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白细胞检查PPT课件

白细胞检查PPT课件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1、中性粒细胞增多
生理性增多
高温、严寒 饥饿、饱餐 剧烈运动 惊吓、情绪激动 新生儿 孕妇、分娩
生理性增多通常为一过性,不伴有质量变化.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
反应性增多 急性感染或炎症 大面积组织损伤 大出血或急性溶血 急性中毒 恶性肿瘤 内分泌紊乱 免疫反应
细胞
中性杆状 中性分叶 嗜酸分叶 嗜碱分叶
淋巴 单核
大小 外形 细 胞 核
细胞质Leabharlann (μm)核形 核染质 着色 颗粒
10~15 圆
腊肠样 深紫红 淡桔红 多细
粗糙
淡紫
10~15 圆
2~5叶
深紫红 淡桔红 多细
粗糙
淡紫
11~16 圆
眼镜样 深紫红 淡桔红 粗圆
粗糙
鲜桔
10~12 圆
不清
淡桔红 不均 蓝黑
临床血液学检查
第二讲 白细胞检查
主讲人: 闫轶鹏副教授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学习要点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概述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类白血病反应
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
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一、概述
白细胞包括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PNH…..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3. 理化因素损伤造血功能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4.单核-巨噬细胞功能亢进 ---脾亢、噬血细胞综合症
5.自身免疫性疾病 ---SLE、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
中性粒细胞的核可反映其成熟状态,原始 粒细胞核圆形,核浆比例大,染色质疏松,有 清晰核仁可见,随着细胞的发育,核浆比例逐 渐减小,核仁逐渐消失,染色质逐渐变致密, 最后浓缩成团块状,核形由圆形变为类圆、半 圆、肾形、杆状、分叶。核分叶越多,细胞越 衰老,因此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可反映机体 的某些病理状态。
外源----化学药物、化学物质、生物毒素 内源----糖尿病酮征酸中毒……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6.恶性肿瘤------非造血系统肿瘤
机制-----肿瘤组织坏死
-----产生CSF
-----骨髓转移
7.类风关、痛风、严重缺氧--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
持续增高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6~15 圆/椭圆 圆/椭圆 深紫红 淡蓝 多无
粗块 透明 深紫
10~20 圆/不规则 不规则 淡紫红 淡灰蓝 细小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网状诊断学教研室紫红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一)血细胞的分化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干细 (二)中性粒细胞的造血动力学
胞池
分裂池
成骨熟髓池 约10天
贮备池
血液 约10h
原 粒
早 幼 粒
中 幼 粒
晚杆 幼状 粒核
杆分 状叶 核核
循环池 边缘池
组 织 、

生长成熟池
功能池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临床意义:
白细胞增多: WBC >10 × 109/L
白细胞减少:WBC < 4 × 109/L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三、白细胞分类计数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1、白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大小
外形
核形
细胞核 染色质
量 细胞质 着色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生成减少
成熟障碍
分布异常
破坏过多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二)临床意义
1、感染性疾病
病毒---流感、肝炎、风疹 细菌---伤寒、结核、 原虫---疟疾、黑热病 重度细菌感染---
总数低、分类中性粒细胞高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2、造血功能障碍
再障 粒减、粒缺 非白血病白血病 恶性组织细胞病 巨幼细胞性贫血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3%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再生性左移(伴白细胞总数增多) 退行性左移(伴白细胞总数减少)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1)再生性左移
提示机体反应性增强,骨髓造血功 能旺盛,储备功能良好。
轻度 杆状核>5%,但≤10%
异常增生 造血系统肿瘤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反应性增多
1.急性感染或炎症-----局限、
轻度
1~2万
中等度
2~3万
重度
>3万
2.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
12~26小时内可见升高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3.急性溶血----相对缺氧 红细胞分解产物
4.急性失血----内出血较外出血更显著 5.急性中毒----
中度 杆状核>10%,但≤25%
重度 杆状核>25%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意义
WBC N%
核左移 轻度
意义 (感染) 较轻
中度 重度
严重 极重
二、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包括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一) 白细胞计数正常值
年龄组 新计量单位 成年人组 (4~10)×109/L 新生儿组 (15~20)×109/L
老计量单位 4千~1万/mm3
1.5万~2.0万/mm3
1~2岁婴儿 (11~12)×109/L 1.1万~1.2万/mm3
急性白血病
增生性增多
分裂池
类白血病反应
成熟池
贮备池
循环池
慢粒细胞白血病
分裂池
成熟池
贮备池
循环池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中性粒细胞减少
白细胞减少症
WBC<4.0×109/L
粒细胞减少症
PMN<1.5×109/L
粒细胞缺乏症
PMN<0.5×109/L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一)发生机制
2、各类白细胞正常值
百分数% 绝对值×109/L
中性杆状 1-5
0.04-0.05
中性分叶 50-70
2-7
嗜酸性分叶 0.5-5
0.02-0.5
嗜碱性分叶 0-1
0-0.1
淋巴细胞
20-40
0.8-4
单核细胞
3-8
0.12-0.8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一)嗜中性粒细胞
• 增多 • 减少 • 核象变化 • 形态异常 • 类白血病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