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级宏观经济学第六章 货币、利率和货币政策
高级宏观经济学第六章 货币、利率和货币政策
M1=现金和活期存款之和 M2=M1+定期存款 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
第二节 银行体系与货币供给
一、银行体系
现代西方的银行体系主要由中央银行、商业银 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组成。中央银行是由政府拥有的、 用于控制管理银行体系的银行,它是一国最高的金 融机构。美国的中央银行是联邦储备银行,在英国 是英格兰银行,在日本是日本银行。商业银行是由 私人拥有的各种私人银行,它主要是为公众服务的。 接受公众的存款,然后再把存款贷给需要资金的人。 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此外, 现代商业银行还提供诸如代客结算、证券经销、票 据承兑、保险、担保和咨询等业务。其他金融机构 是指如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邮政储蓄机构等 非金融机构,它们都是重要的非金融中介。
活动力强大的货币(高能货币)
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之和构成了 经济中的货币基础(moneybase)。显然,它直接影 响货币供给,有时称它为 活动力强大的货币或 高能货币 (high—powered money)。中央银行对 债券的买卖直接改变了货币基础,使货币流通量 成数倍地膨胀和收缩。可以下式来表示这种关系:
一、货币的性质 什么是货币?在西方经济学中,货 币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交换媒介(a medium of exchange), 即它是一种 被社会普遍接受的,可用于交换产品和 劳务的东西。然而,事实上,能成为货 币的东西,除了需具备交换的媒介这种 职能外,还需具有另外两种职能:可作 为价值贮藏的手段(store value)和可充 当价值尺度(a unit of account)。
第三,买卖政府债券。
所谓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 上购进或售出政府的债券以影响货币的供给。 以中央银行购买债券的例子来看,中央银行 向私人购买债券,以中央银行签发的支票支付给 出售者。后者把这张支票作为活期存款存放在商 业银行。它然后把支票提交给中央银行请求支付。 中央银行就把这笔购买债券的款项100美元记到 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账户上,这样,商业银行 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就增加了100美元。同 时商业银行的资产也增加了100美元。需要注意 的是,在这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购买债券时, 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就会增加,出现超额储备 这就为扩大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增加货币供给 创造了条件。
中央银行影响货币供给主要 通过下述三种方式
第一,改变法定准备金。法定 准备金的大小直接影响了银行可提 供的贷款的大小。当中央银行决定 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各商业银行 就要增加法定准备金额度,因而可 贷出的金额也减少了,银行所能创 造的活期存款也减少了。
第二,改变贴现率。 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向准备金不足而需要 借款的各银行提供贷款的利率,它是商业银 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当中央银行提高 贴现率时,各银行借款的成本就提高了,银 行不得不自筹资金弥补准备金的不足。它们 或出售自己的资产或收回已贷出的贷款。出 售自己资产(比方说债券)时,流通中的货币 就回到银行。同样,收回贷款就意味着流通 中的货币量也开始减少了。这样,中央银行 可通过调高贴现率减少货币供给。
货币的形态
现在,我们已能明确定义,由各政府或中央银行 发行的纸币和硬币都是货币。然而,在现实经济生活 中,货币的形态却很多,也很复杂。现在人们可用银 行的活期存款或支票来购买商品,清偿债务。这样, 这些活期存款实际上也具备了货币的功能。通常人们 把手头的现金和活期存款之和,定义为货币M1。除 此之外,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也可看成货币。因为在 二次大战之后,金融制度的创新使这两种存款很容易 就转变为活期存款用于付款偿债。它们与M1一起, 定义为货币M2。最后,个人及厂商所持有的债券, 也被看成是一种货币的近似物。它与M2一起,定义 为货币M3。
虽然在任何时刻,都有人来银行支取黄金, 但同时也有人来贮存黄金。同时,只要银行的 纸币在购货付款时能被普遍接受,人们在大部 分时间里,就不会来麻烦银行,只要凭纸币进 行交易。银行经常会发现它贮备着一定量的黄 金。于是银行就可以对这些不常用的黄金也签 发纸币,投入市场流通。只要它小心谨慎地维 持所签发的纸币数量与它储备的黄金数量之间 的合理比例,它就可以应付人们对黄金的日常 需要量。这样银行所发行的纸币数量就超过了 银行可用于兑付的黄金储备量。
一、货币市场均衡 当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货币市场就达到了 均衡。在其他商品市场上,价格调节着市场的供需; 在货币市场上,利率起到与价格相同的作用。由于 货币供给量的大小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所以在分 析货币市场时,通常把货币供给看成一个既定的外 生变量,以M代表货币供给。这样,货币市场的均 衡即通过利率调节货币需求以达到某个给定的货币 供给。请看下式:
纸币的产生
以黄金为货币后,由于黄金本身具有价值, 因而当人们暂时不用黄金时,就需要一个安全的 地方来保存它。做铸币的金匠拥有地窖和看守, 他可以向人们提供这种保存服务。于是人们把黄 金拿到金匠那里保存起来,金匠交给人们一张凭 证作为收据。当人们需要支付时,可凭收据到金 匠处随时支取黄金。只要金匠的信誉可靠,人们 就没有必要每次支付时都到他那里换回黄金,而 只需把金匠开出的收据交给出卖给自己商品的人 即可。卖者也可凭这张收据购买别人的东西。这 样,纸币就开始出现了。
通货膨胀、金融恐慌和准备金
这就意味着单位纸币只能兑现一定比例的黄金。 纸币对黄金的全部承诺实际上就开始丧失了。旦所有 的人在同一天内都要求取回他们的黄金时,银行就没 有足够的黄金支付。一场金融大恐慌就可能发生,它 会导致银行和其他企业的破产。当然,所有储户同时 取回他们黄金的情况是很难发生的。因此,为避免恐 慌的发生,银行只需要储备一定数量的黄金,以随时 应付人们的需要就可以了。这部分黄金就是银行的准 备金。通常它是人们存放在银行的黄金总量的一个比 例,称为准备金率。
当中央银行出售债券时,
它收到的私人支票要提示给商业银行由其支 付。事实上,中央银行直接在商业银行在中央银 行的账户上借记一笔,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 款。这样,商业银行在活期存款减少的同时,它 的准备金也减少了相同的数额。在固定准备金率 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与存款的比例就会 低于法定准备金率,商业银行需要或出售资产或 收回贷款以补足必需的准备金。于是,流通中的 货币就开始减少。因此,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 出售债券就会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 存款,从而减少货币供给量。
银行的银行
作为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可通过自己 的划拨清算系统为商业银行的存款户之间的 支票结算进行清算。更主要的,中央银行通 过规定各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额度来管理 银行体系。各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都以存款的 方式存放在中央银行,构成中央银行的另一 部分负债。中央银行可通过贷款、贴现、公 开市场操作等业务为各银行提供资金支持, 以应付暂时的准备金的短缺。通过控制贷款 和规定应保留的实际准备金,中央银行管理 着各商业银行。
二、货币的形态
货币最初是以金、银的形式出现的,称之为 金属币(metallic money),由于金银的供给量 比较有限,且本身不容易磨损,这就使它们具 有了一种较高且相对稳定的价值。人们普遍愿 意用它们来交换商品。在铸币(coinage)出现之 前,人们每次交易前都要称量金银的重量并检 验成色后才能支付。铸币出现之后,每一铸币 代表一定量的贵金属。每次交易只需支付一定 数量的铸币即可,免去了称量之苦。
货币流通量=货币乘数*活动力强大的货币量
一般来讲,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公开市场 业务影响活动力强大的货币,这是中央银行 控制货币供给的最重要方式;另一方面,可 通过改变法定准备金率影响货币乘数,也可 以改变货币供给。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 将减少,货币供给因此减少;反之,供给就 会提高。
第三节
利率、投资和国民收入
第六章
货币、利率和货币政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前面我们运用收入和支出模型 说明国民收入决定和变动的基本原 理。在那里,假定投资是外生变量, 但事实上投资会随利率以及其他因 素变动而变动,而利率又由货币供 求关系决定。本章引入货币供给和 需求,考察利率如何由货币供求决 定以及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 货币的性质和形态
政府的银行
政府在中央银行中也有自己的账 户。当它需要钱时,它可印刷债券, 大部分出售给公众和商业银行构成 它们的资产,一部分也出售给中央 银行。中央银行可通过公开市场业 务买卖政府的债券。
二、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这里指M1)由个人、商业银行 和其他金融机构所持有的现金和活期存款组成。 因此,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都可提供作为支付 手段的货币。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中央银 行直接控制了现金数量,就间接控制活期存款。 即中央银行通过法定准备金、贴现率和公开市 场业务(买卖政府债券)控制着商业银行的活期 存款。因而,可以说中央银行才是货币供给的 最终决定者。
商业银行所接受的存款构成它们的负债。它按 照中央银行所规定的法定准备金率,从存款中按 这一比率留出一部分资金,以随时应付银行存款 人的提款要求。这部分资金就是银行的准备金, 它们作为存款存放在中央银行的账户上。从存款 中扣除准备金所剩余的部分,银行可用于投资贷 款给企业,或者用于购买本国或外国政府的债券, 以期生息获利。准备金、贷款和债券构成银行的 资产,当银行留存的准备金不足以应付人们的提 款要求时,金融界就有发生金融大恐慌的危险, 这时,中央银行可及时向商业银行和企业提供贷 款,以阻止金融大恐慌的发生,确保银行和金融 体系能顺利地运转。所以,有时中央银行也被看 成是最后的贷款者。
只有中央银行才能发行货币
早期各私人银行都有发行货币的权利,后来逐渐为各国 的中央银行(central bank)所独有。现在各国大多只有中央 银行才能发行货币。这些由政府宣布在交换中必须接受和作 为清偿债务的合法手段的货币,就称为法币(fiat money)。 现在中央银行除发行纸币外,还发行各种硬币。现在的法币 与过去有了极大的不同。在金本位制的时候,货币可随时兑 换黄金;而现在则不再能兑换。货币的价值表现在它可用来 购买商品,支付债务。只要货币是可接受的,它就可以作为 交换的媒介;而当它的购买力保持稳定时,它就可作为价值 贮藏的手段。当然它就也具备了价值尺度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