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翻译》评介摘要:一直以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今在信息时代,通过翻译交流科技信息又在科技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介绍了Maeve Olohan所著的科技翻译教材,突出书中的特色和教学理念,结合国内已出版科技翻译教材的情况,探究本书对我国翻译人才培养的指导和启发,旨在促进科技信息的交流。
关键词:科技翻译文本类型交际目的译者能力Abstra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first productivity which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now in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exchang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through translation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textbook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ranslation written by Maeve Olohan, highligh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ing philosophy. Given the domestic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ranslation teaching in higher learning education, the paper explored the book on the cultivation of translation talents in our country, aiming to promote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Key word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ranslation genre communicative purpose translator competence引言:科技翻译早在100多年前随着科学著作的大量涌现而发展起来1。
Franco Aixelá指出在1950年代以前科技文本的语言被视为只具有辅助性而且意义单一,所以除了必要的专业知识外,科技翻译不存在可研究性的空间,相对于文学翻译它纯粹是一个次级活动(secondary activity),当时对其研究为零,1950到1960年代,对科技翻译的研究开始露出萌芽,但主要是实践性的研究,比如研究科技词典和科技翻译职业2。
1956年创刊的科技翻译杂志《Meta》是科技翻译研究领域的一个里程碑,为科技翻译的研究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推动了其发展。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科技翻译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得到研究3。
Jody Byrne指出早期的研究认为科技翻译的重点仅仅是传达信息,后来转移到翻译目的和目标读者4。
同时对科技翻译的研究也从实践层面转到理论层面,涉及到的理论包括认知心理学和交际功能论等。
1970年代开始机器翻译研究的发展也成为科技翻译研究一个重要讨论的课题。
此外科技翻译教学和科技翻译研究也成平行发展。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科技翻译量占到全球商业翻译总量的90%左右,可见科技翻译的重要性5。
科技翻译涉及到的文本有专利、说明书、科学文献等,这一类文本因其专业性强,所以包含大量的专业术语,也是科技翻译的一大特色。
国内的科技翻译研究经历了1950-1979年——“摸索与停顿”期,1980-1989年——“引进与总结”期,1989-1999年——“争鸣与发展期6,到现在发展颇具规模。
但从微观角度看由于科技翻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因此科技翻译理论的研究基本上囿于译法的技巧性和可操作性方面以及对个案的分析7。
科技翻译研究近些年相对停滞,导致原因有认识上存有偏差,很难再从文学翻译领域直接借鉴理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些脱节,语言功底和科技知识未能贯通,片面固化了科技英语的文体特征8。
这一困境也反应在科技翻译教材的编写内容中,现有国内多数的科技翻译教材,多侧重翻译策略和技巧性的讲解,少理论基础的奠定。
科技翻译教材的另外两个缺点分别为特点不够突出,缺乏应有的针对性;其次是内容陈旧,无法满足当下教学的需求9。
Maeve Olohan所著的《科技翻译》(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Translation)正好弥补国内该类教材的缺陷,该书出版于2016年,收录例句较新,分门别类针对不同的科技文本类型进行讲解,有很强的针对指导性,书中也详细地进行了理论部分的铺垫。
1 全书内容概要:本书包括引言和正文,正文由七个章节组成,分成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一章介绍了科技翻译者不同的工作方式,分别有自由译员,语言服务机构的专职译员和非语言机构的专职译员,还讲述了科技翻译者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此外科技翻译为了达到交际目的(communicative purpose)第一要求译者对科技文本类型(genre)有很好的理解,因为类型是指具有以一系列交际目的为特点,为该领域专业人士或学者所认可的交际事件10。
第二需要完善翻译要求(translation brief)和翻译项目说明(translation project specification)。
第二部分为第二章重点阐述科技文本中基于语料库术语的研究以及其他CAT工具的简述。
科技文本的一大特点就是含有大量专业术语,具有一定的难度。
基于语料库可以提取和辨认术语,并且制定小型的术语库协助技术翻译。
CAT工具方面介绍了翻译记忆和机器翻译,因为科技文本具有有重复性和要求术语的一致性,所以这两项CAT工具在科技翻译中应用较为广泛。
第三部分包括第三到第五章,每一章详述了一种供终端用户使用的技术文本。
第三章重点阐述了说明书的翻译,因为商业的大力发展,产品之间的交通有无,说明书的翻译需求量大增。
说明书的翻译要注重易用性(usability)、可读性(Readability)和文字与图片(Words and images)。
此外本章节从修辞和使用功能来讨论翻译说明书的策略。
第四章介绍了技术数据表和技术宣传手册这一类型文本。
技术数据表的翻译要求图文形式保持与源语言的一致,而技术宣传手册的翻译要求达到或接近源语言中的宣传功能和技术信息传递。
第五章主要介绍了专利这一类型文本,包括专利申请书和专利说明书。
此类翻译可被视为一种文献性翻译,有其特定的文书格式,涉及到法律用语,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两者在翻译上共同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部分包括第六到第七章,各详述了两种以科学知识交流和传播为目的的科技文本。
第六章介绍了科学研究报告这一类型文本,主要目标读者为专业人士,以英语为通用语,多学术性词汇和功能性用语,多用语法隐喻,译者在科学研究读物出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第七章介绍了科普文章这一类型文本。
科普文章有着重大的社会文化意义,与许多其他大众语篇(public discourse)有所交叉,如科技新闻既属于科技文本又属于新闻文本。
与科学研究报告不同的是这类文本注重易读性规范(proximity of commitment),即文本突出新颖性,强调对读者的吸引性。
2启示与不足:本书是一本针对翻译研究生的教材,适用于零基础的学生,旨在帮助学生分析和翻译科技文本,内容由浅入深。
2.1对科技翻译教学的启示:“对于初学者,教师首先需要关注学习者的认知资源、思路与方法,其次才是具体译法。
”11本书不同于国内教授翻译策略和技巧的教材,把重点放在对学生翻译思维的培养上,从引导学生对不同科技文本类型的理解上,让学生从片面的技巧层面认知上升到全面的文本类型和理论认识,也让学生可以从在课堂翻译科技文本这一脱离实际的场景转换认知到特定的科技翻译发生场景,考虑客户要求,法律规定和程序规则这些翻译以外的因素。
此外学生不单单直接碎片化切入着手翻译科技文本,而是可以学会系统化地进行译前准备。
2.2 本书存在的不足本书对译者素养能力的培养上呈现出不平衡的态势,偏重体裁特征积累的文本次能力(即对文本类型的认知)和提升思维能力为目标的策略次能力(即译者的综合抉择能力),但是忽略了检索能力的培养。
科技翻译中检索能力是译者一大重要的能力,因为译者因为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而又限于人的认知能力有限,所以检索成为解决专业术语等理解性问题的关键。
Neubeat认为,“主题知识,如百科知识或是专业化知识不一定是译者的主动知识,但译者必须知道查找这些知识的途径”12。
1 Byrne, Jody.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Translation Explained.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2014, 42 Franco Aixelá, Javier. The Study of Technical and Scientific Translation:An Examination of it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he Journal of Specialised Translation 3 Finch, C. An Approach to Technical Translation: An Introductory Guide for Scientific Readers. New York: Pergamon Press, 19694 Byrne, Jody. The Coming of Age of Technical Translation: an Introduction. The Journal of Specialised Translation5 Kingscott, Geoffrey.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 Perspectives 10.4, 2002, 247–2556 [1]方梦之. 近半世纪我国科技翻译研究的回顾与评述[J]. 上海科技翻译,2002,03:1-4. 7耿智. 中国科技翻译理论研究(1990~1999)的发展态势[J]. 中国科技译,2000,04:46-49.8范武邱. 科技翻译研究近些年相对停滞的原因探析[J]. 上海翻译,2012,01:34-38.9韩子满. 论新科技英汉翻译教材的编写[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03:51-55.11吴青.学习日志呈现的笔译能力发展进程及其对笔译教学的启示[J].中国翻译,2014(1):4512 EUBERT ALBRECHT.Competence in Language,in Languages,and in Translation[A].In Christina Schaffner andBeverly Adab(eds).Developing Transla—tlon Competence[c].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1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