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期中数学试卷(解析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的式子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是()A.B.C.D.【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对每个选项做判断即可.【解答】解:A、当x=0时,﹣x﹣2<0,无意义,故本选项错误;B、当x=﹣1时,无意义;故本选项错误;C、∵x2+2≥2,∴符合二次根式的定义;故本选项正确;D、当x=±1时,x2﹣2=﹣1<0,无意义;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定义.一般形如(a≥0)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当a≥0时,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当a小于0时,非二次根式(在一元二次方程中,若根号下为负数,则无实数根).2.下列二次根式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B.C.D.【分析】B、D选项的被开方数中含有未开尽方的因数或因式;C选项的被开方数中含有分母;因此这三个选项都不是最简二次根式.【解答】解:因为:B、=4;C、=;D、=2;所以这三项都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选A.【点评】在判断最简二次根式的过程中要注意:(1)在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中,只要含有分数或小数,就不是最简二次根式;(2)在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中的每一个因式(或因数),如果幂的指数等于或大于2,也不是最简二次根式.3.下列变形中,正确的是()A.(2)2=2×3=6 B.=﹣C.=D.=【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可得答案.【解答】解;A、(2)2=12,故A错误;B、=,故B错误;C、=5,故C错误;D、=,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性质与化简,利用了二次根式的性质.4.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B、C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ABC的度数为()A.90° B.60° C.45° D.30°【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AB,BC,AC的长度,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到:AC=BC=,AB=.∵()2+()2=()2.∴AC2+BC2=AB2.∴△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4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判断△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是解决本题的关键.5.正方形的面积是4,则它的对角线长是()A.2 B.C.D.4【分析】设正方形的对角线为x,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设正方形的对角线为x,∵正方形的面积是4,∴边长的平方为4,∴由勾股定理得,x==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熟记定理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6.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分别是12和5,则斜边上的中线长是()A.34 B.26 C.8.5 D.6.5【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斜边,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解答.【解答】解:由勾股定理得,斜边==13,所以,斜边上的中线长=×13=6.5.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勾股定理,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周长为16的菱形ABCD中,点E,F分别在AB,AD边上,AE=1,AF=3,P 为BD上一动点,则线段EP+FP的长最短为()A.3 B.4 C.5 D.6【分析】在DC上截取DG=FD=AD﹣AF=4﹣3=1,连接EG,则EG与BD的交点就是P.EG的长就是EP+FP的最小值,据此即可求解.【解答】解:在DC上截取DG=FD=AD﹣AF=4﹣3=1,连接EG,则EG与BD的交点就是P.∵AE=DG,且AE∥DG,∴四边形ADGE是平行四边形,∴EG=AD=4.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理解菱形的性质,对角线所在的直线是菱形的对称轴是关键.8.如图,过矩形ABCD的四个顶点作对角线AC、BD的平行线,分别相交于E、F、G、H四点,则四边形EFGH为()A.平行四边形B.矩形C.菱形D.正方形【分析】由题意易得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又因为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可得EH=HG,所以平行四边形EFGH是菱形.【解答】解:由题意知,HG∥EF∥AC,EH∥FG∥BD,HG=EF=AC,EH=FG=BD,∴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矩形的对角线相等,∴AC=BD,∴EH=HG,∴平行四边形EFGH是菱形.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及菱形的判定.注意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有三种:①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②四边相等;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9.矩形具有而一般的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有的特征()A.对角相等B.对角线相等C.对角线互相平分D.对边相等【分析】举出矩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找出矩形具有而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即可.【解答】解:矩形的性质有:①矩形的对边相等且平行,②矩形的对角相等,且都是直角,③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相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有:①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分别相等且平行,②平行四边形的对角分别相等,③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矩形具有而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对角线相等,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对矩形的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主要检查学生是否能掌握矩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此题比较典型,但是一道容易出错的题目.10.如图,菱形ABCD中,AB=AC,点E、F分别为边AB、BC上的点,且AE=BF,连接CE、AF交于点H,连接DH交AG于点O.则下列结论①△ABF≌△CAE,②∠AHC=120°,③AH+CH=DH中,正确的是()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分析】由菱形ABCD中,AB=AC,易证得△ABC是等边三角形,则可得∠B=∠EAC=60°,由SAS即可证得△ABF≌△CAE;则可得∠BAF=∠ACE,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得∠AHC=120°;在HD上截取HK=AH,连接AK,易得点A,H,C,D四点共圆,则可证得△AHK是等边三角形,然后由AAS即可证得△AKD≌△AHC,则可证得AH+CH=DH.【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B=BC,∵AB=AC,∴AB=BC=AC,即△ABC是等边三角形,同理:△ADC是等边三角形∴∠B=∠EAC=60°,在△ABF和△CAE中,,∴△ABF≌△CAE(SAS);故①正确;∴∠BAF=∠ACE,∵∠AEH=∠B+∠BCE,∴∠AHC=∠BAF+∠AEH=∠BAF+∠B+∠BCE=∠B+∠ACE+∠BCE=∠B+∠ACB=60°+60°=120°;故②正确;在HD上截取HK=AH,连接AK,∵∠AHC+∠ADC=120°+60°=180°,∴点A,H,C,D四点共圆,∴∠AHD=∠ACD=60°,∠ACH=∠ADH,∴△AHK是等边三角形,∴AK=AH,∠AKH=60°,∴∠AKD=∠AHC=120°,在△AKD和△AHC中,,∴△AKD≌△AHC(AAS),∴DH=HK+DK=AH+CH;故③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较大,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二、填空题(第小题3分,共24分)11.若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x≥.【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必须为非负数,列不等式求解.【解答】解:要是有意义,则2x﹣1≥0,解得x≥.故答案为:x≥.【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否则二次根式无意义.12.已知a、b为两个连续的整数,且,则a+b=11.【分析】根据无理数的性质,得出接近无理数的整数,即可得出a,b的值,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a、b为两个连续的整数,∴<<,∴a=5,b=6,故答案为:1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大小,得出比较无理数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3.如图,一个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顶点放在一个矩形的对边上,若∠1=25°,则∠2=115°.【分析】将各顶点标上字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2=∠DEG=∠1+∠FEG,从而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2=∠DEG=∠1+∠FEG=115°.故答案为:115°.【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是2cm,E是AB的中点,且DE丄AB,则菱形ABCD的面积为2cm2.【分析】因为DE丄AB,E是AB的中点,所以AE=1cm,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DE的长,菱形的面积=底边×高,从而可求出解.【解答】解:∵E是AB的中点,∴AE=1cm,∵DE丄AB,∴DE==cm.∴菱形的面积为:2×=2cm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四边都相等,菱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等.15.计算:=.【分析】除以一个数相当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按照顺序运算.【解答】解:=××=.【点评】主要考查了实数的运算.无理数的运算法则与有理数的运算法则是一样的.16.如图所示的图形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5,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的和为25.【分析】根据题意仔细观察可得到正方形A,B,C,D的面积的和等于最大的正方形的面积,已知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则不难求得其面积.【解答】解:由图可看出,A,B的面积和等于其相邻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平方,即等于最大正方形上方的三角形的一个直角边的平方;C,D的面积和等于与其相邻的三角形的斜边的平方,即等于最大正方形的另一直角边的平方,则A,B,C,D四个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最大的正方形上方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平方即等于最大的正方形的面积,因为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5,则其面积是25,即正方形A,B,C,D的面积的和为25.故答案为25.【点评】此题结合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以及勾股定理发现各正方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17.写出命题“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绝对值相等”的逆命题:如果两个实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实数相等.【分析】把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就得到它的逆命题.【解答】解:命题“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绝对值相等”的题设是“如果两个实数相等”,结论是“那么它们的绝对值相等”,故其逆命题是“如果两个实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实数相等”.【点评】本题考查了互逆命题的知识,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顶点A.C的坐标分别为(10,0),(0,3),点D是OA的中点,点P在BC上运动,当△ODP是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时,点P的坐标为(1,3)或(4,3)或(9,3).【分析】根据当OP=OD时,以及当OD=PD时,分别进行讨论得出P点的坐标.【解答】解:过P作PM⊥OA于M(1)当OP=OD时,如图1所示:OP=5,CO=3,由勾股定理得:CP=4,∴P(4,3);(2)当OD=PD时如图2所示:PD=DO=5,PM=3,由勾股定理得:MD=4,∴CP=5﹣4=1或CP'=9,∴P(1,4)或(9,3);综上,满足题意的点P的坐标为(1,3)、(4,3)、(9,3),故答案为:1,3)或(4,3)或(9,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以及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根据△ODP是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进行分类讨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66分)19.计算题(1)(2).【分析】(1)先把各个二次根式进行化简,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2)根据二次根式的乘除混合运算法则计算.【解答】解:(1)=3﹣2+﹣3=﹣;(2)=4××=.【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掌握二次根式乘法、除法及加减法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0.先化简,再求值:(x+2),其中x=.【分析】先把分式因式分解,约分化简为最简形式,再把数代入求值.【解答】解:原式=(x+2)(3分)=;(6分)x=时,.(2016春松溪县期中)在下列数轴上作出长为的线段,请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分析】①根据勾股定理,作出以1和3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则其斜边的长即是;再以原点为圆心,以为半径画弧与数轴的正半轴的交点即为所求;②作图所用的知识即是勾股定理.【解答】解:所画图形如下所示,其中点A即为所求;.【点评】本题考查勾股定理及实数与数轴的知识,要求能够正确运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一个无理数,解题关键是构造直角三角形,并灵活运用勾股定理.22.如图:在▱ABCD中,∠BAD的平分线AE交DC于E,若∠DAE=27°,求∠C、∠B 的度数.【分析】首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AB=2∠DAE,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对角相等可得∠C、∠B的度数.【解答】解:∵∠BAD的平分线AE交DC于E,∴∠DAB=2∠DAE=54°,∵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C=∠DAB=54°,AD∥BC,∴∠DAB+∠B=180°,∴∠B=126°.【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关键是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对角相等.2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B=90°,AB=3,BC=4,CD=12,AD=13,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分析】连接AC,在直角三角形ABC中,由AB及BC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再由AD及CD的长,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到三角形ACD为直角三角形,根据四边形ABCD的面积=直角三角形ABC的面积+直角三角形ACD的面积,即可求出四边形的面积.【解答】解:连接AC,如图所示:∵∠B=90°,∴△ABC为直角三角形,又∵AB=3,BC=4,∴根据勾股定理得:AC==5,又∵CD=12,AD=13,∴AD2=132=169,CD2+AC2=122+52=144+25=169,∴CD2+AC2=AD2,∴△ACD为直角三角形,∠ACD=90°,=S△ABC+S△ACD=ABBC+ACCD=×3×4+×5×12=36.则S四边形ABCD故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36.【点评】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24.如图,一个梯子AB长2.5米,顶端A靠在墙AC上,这时梯子下端B与墙角C距离为1.5米,梯子滑动后停在DE的位置上,测得BD长为0.5米,求梯子顶端A下落了多少米?【分析】在直角三角形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C=2米,由于梯子的长度不变,在直角三角形CDE中,根据勾股定理得CE=1.5米,所以AE=0.5米,即梯子的顶端下滑了0.5米.【解答】解:在Rt△ABC中,AB=2.5米,BC=1.5米,故AC===2米,在Rt△ECD中,AB=DE=2.5米,CD=(1.5+0.5)米,故EC===1.5米,故AE=AC﹣CE=2﹣1.5=0.5米.【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此题中主要注意梯子的长度不变,分别运用勾股定理求得AC和CE的长,即可计算下滑的长度.25.已知,如图,在▱ABCD中,延长DA到点E,延长BC到点F,使得AE=CF,连接EF,分别交AB,CD于点M,N,连接DM,BN.(1)求证:△AEM≌△CFN;(2)求证:四边形BMDN是平行四边形.【分析】(1)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出AD∥BC,∠DAB=∠BCD,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补角的性质得出∠E=∠F,∠EAM=∠FCN,从而利用ASA可作出证明;(2)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1)的结论可得BM DN,则由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即可证明.【解答】证明:(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DAB=∠BCD,∴∠EAM=∠FCN,又∵AD∥BC,∴∠E=∠F.∵在△AEM与△CFN中,,∴△AEM≌△CFN(ASA);(2)∵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 CD,又由(1)得AM=CN,∴BM DN,∴四边形BMDN是平行四边形.【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属于基础题,比较简单.26.如图,两个全等的△ABC和△DEF重叠在一起,固定△ABC,将△DEF进行如下变换:(1)如图1,△DEF沿直线CB向右平移(即点F在线段CB上移动),连接AF、AD、BD,请直接写出S△ABC与S的关系四边形AFBD(2)如图2,当点F平移到线段BC的中点时,若四边形AFBD为正方形,那么△ABC 应满足什么条件:请给出证明;(3)在(2)的条件下,将△DEF沿DF折叠,点E落在FA的延长线上的点G处,连接CG,请你画出图形,此时CG与CF有何数量关系.【分析】(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面积关系,得出答案;(2)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得出四边形AFBD为平行四边形,进而得出AF=BC=BF,求出答案;(3)根据题意画出图形,设CF=k,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即可.,【解答】解:(1)S△ABC=S四边形AFBD理由:由题意可得:AD∥EC,则S△ADF=S△ABD,故S△ACF=S△ADF=S△ABD,则S△ABC=S;四边形AFBD(2)△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AB=AC,∠BAC=90°,理由如下:∵F为BC的中点,∴CF=BF,∵CF=AD,∴AD=BF,又∵AD∥BF,∴四边形AFBD为平行四边形,∵AB=AC,F为BC的中点,∴AF⊥BC,∴平行四边形AFBD为矩形∵∠BAC=90°,F为BC的中点,∴AF=BC=BF,∴四边形AFBD为正方形;(3)如图3所示:由(2)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F⊥BC,设CF=k,则GF=EF=CB=2k,由勾股定理得:CG=k,∴CG=CF.【点评】此题是几何变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判定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锐角三角函数关系等知识,应用正方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关键.参与本试卷答题和审题的老师有:马兴田;MMCH;137-hui;2300680618;zhjh;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