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糖监测的重要性

血糖监测的重要性


测试后 记录血糖 测试结果
试纸与针头丢弃 至适当容器,测试用品 存放在干燥清洁处
注意事项—血样采集:
用75%酒精消毒或肥皂水、温水洗净手,待完全干燥后方可采血 (切忌用碘酒或者碘伏消毒)。
选择手指两侧部分采血,这样采血疼痛减轻,血量充足。 每次不要在相同部位采集血样,以避免手指溃烂或皮肤变粗硬。 采末梢血检测(切忌用静脉血)。 保证足够的吸血量,待仪器“滴”的一声说明吸血完成。
各时间点血糖的适用范围
时间
餐前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 睡前血糖 夜间血糖 其他 随机血糖
适用范围
血糖水平很高;注射基础、餐时、预混胰岛素患者;或有低血糖风险时 (老年人、血糖控制较好者)
空腹血糖已获良好控制,但HbA1c仍不能达标者;注射餐时胰岛素的患者; 需要了解饮食和运动对血糖影响者
注射胰岛素患者,特别是晚餐前注射胰岛素患者 胰岛素治疗已接近达标,但空腹血糖仍高者;或疑有夜间低血糖者
4
4
长期高血糖易发生:神经病变、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
自我血糖监测发现患者危险区域
血糖值时刻都在改变,饮食、运动、药物随时会影响血糖值,即使患 者感觉良好,但血糖值可能已经处于危险区域了。
临床实验证明: 定期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血糖监测的五点意义
1 2 3
作为医生和患者评价治疗效果的依据 评价高血糖及低血糖症的危险 调整患者饮食、运动及药物使血糖达标
目 录
血糖监测的科学意义 血糖监测技术及注意事项
血糖监测的控制目标及监测频率
血糖监测的几个时间
空腹 餐前 餐后2小时 睡前 凌晨 SMBG监测点应该从此8点中选择 出现低血糖症状时

了解上述各段血糖的意义后,可以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有 目的地安排血糖监测的时间,防止血糖漏检,规避医疗风险!
重视餐后血糖的监测
糖尿病患病率9.7%,加上糖前期患 者高达15.5%!
临床实践中,病患往往进行的是空腹血糖的监测; 然而仅仅监测空腹血糖是不够的,餐后血糖的监测也需要被重视
及时做OGTT实验!
谢 谢 聆 听!
21
注意事项—血样采集:
采血时不要过度挤压创口。手指取血正确方法是:从手指根部朝指 尖方向挤血,切不可掐指尖取血,这是因为血液分为血清和血浆,掐 血会导致血清多,使测量值偏低。 要确定试纸插到位,插入试纸时,注意不要损坏或折弯试纸。 试条插入后2分钟内完成操作。 检测时抓握血糖仪试纸中间部分,保持手部干燥洁净。
注意事项—仪器、试纸保存:
仪器:存放温度是10℃~40℃之间,使用温度为10℃~40℃。 试纸:应在干燥、避光和密封的地方保存,切勿将试纸放入冰箱或在阳 光下直射,存放温度是8℃~30℃。 使用时不要触摸试纸条的吸血区。 使用前首先要注意查看试纸有效期,2年。
备注:如果更换检测地点,应将血糖仪和试纸放置于将要操作的房间至少 20分钟。
血糖监测的重要性
目 录
血糖监测的意义 血糖监测及注意事项
血糖监测的控制目标及监测频率
糖尿病防治----“五架马车”
饮食 运动
血糖监 测
糖尿病教育
药物治疗
为什么要进行血糖监测

全面了解血糖情况的必要工具 保证患者的安全 评价各种治疗的疗效,指导各种治疗方案的调整 方便患者进行自我管理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
帮助评价高血糖并发症的风险
5 防止医疗事故发生,规避潜在医疗风险
目 录
血糖监测的科学意义 血糖监测技术及注意事项
血糖监测的控制目标及监测频率
血糖测试及注意事项
插入试纸开机 试纸自动吸血 5秒显示结果 自动退条
测试前 清洁采血部位 按摩采血部位 切勿挤压采血
测试中
一次性吸取足量血样 测试中不要移动试纸 和血糖仪
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监测血糖 剧烈运动前后宜监测血糖 感到身体发生不适及时监测血糖
血糖监测的控制目标
状 态 空 腹 理想 4.4--6.1 一般 ≤7.0 差 7.0
非空腹
4.4-8.0
≤10.0
10.0
糖化血红蛋白
<பைடு நூலகம்.5
6.5-7.5
>7.5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临床高低血糖的一般症状
国内指南推荐监测频率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使用胰岛素者治疗者 使用口服药和生活方式干预者
治疗开始阶段至少测血糖7次/日
达到治疗目标后自我监测血糖2-4次/ 日1
治疗开始阶段至少测血糖5次/日
达到治疗目标后自我监测血糖2-4次/ 日1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2008.p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