
平均分配 习惯
民主议事 习惯
血亲复仇 习惯
图腾禁忌:禁瞧看、禁触摸、禁直呼、禁捕杀、禁图腾内婚
法律起源的过程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促成三次社会大分工: 第一次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由于犁耕技 术和灌溉技术的使用,使农业产品丰富起来,形成 了农业部落和畜牧业部落并存的格局。第一次大分 工导致的社会变化,最主要的是:
立
“国王站在一切人之上,但须站在上帝和法律之下。” ——13世纪英国《大宪章》的精神
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总体特征: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 政治的本质要求,建立资本主义的法治 国家。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 契约自由原则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拿破仑起草 《法国民法典》
迄今为止,一切进步 性社会的运动,都是 一场“从身份到契 约”的运动。
西方两大法系
大陆法系,是指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 法典》和《德国民法典》为主要标志或与其有 继受关系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1804年《法国民法典》废除了一切封建特权, 以个人权利为本位,适应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 社会要求; 1896年《德国民法典》适应了垄断资本主义时 期的社会要求,更多地强调“社会利益”。
根本原因: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运动 基本条件:社会革命(暴力革命或渐进式
革命)
奴隶制法律制度
(1)公开保护奴隶制生产关 系。奴隶主不仅占有生产资 料,而且占有奴隶本身。奴 隶是“会说话的工具”,可 以任意处置。 (2)用宗教迷信和极端野蛮 而随意的刑罚维护奴隶主阶 级的政治统治。
(3)公开确认 人与人之间的 等级划分与不 平等地位;公 开规定自由民 之间的不平等 地位。
商品交换的频繁和社会关系的复杂化,使国家管 理和法成为必需。
法律产生的根源
私有制的产生和商品交换 的频繁,是法产生的经济 根源。 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 压迫和反抗,是法产生的 政治根源。
法律起源的其他学说
宗教学说认为,法的产生源于上帝的意志 ; 民族精神学说认为,法的产生源于民族精 神产生发展的结果; 暴力说认为,法律是暴力斗争的结果,是 暴力统治的产物。 契约说认为,法律是人们的理性思考和契 约达成的结果。(是一种假设理论)
法律演进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内在动力:社会发展(根本动力) 外在力量:外部环境因素的推动 技术上:长期缓慢的进步 内容上:“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 姿态上:封闭到开放 具体途径:继承、移植、制度改革
第二节 法律继承
法律发展的方式:法律继承和法律移植 概念:所谓法的继承就是指不同历史类 型的法之间的延续、相继、继受,一般 表现为旧法(原有法)对新法(现行法 )的影响和新法对旧法的承接和继受。 法的继承的特点:“扬弃”(取消、舍 弃;保存、保持)
在空间上的拓展
法系
第十三章 总结与思考
1、法起源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2、思考法与原始社会习惯的关系。 3、中西方封建制法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4、资本主义法的原则有哪些? 5、分析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不同之处。
第十四章 法律演进
法律的演进与发展的历史规律 法律继承 法律移植 法制改革
第一节 法律的演进与发展的历史规律
法律演进与法律发展的内涵。p159 区别: 法律的演进:法律制度从现在向过去回溯的整体
上的变迁路径与过程。 法律的发展:法律制度在当下或者现在所发生的
以及面向未来所可能发生的动态的进步过程。
法律演进
法律发展
关于社会发展的两种模式
“发展”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 大体说来,发展是一种进步的、上升的 运动,是从落后到先进、贫困到富裕、 封闭到开放、专制到民主、人治到法治 、奴役到自由、野蛮到文明的进步过程 及趋势。
——梅因
法系
法系的概念。P154 划分根据:历史传统和外部特征 日本法学家穗积陈重将世界各地的法律划分为七 大法系:印度法系、中国法系、伊斯兰法系、英 国法系、罗马法系、日耳曼法系和斯拉夫法系。 近代西方国家的一些比较法学家大都认为当代世 界的主要法系有大陆法系、英美法系、社会主义 法系和伊斯兰法系。其中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对 资本主义国家法律甚至世界各国法律影响最大。
1 的自治力量实现法律 展应当立足于本国
既有的法律文化遗
制度演化
产和本土资源
建构论:
国际化:
重视通过人为的理性 强调借助他国健全
2 建构实现法律制度的
的法制和丰富的法
变迁和进步,强调政
治经验
府的主导作用
发展动力
内源型: 法律发展的动 力来自国家和 社会内部的需
要
外源型: 法律发展的动 力依靠外来力
量的推动
思考:你更赞同哪一种模式?
在社会发展的途径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两种 不同的理论模式:
一种是建构论,即主张以人的理性认识为基 础,摧毁旧事物、旧秩序,建构新事物、新 秩序。简单地说,就是破旧立新。持有理性 主义——激进主义立场的思想家或政治家往 往赞成这种思路。
理性主义者高度肯定与推崇人类理性的力 量。他们相信,人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理性 ,去发现自然界的运动规律,认识人类社 会的发展规律,并凭借这些理性认识建构 一个更加符合自己需要的理想社会。在他 们的眼中,历史传统是旧的东西,是建构 理想社会的绊脚石。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商业的出现。随着劳动生产 率的提高和产品交换规模的扩大,以贸易为职业 的商人阶级开始形成,金属货币、高利贷出现, 部落间的贸易甚至海上贸易也成为社会经济生活 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使财富的集聚速度加快,贫富 分化加剧,氏族内部出现了富人和穷人的分离, 穷人因为债务也转化成为奴隶,私有制、奴隶制 和阶级分裂最终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