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钩端螺旋体病PPT精选课件

钩端螺旋体病PPT精选课件

• 如何进行采样和培养? • 早期钩体血症时取病人血液,床旁接种于含
兔血清的柯氏培养基中,置28℃ 孵育, 约1 周左右生长,阳性可达30%~50%。
12
• 钩端螺旋体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可 以在水田、池塘、沼泽和淤泥里至少生存数 月。在低温下能存活较长时间。
• 钩体对干燥非常敏感,干燥环境下数分钟即 可死亡,极易被稀盐酸、70%酒精、漂白粉、 来苏儿、石炭酸、肥皂水和0.5%升汞灭活。 钩体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如紫外线、 温热50~55℃,30min均可被杀灭。
充盈、淤血,被膜下可见出血灶;肾脏肿大、
淤血、出血;肠及肠系膜充血;肠系膜、腹股
沟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呈灰白色。
18
病理变化 (亚急性和慢性型)
• 各部位组织水肿,以头颈部、腹部、胸壁、四 肢最明显;肾脏、肺脏、肝脏、心外膜出血明 显;浆膜腔内常可见有过量的黄色液体与纤维 蛋白;肝脏、脾脏、肾脏肿大。
• 猪的排菌量大,排菌期长,而且与人接触的机
会最多,对人造成的威胁较大。
14
流行病学
• 传染源 主要是发病猪和带菌猪。钩端螺旋体 可随带菌猪和发病猪的尿、乳和唾液等排于体 外污染环境;鼠类和蛙类也是重要的传染源。 它们都是该菌的自然贮存宿主。鼠类能终生带 菌,通过尿液排菌,造成环境的长期污染。
• 传播途径 主要途径为皮肤,其次是消化道、 呼吸道以及生殖道粘膜。
钩端螺旋体病
1
钩端螺旋体病 (Leptospinosis,钩体病)
• 由各种不同型别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 钩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和自然疫源性急 性传染病。
• 接触带菌的野生动物、家畜和疫水后,钩体 可通过暴露部位的皮肤、粘膜感染机体。
• 鼠类和猪为主要的传染源。 • 个体免疫水平的差别以及受染菌株的不同,
• 易感性 各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但仔猪发病较
多,特别是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发病最严重。
中、大猪一般病情较轻。母猪不发病。
15
临诊症状(急性型)
• 多见于仔猪,特别是哺乳仔猪和保育猪,呈暴 发或散发流行。潜伏期1~2周。临诊症状表现 为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0~41℃,稽留3~5 天。病猪精神沉郁,厌食,腹泻,皮肤干燥, 全身皮肤和粘膜黄疸,后肢出现神经性无力, 震颤。有的病例出现血红蛋白尿,尿液色如浓 茶;粪便呈绿色,有恶臭味,可见血粪。死亡 率达50%以上。
• 如何进行消毒?
13
猪钩端螺旋体病
• 猪钩端螺旋体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长江流域和 南方各地常有该病的发生和流行。近年来黑龙 江、新疆等地也有流行的报道。在夏、秋多雨 季节为流行高峰期。
• 猪的带菌率和发病率较高。一般呈隐性感染, 也时有暴发。其临诊症状表现形式多样。
• 急性病例以发热、贫血、水肿、黄疸、血红蛋 白尿、流产、皮肤和粘膜坏死为特征。
• 钩端螺旋体的型别不同,对机体的毒力、致 病力也不同。
10
• 钩端螺旋体在宿主体内主要存在于肾脏、尿 液和脊髓液里,在急性发热期,广泛存在于 血液和各内脏器官。
• 某些致病菌型在体内产生的钩体代谢产物如 内毒素样物质,细胞毒性因子、细胞致病作 用物质及溶血素等可引发机体剧烈反应。
1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钩体是需氧菌,常用柯氏(korthof)培养基 和希夫纳培养基(pH 7.2~7.5) 25~30℃ 培养。培养基中需加入新鲜灭活的兔血清。 钩端螺旋体严格需氧,其生化特性不活泼, 不能发酵糖类。
• 成年猪的慢性病例以肾脏病变最明显。
19
诊断
• 1.微生物学诊断 采集病猪血液、尿液,或 病死猪的肝、肾、脾和脑等组织。死后检查要 在1-3h内进行,否则菌体大部分会发生溶解。 用暗视野显微镜直接镜检或用免疫荧光抗体法 检查。组织中的菌体可染色后检查。病料可用 作病原体的分离培养。
• 2.血清学诊断 主要有凝集溶解试验、微量 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炭凝集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间接荧光抗体法 以及乳胶凝集试验。
取血、尿及脑脊液检测病原,但阳性率不高。 可超速离心集菌后直接镜检,以达到快速诊断目的。8
9
• 据1986年国际微生物学会统计,全世界已发 现 的 钩 体 共 有 23 个 血 清 群 ( serogroup ) , 200个血清型(serovar)。我国已知有19群 161型,是世界上发现血清型最多的国家。其 中较常见的有13个血清群、15个血清型。
20
治疗
• 1.使用10%氟甲砜霉素(肌注,0.2ml/kg.b.w, qd×5)、磺胺类药物(磺胺-5-甲氧嘧啶,肌注 0.07g/kg.b.w,bid×5)。链霉素、土霉素等四 环素类抗生素也有一定的疗效。病情严重的可 用维生素、葡萄糖进行输液治疗。
16
临诊症状(亚急性和慢性型)
• 主要以损害生殖系统为特征。病初体温有不同 程度升高,眼结膜潮红、浮肿,有的泛黄,有 的下颌、头部、颈部和全身水肿。母猪一般无 明显的临诊症状,有时可表现出发热、无乳。 妊娠不足4~5周的母猪,感染后4~7天可发生 流产和死产,流产率可达20%~70%。怀孕后 期的母猪感染后可产弱仔,仔猪不能站立,不 会吸乳,1~2天死亡。
使临床表现轻重不一。
2
3
4
病原学
• 钩体呈细长丝状,圆柱形,螺旋盘绕细致,有 12~18个螺旋,规则而紧密。一端或两端弯曲 成钩状,使菌体呈C或S字形。钩体运动活泼, 沿长轴旋转运动。中央部分僵直,两端柔软, 有较强的穿透力。对人、家畜、野生动物都有 致病性。
• 钩体长度一般为4~20μm,平均6~10μm,直 径平均为0.1~0.2μm。
问题:采用何种方法对菌体进行观察和检查? 5
在暗示野显微镜下较易见到发亮的活动螺旋体。钩体
的结构:菌体、轴丝、外膜。
6
菌体由胞壁、胞浆膜、胞浆组成。 轴丝为钩体的运动器官,也是其支持结构。 外膜薄而透明,具有抗原活性,产生保护性抗体。 7
革兰氏染色阴性。但钩体不易着色。可用镀银染色或 甲苯胺蓝染色等方法检测。也可用荧光抗体染色检测。
17
病理变化 (急性型)
• 此型以败血症、全身性黄疸和各组织器官广泛 性出血以及坏死为主要特征。
• 皮肤、皮下组织、浆膜和粘膜、肝脏、肾脏以
及膀胱等组织黄染和不同程度的出血;胸腔及
心包内有浑浊的黄色积液;肺淤血、水肿,表
面有出血点;脾脏肿大、淤血,或有出血性梗
死;肝脏肿大,呈土黄色或棕色,质脆,胆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