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冀春班)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冀春班)
360度的反 应如何?
自我服务偏差:人们往往将成功而不是失败归因于自 己 。自利偏差表明员工把他们的成功归因于内在因 素(高能力或努力工作),而把他们的失败归因于不 可控的外在因素(工作棘手、运气不好、低效率的同 事或没有同情心的老板)。
公司管理者和员工是否存在归因偏差?为什么?
总之,如果把工作和学习中的失败和挫折归因 于智力差、能力低、任务难等内外原因中的稳定因 素,就会降低人们对成功的期望和信心,难以产生 坚定的持续努力行为;相反,如果把失败归因于自 己不努力、马虎大意等不稳定性的偶然因素,就会 使行为者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接受教训,改正不 稳定因素造成的影响,增强成功的信心,坚持努力 行为,争取成功机会。
表2.3 维纳的归因模式
因素 维度
内外因
努力 内因
稳定性 不稳定
可控性 可控
能力 内因 稳定 ——
任务难度 机遇
外因
外因
稳定 不稳定
不可控 不可控
常见的归因偏差
基本归因偏差:人们往往将他人行为 归因为他或她的个人特征,而不是环 境因素。这种偏差导致观察者忽略对 行为具有显著影响的重要环境因素。
文化差异:西 方人比东方人 有更多的基本 归因偏差
你看到的是谁?
看起来像是美国总统柯林顿及副总统柯尔对不对? 那您就错了... 这只是将柯林顿总统的脸复制二次,只有发型 不同罢了。
数数看有几个黑点! (0) Nhomakorabea注视着中央的黑点。过一段时间后黑点周围的灰色 薄晕就会渐渐缩小。
三、社会知觉:
1、含义:社会知觉就是对人的知觉,就是对人 和社会群体的知觉,就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
客观因素 对象和背 景的差别 活动程度 重复程度 新颖性
主观因素 个性 知识经验 需要动机
感知归类 连续性 闭锁性 接近性 相似性
首因效应 刻板效应 晕轮效应 投射效应
公开 行为
隐蔽 态度
二、影响知觉的因素:
情境因素 ·时间 ·工作环境 ·社会环境
知觉者因素 ·态度 ·动机 ·兴趣 ·经验 ·期望
2、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是指在知觉过程中,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对以后该对象的印象起着强烈的影响。
3、晕轮效应(以点盖面)
晕轮效应是指在知觉过程中,通过获得知觉对象 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而将其扩大成整体行 为特征的认知活动。
人们往往用一些明显的品质和特点,去掩盖其他 品质和特征,以致影响对知觉对象本质的了解全 面正确评价,产生偏见性。
中国人呢,一是开发出了这个鱼种的系列菜肴,使 品尝这种鱼成为高消费群体的时尚;二是经一些学者研 究,发现世界上最早食用与养殖这种鱼的是中国人,其 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
5、对比效应 人们的知觉往往受到参照物的影响,
使知觉产生失真现象。
6、与我相似效应(投射效应) 人们倾向于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它使
知觉
知觉对象因素 ·新奇 ·运动 ·声音 ·大小 ·背景
杯子与人头像
你看到了什么?
少女与老太像
对象的组合
接近原则
○○○○○○○○○ ●●●●●●●●● ○○○○○○○○○ ●●●●●●●●●
相似原则
闭锁原则
连续原则
A 12 13 14
C
3)情境因素: 情境因素通过影响人的感受性而改变知觉的
知觉者
人格 态度 价值观 经验 情绪
情境
正式或非 正式场所
知觉对象
外貌 行为 语言沟通 非语言沟通 事件
知觉影响因素
案例分析:庞统面试
讨论以下问题: 为什么庞统接连两次面试均以失败告终
? 作为主考官的孙权和刘备在面试中犯了
哪些知觉偏差?
第一次“面试”在东吴孙权处。
孙权问:“先生一生所学,以何为主? ”庞统答:“所学不必拘泥,随机应变 。”孙权又问:“先生的才学与周瑜相 比如何?”庞统笑答:“我所学的东西 与周瑜大不相同。”孙权心中不悦,就 随口说,“先生回去吧,等用你之时, 再去相请。”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管理过程就是不断认识人的过程。
如何识人:孔子“听其言,观其行。”
诸葛亮有“七观法”: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资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告之以福祸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 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魏征的“六观法”:贵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 所养;居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 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
我们对其他人的知觉产生失真。
五、 知觉与管理:
1、知觉对人员聘用的影响
人员聘用中,首因效应常常发挥重要影响。被 知觉者应当学会利用知觉偏见,给管理者留下 良好印象。
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是指个体试图影响或控制他人对自己 形成印象的过程。
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印象管理,如衣 着仪表、言语和非言语的行为、举止和做事的 方式等。
六、归因理论
归因指通过人的外部表现或行为来推测人的内在 动机,意图和属性。
正确的归因是了解人、分析人的行为的基础,是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维纳的归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B.Weiner)1974年的研究结 果表明,在现实中,一般人对行为的成功或者失 败进行分析时常作四种归因: 一是个人努力程度大小, 二是个人能力大小, 三是任务(事业)难度大小,四是机遇状况的好 坏。
使用 频率 100% 96% 54% 50% 46% 42% 33% 17% 13%
2、 知觉对决策的影响
由于决策者的特性各异,对决策目标、需求理解 不同,掌握决策资源不同,不可能做到完全理性决策 。而在直觉决策中,知觉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认知 偏差会对决策的合理性和客观性产生影响。如:过度 负荷;沉没成本;过于自信等。
数年后…...
德国人出版了关于这种鱼的经典著作,并建立了一整套相关学 科,开发了这种鱼的转基因品种。
日本人形成了大规模的养殖基地,并占领了高份额的全球市场。
美国人最先注册了相关的专利和商标,并制定一系列行业标准, 获利不菲。还经常以违背了有关规定为由制裁别国。
法国人利用这个鱼种发展独特的艺术,吸引了全世界的大量游客。
问题分享:
1、拍卖过程中您的感觉如何?从其他人身上 ,您观察到了什么?
2、哪件物品是您非常想得到而最终没得到? 为什么?
3、您最想要的是哪项拍品? 4、生活中您怎样争取有价值的东西?
效果。感受性是人的感觉灵敏度,在环境作用 下发生变化,表现为:适应、对比、敏感化、 感受性降低。
综上所述,人的知觉是知觉主体、知觉对象、外 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
知觉是一个选择、 组织和解释感觉 刺激,使之成为 一个有意义的和 连贯的现实映象 的过程。
自然错觉
图:
黑林图形
黑林图形:黑线看起 来是不是向外弯曲的 ?
第二次“面试”是在荆州。
参见刘备时,庞统“长揖不拜”,刘备 不悦,又见庞统的装扮样子,心中更是 不喜。刘备问:“先生远道而来很是辛 苦!”庞统答:“听说皇叔招纳贤士, 特来相投。”刘备随口说:“荆楚之地 刚刚安抚,百废待兴只是苦无闲职啊! 离此一百二十里处的耒阳县缺少县令, 就委屈先生去担任吧。”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第一节 知觉与行为
人是如何认识周围事物的?
引例:马云是如何创建阿里巴巴的?
人做出行动和决策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同样一件 事情,有人认为可以成功有人认为不可以?
人的行为是基于对现实的知觉反映。
我们并不是看到现实,而是对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做 出解释,并称它为现实。—— 斯蒂芬 ·P·罗宾斯
表2.2 印象管理的例子
印象管理
自我提升 个人故事 观点一致 自我标榜 他人提升 夸大 解决障碍 辩解 借口
例子
以适合当前情境的正面方式描述自己 描述使自己显得很优秀的过去事件 表达对方可能会持有的观点 声称成功的过去事件有自己的功劳 在陈述中奉承、赞美或恭维对方 夸大某一积极事件 描述面临障碍时,如何成功加以解决 承认个人的不良业绩,但否定其负面含义 拒绝为个人行动负责
日本人问:这种鱼我们国家能否引进?在日本的气候、水温、水质 条件下,这种鱼能不能生长?
美国人问:你的鱼是不是从美国弄来的?因为也许只有美国才会有 这样奇特的东西!
法国人问:你能不把鱼卖给我。我想在我的卧室里养一缸这样的 鱼,我的女朋友一定会兴奋不已!
中国人则问:真棒!从来没有见过这种鱼!请问这种鱼怎么做好吃? 清蒸还是红烧?
了类似的一种新止痛药。不考虑已有的投入,如果继续
进行这个项目,公司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再损失500万元,
有很小的可能性盈利2500万元。项目已经启动很久了,
已经投入了500万元,再投50万元产品就可以正式上市。
你会把这个项目坚持下去还是现在放弃?请选择:
(1)坚持
(2)放弃
皮革马利翁效应
传说古希腊塞浦路斯岛有一位年轻的王子,名 叫皮革马利翁,他酷爱艺术,通过自己的努力 ,终于雕塑了一尊女神像。对于自己的得意之 作,他爱不释手,整天含情脉脉的注视着她。 天长日久,女神终于神奇般地复活了,并乐意 做他的妻子。这个故事蕴含了一个非常深刻的 哲理:期待是一种力量,这种期待的力量就被 心理学家称为皮革马利翁效应。
第二节 价值观与行为
引例 从拍卖活动看你的价值观
1、每人拥有10000元人民币; 2、每件物品底价100元,每次加价100元; 3、可以拍卖一件,也可以拍卖几件。
拍卖清单
最靠近办公室的停车位; 每年2个月的带薪假期; 一间独立的私人办公室; 公司专车和专职司机,送您上下班; 一个更好的顶头上司; 灵活的上班时间; 到自己最喜欢的任何国内城市工作; 一流的健康利益(任何医疗费用您只需支付20 %即可); 每天一份美味午餐(自动送到您面前); 有机会结识奥巴马; 您需要的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