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亚经济概论

东亚经济概论






當韓國經濟開始工業化的同時,韓國社會亦開始都市 化,農村人口開始進入都市,造成都市人口的增加, 都市的軟硬設備亦開始加強,當然都市的交通建設亦 明顯改進。如今韓國已經成為相當進步的工業化及都 市化國家。 以首爾(Seoul)為例,這是韓國的首都,位於漢江 (Han River)的出海口,正好座落於韓半島的中央位 置。首爾自古以來就是許多朝代的首都,但是首爾的 都市化發展,卻肇始於1970年代初期。 首爾已經擁有1千萬的人口,大首都圈(包括附近縣市) 的人口有2400百萬,相當於南韓全部人口的一半。在 這個地區之內,共有四個聯合國文教組織(UNESCO) 所設定的世界遺產:(1)Chang deogung,(2)Hwa seong Fortress,(3)Jongmyo Shrine,及(4)Royal Tombs of the Toseon Dynasty。 對韓國而言,首爾不僅是文化、政治及經濟的重心, 而且是韓國社會發展的中心。




全斗煥當權之後,主導在1981年1月通過新的憲法, 並在1981年2月的總統大選獲勝,因而開啟韓國的 「第五共和國」時期。 1987年,南韓實施居民投票進行修憲(總統直選制), 依照1987年的民主的憲法所規定,總統僅能擔任一屆 5年。 當時,全斗煥指定參選下任的總統盧泰愚(Roh Taewoo ),總統大選獲勝,而1988年2月25日就任南韓 總統後,韓國就進入「第六共和國」。 韓國自第六共和開始,國家領導人都是依照憲政程序 產生,每位總統只能擔任一屆,任期五年。 金泳三(Kim Young-san)於1993年2月25日接任韓國 總統,1992年大選時,民主黨候選人金大中(Kim Dae-jung,1998年2月至2003年2月)成功政黨輪替, 而盧武鉉(Roh Moo-hyun,2003年2月至2008年2月) 接任,2002年大選時,大國黨候選人李明博(Lee Myung-bak),成功實現再度政黨輪替後,自2008年2 月25日開始領導南韓。




朴正熙(Park Chung-hee)是南韓的第三任總統,同 時開啟韓國的第三共和,而在1972年主導修憲,進入 「第四共和國」,一直到他於1979年10月26日被暗殺 為止。 朴正熙擔任南韓總統長達16年(1963年12月至1979年 10月),他最被批評的就是軍事威權的統治,他在政 治上逼迫民主化要求及政治對手,但在經濟上奠定韓 國發展經濟的基礎。 朴正熙總統於1979年10月被刺殺身亡後,由崔圭夏 (Choi Kyu-ha)繼任總統,他僅擔任不到一年的總統 (1979年12月到1980年8月),就由全斗煥(Chun Doo-hwan)接任總統。 1980年,全斗煥是韓國中央情報局長,韓國政局陷入 混亂時,他運用其職務,掌握所有的情報資訊,並主 導當時政局的發展。最後終於在他的控制及操控之下, 全斗煥在1980年9月被推舉為南韓的總統。





當南韓經濟開始蓬勃發展,社會就開始產生變化,南 韓就從一個農業為主的社會,逐漸轉變成為一個以輕 工業,及重工業為主的社會。 如今南韓出口行銷全世界的產品,已經不再是以人力 密集的產品為主,而是以電子工業產品及重工業產品 聞名全世界。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韓國的汽車工業,在1990年以前, 韓國的汽車工業大都以進口為主;可是自1990年初起, 韓國的現代汽車(HYUN DAI),開始生產出口的汽 車。 在1990年代期間,韓國的現代汽車在國際市場根本不 起眼,也不具備與日去汽車的競爭條件。 今天的現代汽車已經行銷全世界,競爭力越來強,雖 然仍無法與日本汽車相抗衡,但是現代汽車在市場的 佔有率,已逐年提高,顯示韓國現代汽車仍具有雄厚 的發展潛力。
東亞經濟概論-5
韓國
河凡植 0953-464-ea)經歷古朝鮮、三國時代(高句麗、百濟 及新羅) 、高麗及朝鮮王朝時期,有將近5000年的歷 史。 韓國經歷36年(1910-1945)的日帝時代,二次大戰之後 分裂為二,一個是北韓(North Korea),另一個是南 韓(South Korea),以北緯38度為分界。 1948年南韓建立大韓民國政府,而北韓建立朝鮮民主 主義人民共和國。南北韓在1950年6月25日-53年7月 經歷韓國戰爭(625事變)後,到目前為止,以停戰線為 對峙。 由於北韓長期封閉,鮮少與國際社會接觸;而南韓卻 積極參與國際社會,其英文的國名是Republic of Korea。因此,南韓對外都稱為Korea,國際社會對韓 國稱為South Korea韓國。
發展背景



一、政治發展 自1948年起,南韓實施憲政民主制度,但是由於韓半 島情勢緊張,南韓始終是由軍人控制,並造成威權的 統治。 在1950年代,1960年代、1970年代及1980年代期間, 韓國就出現好幾位威權的總統,包括第一任總統李承 晚(Rhee Syng-man),任期自1948年7月20日至1960 年4月26日,這段時期被稱為南韓的「第一共和國」。 李承晚總統在位12年,實施威權統治。南韓在1960年 的大選,爆發嚴重的爭端事件,引發學生大規模的抗 議,導致李承晚於1960年4月26日被迫辭職下台,比 任期屆滿提早四個月。 之後,從1960年8月至1962年3月,由尹潽善(Yun Bo-seon)接任總統,採取內閣制(總理:張勉)。這是南 韓的「第二共和國」,經歷第一波民主化時期。




二、社會變遷 南韓在1970年以前的社會,仍是一個以傳統社群為基 礎的國家,農業及輕工業是主要的經濟活動及經濟產 值。 可是,自1970年以後,南韓開始發展以出口為導向的 經濟政策,不僅鼓勵外資到韓國投資(以日本企業為 主),同時亦提供相當多的誘因,獎勵出口。 在1970年代期間,亞太地區的其他國家大都相當不穩 定,又遭逢持續的越戰(1964-1975),需要大量的 後勤物資補給。 因此,南韓就和台灣一樣,成為美國在亞太地區最主 要的後勤補給站。這段時期(1970年代)不僅是南韓 經濟蓬勃發展的時期,亦是南韓經濟發展奠下基礎的 時期,更是南韓開始累積外匯存底的時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