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学课程论文

政治学课程论文

政治学课程论文题目:贫富分化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学号:4301120216考号:110姓名:张亿军2013年5月23日目录概述.............................................................................贫富分化释义.............................................................贫富分化产生原因.....................................................<1>政治...................................................................<2>经济...................................................................<3>文化...................................................................贫富分化发展现状.....................................................解决措施......................................................................文献综述......................................................................贫富分化关键字:财富制度社会不平等和谐社会贫富差距一、概述众所周知,目前,社会的贫富分化问题越来越严峻。

且不谈资本主义国家的贫富差距问题,就是像我们这类号称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贫富分化问题也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贫富差距已成了社会稳定的一颗隐形炸弹,随时会威胁到世界的和平。

因此,我们有必要就贫富差距问题作一研究与分析。

本论文就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现状以及解决措施等作一论述,希望能够对缓和社会矛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特别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如何处理贫富分化问题,也关系到了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可能性,因此,对此更应高度警惕。

二、贫富分化释义贫富分化,最通俗的说法就是社会财富的分化,而现代社会的财富拥有量又是以货币来度量的,因此贫富分化也就表现为人们在货币上的量的差别。

当然,上面所讲,仅是从狭义的一方面来讲的。

从广义上来讲,贫富分化,虽然表现为人们拥有财富量的差别,但是却涉及到人们文化水平、政治权力上的差别,而这三方面也是交互影响的。

因此,我们可以将贫富分化释义为:政治权力性贫富分化、经济财富性贫富分化、知识教育性贫富分化。

当今社会的贫富分化也就主要是由这三方面的原因所引发的。

三、贫富分化产生原因<1>政治从国内来看,中国的贫富差异格局并不是在近代才形成的,而是古已有之。

就制度层面而言,上溯到人类社会产生之日,中国的贫富差异格局就在一步步的成型。

从原始的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到近代的资本主义社会,甚至是以共同富裕为旗帜的社会主义社会,其贫富差距也并未有实质性的缩小。

原始的奴隶制社会,其代表拥有奴隶的一种社会制度。

奴隶须为奴隶主干活,无报酬,且无人身自由。

一个人类社会中,如果大部分物质生产领域劳动者是奴隶,这样的社会,叫奴隶社会。

由此,我们可以推想,在一个不把人当人看的社会中,谈共同富裕,天下大同,岂不是无稽之谈。

所以,中国的贫富差距也由此而埋下了伏笔。

而所谓的中国社会在春秋战国到秦汉期间,由奴隶制社会转变为封建制社会,在我看来只是型的转变,而非实质性的转变。

其压迫剥削的本质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在不断地强化。

奴隶制帝国在秦汉之后一个接一个的建立起来了。

在历代帝国中,专制皇权坚不可摧,蓄奴制度根深叶茂,古老的贵贱等级思想天经地义。

大一统帝国的高度中央集权制在政治、经济方面压制了各大城市和农村的自治发展和市民阶级的财富积累,压制了人们生产劳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对于国家的主人皇帝来说,一切社会阶级都是他的奴仆,农民、商人和手工业者和知识分子等劳动生产阶级无法获得一定的独立和自由的发展空间。

帝国时期的思想、宗教体系高度依附于皇权而皇权又用提倡贵贱等级制度的孔孟礼教的高度统一人民的思想,使其成为巩固专制皇权和维护贵贱等级奴隶制度最有效的思想武器和束缚社会平等、人性自由等新思想的坚固牢笼。

中国社会一直在奴隶制社会的轨道上缓慢地前进,这就在无形中让人民套上了一支永远也卸不掉的枷锁。

在此期间,没有一个王朝有过缩小贫富差距的想法,人民永远只是社会底层的匍匐者。

中国的封建制将一道鸿沟永远横亘在社会之间,没有人可以逾越,也不敢逾越。

直到在鸦片战争,脱胎于封建社会的西欧资本主义文明所发明的优良远洋军舰和威力强大的枪炮震醒了这一漫长奴隶制帝国中的人民,中国才进入了社会制度和生产力革命的新时代。

然而,且不谈三民主义是否合理,其连实施的勇气都没有,又怎样来救国救民呢?至此,中国的差异格局,虽有缩小的趋势,但成效甚微。

继之而来的就是伟大的社会主义社会,我们能说什么呢,社会主义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我只能如此发问。

不可否认,我们的社会主义确实在大步向前发展,但同时我们的贫富差距也在以惊人的速度而不断扩大。

1879年的改革开放似一阵春风抚慰了伤痕累累的神州大地。

但继之又搞出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不否认,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我们的社会难道仅仅是以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能够衡量的吗?先富的富可敌国,后富的甚至于饥饿难耐,这难道就是我们所谓的共同富裕吗?〈2〉经济从古代中国来讲,重农抑商是一项与奴隶制类似的伴随着中国封建体制潮起潮落的制度。

重农抑商导致地主官僚不断兼并土地,使土地高度集中,农民破产流亡,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激化了阶级矛盾,造成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地主官僚集团则因疯狂兼并土地而更加蛮横、腐败。

这里我们将要介绍一个特殊群体:地主阶级。

所谓地主阶级,就是自己占有土地,不劳动,或只是附带的劳动,而靠剥削农民为生。

对农民剥削地租是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由此可见,农民之所以会频频出现暴乱,就是社会的分配极度不公,甚至于是让广大农民无法继续生存下去。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而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推行一系列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

虽然说我们从骨子里就认定资本主义就是社会不公的象征,其必然带来社会的两级分化<实际上我国的贫富分化可能比某些资本主义国家更严重,后面我将做一简短介绍>。

但是,这些做法,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了国家落后。

它束缚了农民脱贫致富的双手,让本可能趋于合理的社会继续向着黑暗不断前行。

到了近代,我们形成了所谓的民族工业,而且还艰难的披上了一层资本主义外套。

从大的社会层面来讲,我国的民族工业产生在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社会背景下,其发展受到帝国主义与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发展极其缓慢与艰辛。

然而,即便其发展的速度有限,又甚至于是处在炮火连天的硝烟时代,其仍然造就了一批大资本家。

除了少数以爱国的崇高心态战斗在硝烟中外,大部分都是自私自利的贪财之徒,有的甚至于是卖国求荣。

这又进一步扩大了我国贫富差异的格局。

新中国的成立,掀开了我国历史的崭新一页。

人民当家做主,成了国家的主人。

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打土豪,分田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大扫荡。

这股和煦的春风对消除两级分化确实意义非凡,这是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是遭受了百年屈辱之后的民族的一次大的觉醒与胜利。

之后的改革,不得不承认有些心急火燎的,虽然初衷是好的,但却适得其反。

直到改革开放,在这里,我觉得有必要再将改革开放提到议案上来。

从政策上来讲,它是政治性的。

但他却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并不是直接针对这样一项政策而言,不可否认,在当时的情形下,中国的出路也只能如此。

然而,从贫富差异的角度上来讲,它确实是坑苦了广大劳动人民。

不过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我们不能单纯就某一方面来评论一项政策。

这里,我只是强调市场经济必然带来两极分化的加剧,而且无法避免。

虽然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在现阶段要想做到财富平均分配,根本就是一个美好的幻觉。

难道我们会可笑到期望有一天富人会大发慈悲,兼济天下吗?又或许是渴望回到建国初期以国家的名义展开的劫富济贫的活动呢?所以市场经济这样一项政策确实是社会主义的致命打击。

四、贫富分化发展现状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于1922年提出。

它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所以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

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

关于我国的基尼系数是多少,官方的说法是在0.4~0.45之间,有的学者认为可能已经超过了0.5,总之已经超过了“正常”范围,这一点已经引起了高层的重视。

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目前贫富差距较大,资料说,50个富豪的资产,就相当于5000万农民的年收入;300万个百万富翁的资产,就相当于全国9亿农民两年的总收入。

下面,我就将几个最突出的方面加以论述。

1、.城乡差距非常明显,而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很可能是全世界第一。

我们国家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城乡二元结构,在1978年城市居民的收入是农村人均纯收入的2.58倍,到了1990年有所降低,到了2.2倍,到了2009年达到3.33倍。

而实际上多数国家的城乡差距在1.7倍左右,少数国家超过2倍,我们国家达到3.33倍。

按照许多学者的研究分析,如果把农民收入当中用于来年生产投入,比如买种、买化肥扣除,如果把城市居民各种隐形收入和福利因素加起来,中国实际的城乡差距很有可能是5倍到6倍,这是学术界比较普遍的共识。

这表明我国的贫富差距很可能居世界第一位。

2、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特别是垄断性行业和非垄断性行业之间的差距。

垄断性行业如石油天然气开采、铁路、航空、电信、烟草制造、采矿已经引起的公众的高度关注,。

一方面,对于很多垄断性行业来说,对于下游产品有定价的权力,而上游一旦有亏损的话,国家可能拿出大量的资金进行补贴,而且限制、拒绝一些民营企业与它产生竞争的关系,不符合市场经济平等竞争的规则,所以现在行业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一些垄断性行业的阶层待遇普遍比较丰厚,工资较高;而相比之下,一些服务行业和普通工人的工资较低,仅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