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

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


舞会
教育传播学 张海燕
电影作为信息传播的第三步:观众 对影片的接受
• 作为信息传播过程的电影传播过程中最关 键环节就是观众接受
– 能否顺利实现观众接受的关键就在于影片文本 结构与观众接受心理结构之间是否同构
• 1939年,这部影片在中国上映时,大获赞 赏原因在于当时中国的时代特征,同影片 同构,就是信息载体和信息接 所反映的背景相似,也是战争的年代 受者有部分,或者一定程度上 存在着相同的兴趣或信息。 • 不同的接受心理造成了观众在接受影片信 息时的选择性和不同的倾向性。
教育传播学 张海燕
• 观众的态度,特别是上座率的情况,会直 接影响电影在影院放映时间的长短和电影 制作者接下来工作的进展 • 观众尽管没有将直接的信息反馈作用于电 影这个信息载体,但是却影响了电影制作 者的决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信息反馈 得以流通,使电影的传播过程得以循环, 电影的信息传播也算是一个完整传播的过 程。
译码 信号 符号 信道译码 信宿译码 信息
教育传播学 张海燕
• 理想的编码和译码应该是:传播者使之符 号化的信息被毫无损伤地、原原本本地传 给了接受者,既不多余也无不足。
蒋雯丽受争议广告系列视频
教育传播学 张海燕
2.噪声、效果和反馈
• 噪声:在传播过程中,除了传输有目的的 信息外,还会出现各种干扰信号,这种干 扰信号被称为噪声。
教育传播学 张海燕
二、教育传播过程的阶段
确 信
定 息
选 媒
择 体
通 传
道 送
接 解
收 释
评 反
价 馈
调整再传送
教育传播学 张海燕
1.确定教育传播信息阶段
– 依据教育目的和课程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具体内容知识点的侧重与 顺序的选择
教育传播学 张海燕
2.选择教育传播媒体阶段
实质是编码的过程,即信息应该用何种符 号和媒体来呈现与传送 • 选择原则:
• 反应信息:是观众在影片放映过程中所表 1999年,《乱世佳人》上映60周 现出来的简单信息,主要是情绪上的喜怒 年之际,当电影院重新放映这部 哀乐的表现 影片时,电影院里的所有观众全 体起立鼓掌。 • 上座率:由于电影具有商品性,这一点最 能反映出观众对影片的态度 • 反馈信息:是指在放映结束后,观众们理 性和系统化的反馈。包括文字的影评或者 口头的评论。
教育传播学 张海燕
• 举例:
– 对于课堂教学传播,教学对象是十几至几百 人,范围是十几或几百平方米的空间; – 对于远程教育传播,信号将传至几百甚至几 千公里之外,受教育者的对象可以有千千万 万之多; – 对于每一节课,从开始到结束,教师使用用 的媒体,使用的教学结构等都有一个传送的 先后顺序。
教育传播学 张海燕
– 可以观察学生的行为变化, – 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及阶段性的考 试等。 – 评价的结果是教育传播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 反馈信息。
– 影片耗时3年半,耗资400多万美元,其间数换导演 – 银幕上出现了60多位主要演员和9000多名配角演员 – 电影最初是采用35厘米底片标准镜头拍摄的,后来在 卖给米高梅公司后,运用印片技术把它放大成75厘米 的托德AO体,同时把单条光学声带改成六条磁性声带
教育传播学 张海燕
• 影片中还有“亚编码”和“隐性编码”
教育传播学 张海燕
二、教育传播过程的要素
• 复习:传播系统构成要素
– 例:小张给小李打电话说:“明天考完试,咱 们一起去爬山吧!” 小李说:“好的。明 天联系。”
• 分析:
– 传播者 ----小张 – 受传者 ----小李 – 传播内容 ----讯息(明天考完试,咱们一起去爬山吧! – 传播媒介 ----电话
信源编码
信道编码
教育传播学 张海燕
• 译码:是编码的逆变换,指在接受端将接 收到的信号转换为信息意义
教育传播学 张海燕
• 译码:在接受端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信 息意义 • 译码过程:包括信道译码和信宿译码。
– 把接受到的信号转换为符号叫信道译码。 – 将符号转换为信息意义的过程叫信宿译码。
接收端的 工作
– 过程(Process):具有动态性和时序性; – 系统(System):是静态层面,具有层次性 和结构性
教育传播学 张海燕
&2.1教育传播过程
教育传播过程的概念
教育传播过程
教育传播过程的阶段
教育传播过程的设计
教育传播学 张海燕
一、教育传播过程的概念
(一)传播过程 • 传播过程(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即信息从传播者流向接收者,并实现信息共 享的过程 • 信息的传递与反馈构成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
• 教育传播过程是教育传播系统的动态过程:
–当通过信息控制各要素进行相互作用时,产生 动态的过程。
教育传播过程是指教育者借助教育媒体向受 教育者传递与交换教育信息的过程。
教育传播学 张海燕
实例:
老师利用投影仪(教育媒体)向学生( 受教育者)讲授教育传播学的概念(教 育信息),这就构成了一个教育传播过 程。
教育传播学 张海燕
汇报中的不足:
• 内容:
– 故事性不强或非故事 – PPT设计有待改善 – 未播放PPT
• 汇报者:
– 与观众无目光交互 – 口头语 – 身子晃等
教育传播学 张海燕
教育传播学 张海燕
知识结构
教育传播过程的概念
教育传播过程
教育传播过程的阶段 教育传播过程的设计
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
教育传播学 张海燕
效果
• 效果:传播在受教育者身上引起的变化 • 传播效果可以表现为知识信息的增加、态 度行为的改变和创造力的增强等多个方面。
教育传播学 张海燕
反馈
• 反馈是将传播效果传递给传播者的过程 • 反馈是体现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的重要 机制,是现代传播的重要特点。
懂了啦!
我也会了……
我会了……
教育传播学 张海燕
初一学生的作文:

那个星期天,妈妈带我去逛200。我的GG 带着他的“恐龙”GF也在200玩,GG的 GF一个劲地对我PMP ,那“酱紫”就像我 们认识很久了。后来,我和一个同学到网 吧“打铁”去了……7456!大虾、菜鸟一 块儿到我的烘焙机上乱灌水。 干扰信号:
200:英文zoo; GG:哥哥; GF:女朋友; PMP:拍马屁; 7456:气死我了。
教育传播学 张海燕
(二)教育传播过程的4+5构成要素
• 教育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 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编码、译码 、噪声、反馈和效果等。
• 即教育传播系统的静态要素+过程性要素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信息 编码 译码
噪声
反馈 效果
教育传播学 张海燕
教育媒体
• 教育传播过程:教育者把信息编码,通过 某种教育媒体传播出去;受教育者收到受 噪声干扰的信号,经过译码了解信息的意 义,并且产生一定的效果和反馈。
教育传播学 张海燕
电影作为信息传播的第四步:单项 传导
• 电影传播很少能够进行信息的反馈,即使 获得了观众的信息反馈,由于电影文本的 不可更改,所反馈的信息也无法对电影过 程有任何影响 • 电影观众的反馈不可能介入或参与电影创 作,只能以信息反馈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
教育传播学 张海燕
电影信息反馈形式
4.接收与解释阶段
• 受教育者接收信号并将它解释为信息意义, 也就是信息译码阶段。 • 举例——受教育者通过视、听等感觉器官 接收到信号后,然后在大脑中进行分析转 换成符号,根据自身经验将符号解释为信 息意义。
教育传播学 张海燕
5 评价与反馈
• 受教育者接收信号、解释信息意义之后, 所形成的信息意义与教育者发送的信息含 义是否一致,即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 标,要进行评价。 • 评价的方式方法很多
教育传播学 张海燕
教育传播学 张海燕
实例:远程教育中学生集体在教室 观看教学录像——人体的结构

教育者:主讲教师 受教育者:教室中观看教学录像的学生 教育信息:人体的结构 教育媒体:电脑、投影
教育传播学 张海燕




编码:教师将知识信息制作成声音、图像 译码:学生观看教学录像的同时,接受信 息,理解信息,并有意识的于过去的信息 结合,架构自己新的知识结构,有时还会 进行信息的迁移 噪声:主要受电脑、投影性能的影响,画 面的清晰度,杂音的大小,某些学生的窃 窃私语等。 效果:学生学懂了很多的知识、知识信息 有所增加 反馈:学生对于自己不能准确理解的部分, 通过某种通讯方式向老师提问。
教育传播学 张海燕
• 获得奖项如下:
– – – – – – – – –
影片参加了1939年第12届奥斯卡奖 角逐
最佳影片奖:塞尔兹尼克国际电影公司 最佳女主角奖:费雯丽 最佳女配角奖:海蒂· 麦克丹尼尔 最佳摄影奖:厄奈斯特· 霍尔和雷· 雷纳翰 最佳导演奖:维克多· 弗莱明 最佳剪辑奖:哈尔· C· 克恩和詹姆斯· E· 纽康姆 最佳改编剧本奖:悉尼· 霍华德(Sidney Howard) 最佳艺术指导奖:莱尔· 惠勒(Lyle Wheeler) 终身成就奖:威廉· 卡梅隆· 曼泽斯:为他在《乱世佳人》对 色彩的运用烘托了影片的主题 – 科技成果奖:唐· 马斯格雷夫 – 俄文· 撒尔伯格纪念奖:大卫· O· 塞尔兹尼克
– 准确呈现内容 – 是否符合学习者的经验和水平 – 是否容易取得、付出代价的大小
媒体选择概率(P)= 媒体功效(V)/付出的代价(C)
教育传播学 张海燕Leabharlann 3.通道传送阶段,即施教阶段
– 根据信号要传多远、多大范围的接收来选择 传送通道 –传送前,必须做好每一次传送的结构设计, 传送时,有步骤地按照教学结构方案去传送 信号 –通道传送应尽量减少各种干扰,确保传送信 号的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