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拟题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张书林
一.选择题: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医学是人类战胜疾病、延长寿命的智慧结晶。

分析回答1-3题:
1.“中医”是中华特色文化之一,以下关于“中医”历史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后世尊奉春秋时期的扁鹊为“脉学之宗”
B.西汉问世、东汉编定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的理论基础
C.东汉末年华佗发明的麻沸散较西方同类药物早出现1000年
D.唐初成书的《千金方》全面总结了医药学成果
2.李时珍和哈维大致处在同一个时代,二人医学成就的主要区别是
A.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B.研究病人同时研究动植物
C.摸索出许多验方
D.研究动物的解剖学特征指导行医
3.20世纪初,对诊断疾病具有革命性意义的重大发现是
A.德意志科学家创立动物细胞学说
B.英国科学家建立血液循环学说
C.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D.德国科学家发现放射现象
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国际关系。

请分析回答4-6题:
4.下列事件,哪些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
A.鸦片战争
B.北美独立战争
C.拿破仑战争
D.日俄战争
5.第二次科技革命对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产生复杂的影响,下列叙述符合20世纪20年代前后状况的是
A.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B.日本打败亚洲大国挤入世界强国之列
C.美国开始武装侵略亚洲国家
D.英国侵略势力被迫开始从东亚撤退
6.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开始时期是在两个平行市场中进行的,其中起关键作用的两个国家是A.中国和日本
B.美国和苏联
C.德国和英国
D.日本和德国
经济全球化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分析回答7-10题:
7.经济全球化渊源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发展,国际市场的发端应该是
A.新航路开辟
B.英国的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8.1857年和1929年经济危机都是世界性经济危机,之所以成为世界性的是因为A.经济大国向各国转嫁经济危机以减轻对自己的破坏性作用
B.这是机器大工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规律性现象
C.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已经发展到互相依存的程度
D.霸权国家制造出来以破坏其他国家经济的一种谋略
9.20世纪后期,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契机主要是指
A.第三次科技革命
B.两大阵营的形成
C.苏东剧变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0.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当代的主要影响是
A.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B.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统一国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日之间在19世纪和20世纪各发生了一次大的战争,对双方产生了重大影响。

分析回答11-12题:
11.两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持续不断的反日运动
B.日本经济对市场和原料需求的驱动
C.日本军国主义的策划
D.日本转嫁经济危机的需要
12.中国一败一胜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的经济军事实力是否超过日本
B.中国在国际上是否有大国支持
C.中国是否团结抵抗到底
D.中国是否推翻了封建帝制
二.问答题:52分,其中13题32分,14题20分。

13.农作物品种的培植、优化与交流,是人类生存状况改善的必要条件之一。

中国秦汉以来,农作物品种有过两次大规模的增加,一次本质性的培植优化,这些都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大规模增加是在什么时候?(2分)增加的主要作物品种有哪些?(2分)增加的条件是什么?(6分)
(2)第二次大规模增加是在什么时候?(2分)增加的主要作物品种有哪些?(2分)增加的条件是什么?(6分)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3)一次本质性的培植优化是指什么?(2分)有什么积极作用?(4分)
14.三民主义是近代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伟大成就之一,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吸收了中外哪些优秀文化成果?(4分)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吸收了中共的什么思想?(2分)
(2)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吸收了中外哪些优秀文化成果?(6分)
(3)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又吸收了中外哪些优秀文化成果?(4分)
(4)三民主义对辛亥革命起了什么作用?(2分)新三民主义对国民大革命又起了什么作用?(2分)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答案
1.D 2.D 3.D 4.A 5.D 6.B
7.A 8.C 9.C 10.D 11.B 12.C
说明:
1.A错误,因为扁鹊是战国时期人。

B错误,因为《黄帝内经》是战国问世、西汉编定。

C错误,因为麻沸散早西方1600多年。

D正确。

2.哈维经常解剖动物,创立血液循环学说,应该选D。

3.注意时间是“20世纪初”,是指伦琴发现“X射线”,应该选D。

4.选A。

BC是工场手工业产生的影响,D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

5.A是在19世纪40年代,B项日本打败中国是1895年、打败俄国是在1905年,C项美国开始侵略亚洲国家是1898年美西战争侵略菲律宾,只有D符合条件。

6.两个平行市场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市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市场,应该选B。

7.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将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应选A。

8.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含义就是一国爆发经济危机马上波及其他国家,反过来说,就是各国经济相互联系非常紧密,牵一发而动全身,表明世界市场的存在和发展。

应选C。

9.经济全球化要求打破两个平行市场,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使社会主义国家开始融入世界经济,应该选C。

10.ABC都是属于政治方面的事件,只有D是经济方面的。

11.一个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往往是经济原因,只有BD是经济原因,而D只是一个临时性原因,答案应该是B。

12.一个民族如果高度团结,就会无往而不胜。

答案选C。

13.(1)西汉武帝时期。

葡萄、石榴、苜蓿、胡豆、胡麻、胡瓜、胡桃等。

西汉国力强盛,打败匈奴;张骞通西域;中国内地与西域出现经济交流频繁的局面。

(2)明朝后期。

玉米、甘薯、烟草、花生等。

新航路开辟,亚洲和美洲的直接间接经济联系形成,美洲作物传到亚洲;明朝是当时亚洲经济交流中心之一;郑和下西洋后,华侨开发南洋成为风气,中国与南洋经济联系加强,将南洋的美洲作物带回国内。

提高了粮食产量,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为养活更多人口提供了可能,推动了人口的大规模增长;腾出更多的土地种植经济作物,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3)1974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缓解了中国人口高速增长的粮食压力;推动了世界粮食种植业的发展。

说明:
注意张骞通西域和新航路开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体会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14.(1)各民族反对民族压迫的思想;汉唐民族和睦相处的政治理想。

吸收了中共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的民族思想。

(2)黄宗羲、顾炎武等制约君主专制的思想;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卢梭人民有权革命、人民主权的思想;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度。

(3)李自成、洪秀全“均田”思想和王夫之“耕者有其田”的思想;马克思剩余价值思想。

(4)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理论基础,是推动国民大革命的思想根源。

说明:
注意运用世界史和中国史的思想文化成果说明三民主义的思想来源,体会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