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解析:河北省邢台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原卷版)

精品解析:河北省邢台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原卷版)

邢台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3月月考试题高二历史试题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总计60分)1. 清代康熙皇帝有35个后妃和24个儿子,嫡长子胤礽被立为太子,后被废。

最终康照帝根据自己的标准秘密选择皇子做继承人,秘密建储制由此开始。

该现象在实质上()A. 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B. 体现了一夫多妻制的弊端C. 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削的合法性D. 说明了宗法继承制度并非一成不变2. 贞观四年,唐太宗问政于张玄素。

玄素曰:“臣观自古以来,未有如隋室丧乱之甚,岂非其君自专,其法日乱。

向使君虚受于上,臣弼违于下,岂至於此……如其广任贤良,高居深视,百司奉职,谁敢犯之。

”材料表明,张玄素()A. 揭示隋王朝亡于暴政B. 反对君主独断专行C. 主张加强控制地方D. 建议扩大选官范围3. 《史记·秦始皇本纪》:“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

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

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

”据材料可推断,郡县制()A. 由秦王赢政创立B. 春秋战国已出现C. 全面取代分封制D. 加强了君主专制4. 枢密使一职在五代被武臣所掌握,为适应连年战争的局面,枢密使把军政大权握于一已之手以便宜从事,职掌范围达到极限;但到了宋代,枢密使制又发生了变化,其任职者由武将渐转为文官,职权范围逐步缩小。

材料反映了宋代君主()A. 防止武将专权B. 重视分宰相之权C. 强调监察地方D. 掌握国家经济命脉5. 在明成祖朱棣武力夺取建文帝的帝位后,朱允炆后来被追谥为“惠宗让皇帝”,意即他把帝位让给了明成祖朱棣;朱祁钰在被其兄明英宗赶下台后,其庙号后来被追谥为“代宗”,表示他只是个代理皇帝罢了。

明朝皇帝的追谥反映出朝廷()A. 对史实完全不子尊重B. 在质疑嫡长子继承制C. 改变了前代修史传统D. 对内斗的曲笔与回护6. 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这说明()A. 儒家思想延绵的合理性B. 文明发展的相对延续性C. 血缘政治开启于夏朝D. 礼是三代思想的核心7. 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

”下列对材料中领事裁判权评价正确的是()A.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B. 开启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C. 符合了时代需要的相关法律规定D. 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8. 1914年9月《中华小说界》杂志刊出一幅题为“世界将来之伟人”的图片,图案是中心一小圆,外围一大圆。

小圆中一中国男孩,外圈12小圆各有一小孩,分别标为英、俄、意、美、法、德、比、日等12国名。

出现这幅图片原因分析合理的是()学_科_网...学_科_网...学_科_网...A. 列强瓜分刺激了国人求强之心B. 民主共和的确立提升了民族自信心C.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解放了思想D.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找到新发展方向9. 刘亚洲上将指出:“甲午一役,是民族之哀,民族之痛,但我认为,它同时还是民族之幸。

因为在这场战争之后,-个奇妙的瞬间诞生了。

在这个瞬间里,历史向古老的中国打开了另外一扇门。

”作者意在强调甲午中日战争()A. 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B. 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 促使仁人志士开始进行制度探索D. 促使中国认清其所处的国际地位10. 李侃编写的《中国近代史》称:“《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步伐大大加快,俄、英等国争先恐后地掠夺在华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

”这实际上反映了()A. 日本是瓜分中国狂潮中的急先锋B. 《马关条约》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C. 列强在掠夺中国过程中相互勾结D. 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1. 1875年3月,李鸿章在处理马嘉理案时提道,马嘉理未经中国地方官同意,擅自带领武装探路队深入中国内地,“不独有违条约,亦显悖万国公法……中国自主之国,岂容他国无故调兵入境?”这说明()A. 列强已经取得了在中国驻军的权利 B. 李鸿章运用近代外交理念维护主权C. 清政府仍然坚持闭关锁国D. 李鸿章不承认领事裁判权12. 两江总督刘坤一等就某一重大事件电奏清政府:“(若)辽、台并失,(则)南北皆危.并恐各国从此生心,后患不堪设想……现在各军械略齐,兵勇锐气可用,似不可听其恫吓之言,为此迁就之计。

”这番言论发表的时间是()A. 鸦片战争爆发后《南京条约》签订前B. 《南京条约》签订后C.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马关条约》签订前D. 《马关条约》签订后13.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腐败无能,应当推翻,但此前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党进行推翻清政府的活动时,却不被中国人支持。

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辛丑条约》签订前,清政府并不腐败B.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C.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的民主意识开始觉醒D. 《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加深14. 《资政新篇》问世后,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其《能静居士日记》中说:“《资政新篇》一本,贼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较明白。

其中所言,颇有见识”;“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

赵烈文如此评价主要因为《资政新篇》()A. 体现了与洋务派一致的改革要求B. 可作清政府全面改革内政的借鉴C. 学习西方的精神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D. 有利于实现农民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15. 1925年,中共四大在《对于农民运动之决议案》中提出“宣传农民组织农民的方法,自当从目前的实际问题入手”,涉及到反抗地主、苛税、匪祸、兴办水利等方面。

1926年9月,中共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通过《农民运动决议案》,指出“农民政纲仍是在租额、高利、苛捐等问题上”。

这反映当时中共中央()A. 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B. 认为农民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力C. 农村工作与革命中心任务相结合D. 注重解决农民的迫切愿望和要求16. 1911年12月,朱尔典在致格雷的电文中指出:英国方面将采取措施,预防通商口岸脱离清政府而落到革命党人手中,被他们控制关税,用于军用或其他迫切需要。

由此可知当时()A. 暴力革命的观念深入人心B. 清政府迅速丧失军心民心C. 革命党面临不利外交形势D. 列强曾大力镇压中国革命17.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李宗远认为:“14年抗战”的提法,……意味着“九一八”以来可歌可泣的壮烈抗战,被认可被还原;……对美化侵略历史的日本右翼势力是有力回击,……有利于对日本侵略罪行的完整揭露。

对于这种看法(“14年抗战”)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强化了对日本侵华罪行的控诉B. 体现了对以东北抗联为代表的抗日力量的尊崇C. 抨击了日本右翼势力的错误历史观D. 批判了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18.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单靠自己的力量还是不够的,还须依靠国际力量和敌国内部变化的援助,否则是不能胜利的,因此加重了中国的国际宣传和外交工作的任务。

据此可知毛泽东A. 重视舆论宣传作用B. 向世界宜传社会主义制度C. 把冷战思维用于外交D. 希望世界接受“万隆精神”19. 1933年,出生于昆明的普通工人王德厚,因其有丰富的锻造技术经验,改造锻造设备,改进工艺工装,年年保质保量超额完成工作任务,1954年其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这体现出()A. 全国人大代表通过普选产生B. 人民群众政治地位提高C. 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D. 我国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20. 1969年3月,中苏之间在两国边界乌苏里江珍宝岛爆发了严重的武装冲突,使原本不平静边界形势更趋紧张,欧美各国在国际上多次支持中国。

此局势的直接影响是()A.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政策出台B. 中国调整对西方的外交政策C. 亚非各国加强了团结与合作D. 中日两国开始谈判恢复邦交21. 1982年宪法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一章放在“国家机构”之前,使本次修宪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据此可知,这次修宪“新”在()A. 凸显了宪法保障人权的核心价值B. 体现对人文主义的一贯追求C. 表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D. 反映了主权在民的宪法原则22. 1964年中国和法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被西方媒体称为“外交核爆炸”。

这次“外交核爆炸”()A. 使法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欧洲国家B. 使美国封锁扼杀新中国的政策破产了C. 促进日内瓦会议对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解决D. 使新中国正式步入世界外交大舞台23. 周恩来在谈到中美《上海联合公报》时说:“这一突破,使世界上的国家都愿意跟我们来往了,中美来往的收获就在这里。

”这说明中美关系的突破()A. 提高了中国的大国形象B. 推动了中国重返联合国C. 促进了中美间友好交往D. 改善了中国的外交环境24. 雅典克利斯提尼时期制定了陶片放逐法,它规定在公民大会上公民可通过投票来决定是否实行放逐及放逐何人,凡达到六千以上票数的人就会被放逐。

由此可知,陶片放逐法()A. 突出了公民的公共权力B. 保证了民主政治的公平C. 彰显了雅典法律的正义D. 提高了公民的参政热情25. 罗马法不愧是近代和现代法律的先驱,“它包含的封建关系最少,而包含的资本主义法律关系却是最多。

”下列选项中无法体现“资本主义法律关系”的是()A.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B. “不法砍伐他人树术的,每棵处以25阿斯的罚金。

”C. “夫得向妻索回钥匙,令其随带自身物件,将其逐出。

”D. “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26. 据记载“伯里克利颁布了出庭陪审者履行义务的津贴。

在进入法院大厦之前,授给每一个陪审员一根出庭杖和一枚证章,凭证可以领受规定的津贴两个欧布尔(Obol,以后又增加到三个欧布尔即半个德拉克玛)。

” 这一做法()A. 反映雅典公民参与民主是为了获取津贴B. 调动了雅典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C. 保证了每位雅典居民都能参与政权建设D. 是伯里克利笼络民心的一种手段27. 古罗马法律规定,口头契约必须采用统一的一问一答的形式,即债权人问:“你保证……?”债务人须回答:“我允诺……”,不采取此种形式的任何协议都得不到法律的保护。

这体现了该时期的法律()A. 注重形式程序繁琐 B. 重视公法轻视私法C. 简洁灵活使用有效D. 忽视私有财产保护28. 有学者说,英国自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国家“主治者的意志与国民的意志历来所有的差异一概被消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