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治疗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PPT课件
治疗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PPT课件
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妥布霉素、氯霉素、万古霉素 、去甲万古霉素
基础知识
排除治疗药物监测的范围
治疗窗不明确的药物,即使获得了相关的血药浓 度数据,也无从正确解释和指导临床用药; 有切实可行的临床指标用于判断疗效和不良反应 ,据此就可以有效地进行用药剂量的调整; 治疗范围比较宽的药物,在比较大的剂量范围和 血浓度范围内都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应用不可逆的药物或作用于局部的药物,血药浓 度不能预测药理作用强度时。
基础知识
治疗药物监测的实施
◆实施过程五步骤:申请、取样、测定、数据处理和 结果解释。 ◆实施的三类人员:积极有效地开展治疗药物浓度监 测,必须要有临床医生、护士、临床药师三方面 的密切配合
在常用剂量下无治疗反应,需查找原因的患者 特殊人群 如新生儿、孕妇、老人等患者。 在个别情况下确定病人是否按医嘱服药Βιβλιοθήκη 础知识常用于监测的药物及种类
强心苷类 心律失常药 抗癫痫药 抗躁狂症药 抗抑郁药 抗哮喘药 免疫抑制剂 抗肿瘤药 解热镇痛药 抗菌药物 地高辛、洋地黄毒苷 普鲁卡因胺、普萘洛尔、奎尼丁和利多卡因 苯巴比妥、苯妥英钠、丙戊酸钠、卡马西平、丙米酮等 锂盐(碳酸锂) 阿米替林 氨茶碱、茶碱 环孢霉素A、他克莫司 甲氨喋呤、紫杉醇、氟尿嘧啶等 阿斯匹林、水杨酸钠
基础知识
开展TDM的目的 可以利用血药浓度来
调整给药剂量,达到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 反应的目的,使医生在用药时能够“心中 有数”,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用药(包括加 量、减量、换药、停药等)的盲目性。最 终目的是没法使药物在病人中发挥最佳疗 效,而不良反应最小。
基础知识
TDM的测定方法
光谱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AAS)法 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气相色谱(GC) 薄层色谱法(TLC) 免疫学法 放射免疫法(RIA) 酶联免疫分析法(EIA) 荧光免疫测定法(FIA)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CLIA) 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HPCE)
基础知识
TDM的适应范围
安全范围较窄的药物 如地高辛、氨茶碱、环孢素、氨基糖苷类抗生 素、锂盐等。 药动学呈非线性特征的药物 需长期使用的药物 如抗癫痫药(苯巴比妥、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 )。 中毒症状与原疾病本身症状类似的药物 如苯妥英钠中毒引起的抽搐与癫痫发作不易区别
。
基础知识
TDM的适应范围
患有肝、肾、心脏和胃肠道等脏器疾病的患者
可明显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因此这些病人 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随时调整给药方案。 药物中毒与无效时均比较危险 治疗失败会带来严重后果 ,如抗排异药物(免疫抑制剂)。 合并用药 由于药物相互作用而引起药物吸收、分布或代谢的 改变,通过血药浓度的监测可以有效地做出校正。
治疗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
基本概念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是临床药理学与药物浓度测定技术紧密结合
的结果。其通过各种现代测试手段,定量分析生 物样品(包括血、尿、唾液等)中药物及代谢产 物浓度,探索血药浓度安全范围,并应用各种药 物动力学方法计算最佳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等, 实现给药方案个体化,从而使用药物安全、有效 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