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选修1)

1-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选修1)


• 2.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发酵过程中如何避免杂 菌污染的控制方法。在发酵的整个过程中,凡是 涉及发酵液与外界相联系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 导致杂菌污染,因此发酵过程中都要设法控制杂 菌入侵。
• 答案 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 例如,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每次排气 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 注:各发酵瓶的左侧管为充气管,右侧管为排 气管
•(1) 利 用 葡 萄 制 作 葡 萄 酒 的 过 程 中 , 发 挥 作 用 的 微 生 物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该 微 生 物 通 过 无 氧 呼 吸 可 分 解 ______ , 产 生 的 终 产 物 是 ______和______。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课程标准 •1.运用发酵食品加工的基本方法。 •2.尝试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 •课标解读 •1.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 •2.设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并完成其制作。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
1.果酒的制作原理 (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 酵母菌 ,它是 兼性厌氧 型微生物。 (2)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可 大量繁殖 ,反应式为 C6H12O6+ 酶 6O2――→6CO2+6H2O+能量。
其代谢方式不同,适宜的生存条件不同,酒精和醋酸的检验方法和
现象不相同。解答本题需要明确酵母菌和醋酸菌的代谢类型及酒精
与重铬酸钾反应呈现的颜色。
答案 (1)醋酸菌是好氧细菌 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 30~35 ℃
(2)18~25 ℃ H2O+能量
不需要通入空气
酶 C2H5OH+O2――→CH3COOH+
代谢 异养兼性厌氧型
类型
菌种 传统发酵过程中,主要是附着 来源 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果醋制作 醋酸菌 单细胞、原核生物,二 分裂生殖
异养好氧型
醋酸菌的菌种可以到菌 种保藏中心购买,也可 从食醋中分离
①在有氧件下: 酶
C6H12O6+6O2+6H2O――→ 制作 6CO2+12H2O+能量 原理 ②在无氧条件下:
• (1)实验流程:

挑选葡萄→ 冲洗 → 榨汁
发酵
→酒精发酵
→醋酸




果酒 果醋
• (2)下图为果酒、果醋的发酵装置示意图,图中①
②③的名称依次为① 排气口 、②
充气口 、
③ 出料口 ,在制果酒时②需
关闭
,制果醋
时②需 充气 。
•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及条件
果酒制作
菌种
酵母菌
菌种 单细胞、真核生物,多以出芽 特点 方式进行无性生殖
•答案 (1)酵母菌 (2)葡萄糖 乙醇 CO2 •(3)未夹住发酵瓶的充气管 发酵液从充气管流出,发酵液变酸 瓶中发酵液过多,淹没了排气管在瓶内的管口 排气时发酵液从 排气管流出 葡萄醋(或果醋) 葡萄酒(或果酒) 葡萄酒(或果酒)
•(4)未及时排气
•[误区警示](1)酵母菌有氧呼吸时,产生能量多, 可大量繁殖;无氧呼吸时,产生能量少,仅能满 足自身代谢,基本不繁殖。所以利用酵母菌进行 工业生产时先进行通气再密封。
•(1) 在 果 醋 发 酵 过 程 中 , 要 向 发 酵 瓶 中 通 入 空 气 ,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制醋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 ℃,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 如 果 将 该 装 置 改 为 酒 精 的 发 酵 装 置 , 则 温 度 应 该 控 制 在 ________。此时装置需要修改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果 酒制果醋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上述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假设乙同学的某 一步骤操作错误导致发酵瓶瓶塞被冲开,该操作 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
•思维导图:
•深度剖析 酵母菌是参与果酒制作的主要菌种,酵母菌发酵产酒 精需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故甲装置中需用夹子夹住充气管,丙同 学的错误在于发酵瓶中发酵液过多,淹没了排气管管口,无法排 气。若不能及时排气,可能会导致发酵瓶内气压过大冲开瓶塞。
•(2)在制果醋时,当糖源不足时,可以用果酒制果 醋。这种情况下,需要在果酒中加入醋酸菌或醋 曲。
• 【巩固1】 (2011·安徽安庆二模)下图为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验 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果酒的发酵阶段,发酵瓶的瓶盖应
( )。

A.一直打开
B.打开并盖上一层纱布

C.定时拧松
D.一直拧紧
• 对照组试管中加入2 mL白酒,实验组分别加 入2 mL发酵前和发酵后的果汁,再分别向三支 试管中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 mol/L的H2SO4溶 液3滴,振荡混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 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观察
• 【巩固2】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十分 广泛,如制作果酒、果醋就是生活中常见的例 子。如图是制作果酒、果醋的发酵装置,分析 回答:

(2)检验原理: 酸性 条件下,重铬酸钾和酒精反应呈

现灰绿色 。

[思维激活3] 你如何确认果醋的制作是否成功?

提示 可通过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再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
前后的pH做进一步的鉴定。
•1.果酒、果醋的具体操作步骤与条件控制
制果酒
制果醋
①选材和材料处理:选择新鲜的葡萄,先用清水
酶 C6H12O6――→ 2C2H5OH+2CO2 +能量
①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 C6H12O6+2O2―酶―→ 2CH3COOH+2CO2+ 2H2O ②当缺少糖源时:
酶 C2H5OH+O2――→ CH3COOH+H2O+能量
• 2.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

(1)发酵装置各部分的作用

①充气口: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
•(2)发酵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会出现大量的气泡, 气泡产生多少的变化可以反映发酵的进程。
• 旁栏思考题
• 1.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 为什么?
• 解析 冲洗的目的主要是除去附着在葡萄皮上 的杂菌。
• 答案 应该先冲洗葡萄,然后再除去枝梗。以 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 的机会。
•答案 C
•[思维拓展](1)用于果酒制作的酵母菌为真菌,可 抵抗抗生素。但用于果醋制作的醋酸菌为原核生 物,抗生素可将其杀死,故醋酸发酵时须严防抗 生素污染。
•(2)葡萄酒的颜色是由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而产生 的。
果酒、果醋的制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 【例2】 (2010·海南高考)葡萄发酵可产生葡 萄酒,请利用相关的知识回答问题。

(2) 写 出 由 果 酒 酿 制 成 果 醋 过 程 的 反 应 式
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果酒、果醋制作的相关内容。(1)果酒的发酵 阶段,发酵瓶的瓶盖应每隔 12 h 拧松一次,以排出发酵中产生的 CO2,防止发酵瓶爆裂。(2)注意是由果酒酿制成果醋过程的反应 式。 答案 (1)C
酶 (2)C2H5OH+O2――→CH3COOH+H2O+能量
果酒、果醋制作的操作要求及结果分析
• 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选择 新鲜 的葡萄,先 冲洗 ,再 除去枝梗 。
• 2.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1)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 晾干 。

(2)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用体积分数为 70%的酒精 消
毒。
3.发酵条件的控制

②排气口: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排气口要通过一
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
污染,其作用类似于巴斯德的鹅颈瓶。

③出料口:取样检查和放出发酵液。

(2)使用方法:在进行果酒发酵时要关闭充

气口;在进行果醋发酵时,充气口要连续充

入无菌空(氧)气。
•特别提醒 (1)果酒制作过程中,前期通入空气或 在发酵瓶中留出一定的空间(大约1/3),可以给酵 母菌提供氧气,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后期缺氧,进行酒精发酵,发酵液呈酸性,并且 发酵液中有大量的酒精产生。
•(3)甲、乙、丙三位同学将葡萄榨成汁后分别装入相应的发酵瓶中, 在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如上图所示。发酵过程中,每 隔一段时间均需排气一次。据图分析,甲和丙同学的操作都有误, 其中甲同学的错误是______,导致发酵中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是 ______。丙同学的错误是______,导致发酵中出现的主要异常现 象是______。上述发酵过程结束后,甲、乙、丙同学实际得到的 发酵产品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3)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________来检验,在酸 性条件下,该物质与酒精反应呈现________色。
•(4)在果醋发酵过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是 否有醋酸生成。
•(5)不同颜色的葡萄酒酿制过程是否相同呢?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不同的微生物
(3) 酵 母 菌 在 无 氧 条 件 下 可 进 行 酒精发酵 , 反 应 式 为 酶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4)所需条件: 20 ℃ 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温度一 般控制在 18~25 ℃ 。 (5)菌种来源:来自于 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
•[思维激活1] 果酒制作过程中并未刻意灭菌,但 其他微生物却难以存活,为什么?
•A.过程①和②都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 •B.过程①和③都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 •C.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D.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 •思维导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