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政治理论》书评

《国际政治理论》书评

《国际政治理论》书评
(陈雯榆14116107005)一、关于作者及本书
(一)作者简介
肯尼思·华尔兹(Kenneth N.Waltz,1924—)是美国著名国际关系理论家。

1924年生于美国密执安州安阿伯。

1948年毕业于奥比多林学院,1950年和1954年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政治学硕士、博士学位,1953-1957年在该校担任助教。

1957后曾在斯沃斯摩尔学院、布兰戴斯大学任教并从事国际关系研究。

1971年起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于1994年成为该校政治学系终身荣誉教授。

同时兼任美国对外政策委员会委员、全美政治学学会理事、会长,《世界政治》编委等职务,并荣获“詹姆斯·麦迪逊政治科学杰出学术贡献奖”。

华尔兹被视为新现实主义学派的代表人,其主要著作有:《人、国家与战争》(1959)、《对外政策和民主政治》(1967)、《国际政治的冲突》(1971)《国际政治理论》(1979)、《核武器的扩散:一场辩论》(1995)等。

《国际政治理论》一书是新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提出了国际关系的新结构主义理论。

华尔兹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区别在于,他在国际关系研究中提出了体系结构的新概念,将国际政治视为一个定义精确的结构体系,进一步发展了现实主义的权力论。

(二)关于本书
斯坦利·霍夫曼说:“华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是自汉斯·摩根索的《国家间政治》之后最具影响的国际关系理论著作,也是新现实主义最早和最重要的代表作”。

罗伯特·基欧汉说:“华尔兹理论的过人之处,不在于他倡议了一种新的理论研究或理论思考路线,而在于他努力将政治现实主义体系化,使之成为一种严谨的、演绎性的国际政治体系理论”。

肯尼思·华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一书从国际体系出发,在分离和还原的工作基础上,建构了国际政治的系统——结构研究框架,从而提出了华尔兹著名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

在这一理论中,通过精简和细致严谨的推演,华尔兹为我们呈现了国际社会中各行为体的位置以及互动关系,并且指出各行为体的活动是由国际结构所呈现的压力所决定的。

本书是当代国际政治领域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之一,也是引用频率最高的著作之一,已成为国际政治领域的经典著作。

(三)作者写作手法与行文方式
写作手法:比较法。

全篇都采用比较方法构建他的理论。

行文的方式和书写的力量:华尔兹的行文方式让我们听到600多年前中世纪哲学家威廉·奥卡姆那句古老格言的遥响,“如无必要,勿增变量”,其含义是:只承认一个个确实存在的东西,凡干扰这一具体存在的空洞的概念都是无用的累赘和废话,应当一律取消。

这一似乎偏激独断的思维方式,被称为奥卡姆剃刀。

简约的宏观理论是华尔兹孜孜以求的,他认为理论具有解释能力和预测能力,同时理论还是
简约的,简约意味着解释和预测的普遍性。

其实华尔兹的理论非常简单,就三句话:国际政治的结构是无政府状态、权力在大国间分配、国家的行为是受制于结构中的排列,多么简单、漂亮。

华尔兹的行文方式也异常严谨,对概念界定简约而严格,一种严谨的演绎性的国际政治体系理论清晰地被表述出来。

华尔兹的书写表面上有点晦涩,但在后几章对政治结构、无政府状态和结构性原因的论述中,逻辑的力量已经不再晦涩,我们感受到的是华尔兹笔端流露出的思想光芒。

通读全书后和宿舍同学讨论,我说如果你接受华尔兹的理论概念并把全书读完,你简直必然要被他俘获,这就是书写的力量,而背后的支撑是学术的积累和思想的沉淀。

二、内容框架
《国际政治理论》一书共有9章内容。

按照作者开篇所言(P1),本书试图解决三个问题或三个目标。

第一,试图对已有的重要国际政治理论进行批判性考察;第二,力图建立一种新的国际政治理论;第三、对新建立的理论进行检验。

第一章阐述了理论究竟是什么,以及演绎理论较之归纳理论的优点。

采取比较法,通过规律和理论二者的一番对照,得出理论的本质涵义及精简理论的四种方法。

在理论的本质涵义方面,从四个角度区分了规律和理论的不同。

首先,理论是来揭示那些恒定的或很可能存在的联系为什么普遍存在;而规律只指出这些联系。

其次,规律中的每一个描述性术语都是与观察或实验的过程直接相关的,规律只有经过观察或实验的检验才
能成立;而理论除了描述性术语之外,还包括理论性的概念,理论不能单靠归纳来建立,因为理论概念只能被发明,不能被发现。

再次,规律是‘观察到的事实’,而理论是‘用来解释事实的思索过程’,最后,规律常在,是永久性的;而理论不一定能持久,它有生有灭。

总之,理论是与某种特定的行为或现象有关的规律的集中或组合,是解释规律的陈述,而不仅仅是规律的集中。

理论是对某一领域的组织及其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的描述。

在精简理论的方法方面,他提出了四种方法,即分离、提取、归并、理想化。

当建构出了一种理论之后,还要对理论进行必要的检验。

于是他还提出了检验理论的七个步骤,即:“1、陈述受检验的理论;
2、从其中推导出假设;
3、对假设进行实验的或观察的检验;
4、在采取第二和第三步骤时,运用在受检验的理论中找到的术语定义;
5、去除或控制未包括在所检验的理论之中的干扰性变量;
6、设计一定数量不同的,要求高的检验项目;
7、如果有一个检验项目通不过,检验该理论是否完全失败,是否需要修改和重新表述,或者是否需要缩小它宣称所要解释的事物的范围。

第二、三、四章批评了还原主义方法为什么不能够解释国际政治结果。

同样采取的是比较法,对简化理论与系统理论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在研究和分析国际政治行为和结果时,系统方法和理论要胜过于简化方法和理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