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上课)
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上课)
北京都市圈结构与卫星城分布图
上海都市区的圈层结构
广佛大都市区空间结构
广州南拓战略
第二节 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
(二)大都市带
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经济、社会、文化 等活动相互作用密切,是一个巨大的城市 地域复合体。
要点:一定地域范围内集聚了若干个大城 市;人口与经济活动密切联系。
英格兰 都市带 西北欧 都市带
为较均衡地布局城镇体系,采取了分类指导的 原则和增加了考察的指标。
第三节 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
二、中国的城乡划分和统计口径
两种城市地域:城市辖区与城市实体
行政区 建成区
城乡界线 不一致
统计口径问题
第三节 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
城乡统计口径(1)
城镇人口:设有建制的市和镇辖区的 1955年 总人口,含15%左右的农业人口。
第二节 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
城市产业体系的垂直结构(现代化)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高新技术产 业管理/控制、研究/开发和制造/ 装配等环节分别聚集在不同的城市 (区域),空间经济结构重组表现 为制造/装配环节的扩散和管理/控 制环节的空间集聚。
第二节 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
小结
大都市区的性质 大都市带的表现形态 大都市带的特征和形成原因 中国开展都市区和都市带理论研究与
网络资源: 中国城镇人口统计数据整合研究
第三节 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
一、中国市、镇建制标准
中国颁布的五次城镇建制标准(1)
1955年6月9日,《关于设置市镇建制的决定》 市:聚居人口≥10万的城镇 镇:县级或以上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或常住 人口≥2000,非农业人口≥50%的居民区 1963年12月7日,《关于调整市镇建制、缩小城市 郊区的指示》 市:标准从严掌握,农业人口<20% 镇:聚居人口≥3000,非农业人口≥70%,或聚 居人口2500-3000,非农业人口≥ 85%
城市功能地域:城市功能所波及的范围。
一、城市的行政不实体地域
城乡界线的划分——
第二节 城市地域
偏小
偏大
城乡界线的划分,美国的处理方法比较完整, 它对城市实体范围的划定使用详细的规定。
Urbanized Area
城镇人口由“城市化地区”的人口 和城市化地区以外的2500人以上 “地方”的全部人口组成。 Place 按照1990年普查的最新规定,一个城 市化地区由中心地方和外围密集居住 区两部分组成,一般至少5万人。
大都市带(megalopolis):
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经济、社会、文化等活动 相互作用密切,是一个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
(一)大都市区
中心县+外围县 中心县:中心市所在的县或至少有50%以上的 人口居住在城市化地区里的县; 外围县:必须满足某些都市特点和与中心县之 间的经济联系等特别的标准
(一)大都市区
市:非农业人口≥6万、年GNP ≥2亿元的地方中心镇。 总人口<50万的县,县政府驻地所在镇非农业人≥10万,农 业人口<40%,年GNP ≥3亿元 总人口≥50万的县,县政府所在镇非农业人口≥12万,年 GNP ≥4亿元
第三节 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
中国颁布的五次城镇建制标准(3)
1993年5月17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 市标准的报告》。
五大湖沿 岸都市带 日本太平洋 沿岸都市带 沪宁杭 都市带
美国东北 部都市带
巨大城市带(Megalopolis)(人口大于2500万):
在城市密集区,由于郊区城市化(扩散)作用,城市 不断向四周扩展,,使城市之间的农田景观(分界) 日渐模糊,使若干城市连成一片的状况。
正在形成者:
美国西部沿海巨大城市带(San—San带):圣弗朗西斯科(伯 克利、萨克拉门托)—洛杉矶(帕萨迪纳、长滩)—圣迭戈(美 墨交界处) 巴西南部沿海巨大城市带:阿雷格里港—弗洛里亚诺波利斯—库 里蒂巴—圣保罗(桑托斯)—里约热内卢(尼泰罗伊)—坎普 斯—维多利亚(S—N) 意大利北部波河平原巨大城市带:马赛—都灵—米兰—热那亚— 佛罗伦萨—维罗纳—费拉拉—博罗尼亚—威尼斯
Central Place / Central City 至少15000人 具体条件?
Urban Fringe
第二节 城市地域
二、城市的功能地域
大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MA、MSA)
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 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 基本单元。 中心县+外围县
第三节 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
中国颁布的五次城镇建制标准(2)
1984年11月22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建镇 标准的报告》
镇:乡人口<20000,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2000, 乡人口≥20000,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10% 1986年4月19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 标准和市领导县条件的报告》,第一次在市镇建制中 加入经济指标。推行:整县改市
பைடு நூலகம்
都市区构建目的 对中心城市,对周边城镇,竞争力,生态,空间形态
第二节 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
2、中国都市区的建立
●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出新特点 城市发展区域不平衡,城市群现象,城乡界线模糊 城市建成区扩展,城市郊区化出现 城乡联系活跃 ●就城市论城市的传统规划思想和管理不适应需要 城乡结合部管理问题 城市内部外来人口集聚区管理问题 区域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问题
中心县+外围县 中心县:中心市所在的县或至少有50%以上的 人口居住在城市化地区里的县; 外围县:必须满足某些都市特点和与中心县之 间的经济联系等特别的标准
确定大都市区地域标准的核心是以非农 业活动占绝对优势的中心县和外围县之 间劳动力联系的规模和联系的密切程度。 更多地反映了就业机会集中(需要劳动 力)和人口集中(供应劳动力)的县的 组合。
单纯以城镇特征为标准
埃及、蒙古
智利、马耳他
单纯以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划分城镇
用居民点的下限人口数量指标和密度指标想结 合 用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两个指标 用人口规模和从业构成两个指标
伊朗、肯尼亚
瑞典、加拿大 巴拿马 荷兰
取两个以上指标
其他标准
印度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城市概念
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 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Settlement) 的一种特殊形态。
到宋代,镇 才摆脱军事 色彩,以贸 易镇市出现 于经济领域
近现代,引申谓 一级政区单元和 起着联系城乡经 济纽带作用的较 低级的城镇居民 点
城?镇?城市?城镇?
(1)相对于乡村而言 (2)国家批准的建制的城镇才称城市 (3)不够设市条件的建制镇才称镇
(4)市+镇=城镇 / 市镇 (5)广义的城市=城镇
第二节 城市地域
学习要点
城市地域有几种概念? 为何要构建大都市区?构建大都市区 的意义何在? 大都市带的形成条件或特征有哪些? 形成原因是什么? 我国都市区和城市带的研究和发展 状况如何?
城市行政地域:依据城镇定义标准确定城镇的地 位,进而确定城镇的行政管辖范围。 城市实体地域:有着密集人口和各种人工建筑物、 构筑物和设施组成的城市建成区,是城乡界线划 分的依据。
1963-1981年 城镇人口:设有建制的市和镇 辖区内的非农业人口。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 城镇人口:1955年的标准,即市镇总人口
第三节 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
城乡统计口径(2)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城镇人口: 市人口:设区市总人口、不设区市的街道人口。 镇人口:不设区市的镇居委会人口、县辖镇居 委会人口。 设区市的总人口 + 不设区市和镇的非农业人口
枢纽功能:在本国经济中的中枢作用
在国际经济中的重要影响 带状的空间结构和密集的网络结构
沿长轴呈带状发展,产业和城市密集分布的走廊
发达的交通通信网络 大规模、高密度人口指标 人口2500万人以上,人口密度250人/km2 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第二节 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
大都市带(区域城市化)的形成原因
规划实践的意义和进展
第二节 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
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1、胡序威、周一星、顾朝林等,中国沿 海城镇密集地区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
科学出版社,2000。
2、崔功豪,当前城市与区域规划问题的
几点思考,《城市规划》2002年第2期,
40-42。
第三节
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
中国城市地域和城市统计口径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其他地区:
波罗的海东岸城市群:赫尔辛基—维堡—圣彼得堡—科尔皮诺— 塔林—里加 莫斯科城市群:加里宁、克林、波多利斯克、谢称普霍夫、图拉、 新莫斯科斯克、梁赞、穆罗姆、弗拉基米尔 德里—新德里城市群:德里、新德里、罗塔克、金德、阿里格尔、 马图拉、金阿格拉 恒河布河三角洲城市群:达卡、巴布纳、锡拉杰甘杰、库尔纳、 巴里萨尔、加尔各答、豪拉等
纽约
巴尔的摩 费城
华盛顿 波士顿
90年代国 外学者认 为中国比 较成熟的 都市带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分布
上海、南 京、杭州
按照都市区 的指标划分 ,多个都市 区连接成一 个大都市带 的雏形
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1995
(2)大都市带的特点
多核心:若干个高人口密度的大城市核心 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中纬地带,平原地带 门户位置:沿海、沿大江大河、重要铁路线 国际性大都市或国际港口城市
加拿大大温哥华地区
人口
就业
原有轻轨 中等容量运输系统:轻铁 公共汽车优先 高承载车辆设备 区域公路连接和货物移动 新的或升级的区域间公路连接
调整后的交通布局图
东京大都市地区城市群
第二节 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
1.小结
城市功能空间变化 “点”→“面”→都市区(城市发展的新空间单元) 都市区的地域范围戒影响范围 由中心城市和周边城镇组成,联系密切 都市区的功能 全球化分工、合作以及竞争的基本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