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课题负责人:杜须录 单位:平顶山市汝州市第三初级中学 课题组成员:董晓晖、崔杰、李红军 摘要:课题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策略以及提高课堂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的新方法、新思路。研究教师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最优化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达到特定目标。课题通过多种方法,运用多种形式,辐射多种学科,构建了一批优质高效的学科教学形式,建立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对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新课程的实施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县属初中,位于城区西部,学生基础较差,家长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学校周围的环境复杂,学校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始终坚持进行教育思想、教材教法、学校管理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但在调研考试和一些家长片面追求高分数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老师们不得不实施灌输式、填鸭式、题海战术等短期有效的强化教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违背了素质教育和课程目标的精神,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足发展都造成了较大的妨碍。近几年,教育教学领域不断进行着更新和变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育教学方式不断改进,教育评价方式向多元化转变。而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是课程改革的集中反映。所以,我们需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一核心环节,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逐步转变和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及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学校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提出 “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研究”的课题,在全校范围内展开研究。

二、课题的研究价值 在理论上,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教学策略理论,为教学策略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新的思路与视角。在实践上,有助于有效落实国家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深化课程改革实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体表现在: 1、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通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的目标。 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发展是“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成长”。新课程主张以人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追求教学整体效应和最大价值,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所在。 3、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学策略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并通过教师教学实践的总结反思,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优化和改善教学行为、方法和策略,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探索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2、构建一批优质高效的学科教学形式。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 3、建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4、提高教师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我们要研究的教学策略,就是教师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最优化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达到特定目标。可分成三个部分: 1、教学准备策略研究。通过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材料的处理、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策略的研究,探索可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而且不仅需要事先备课,还要学会事后备课,就是进行教学反思。怎样把课前备课和课后反思相结合,是课题要研究的难点问题。 2、教学实施策略研究。如何创设有利于构建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效调控教学过程以及一些具体构建课堂教学策略的操作体系是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3、教学评价策略研究。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综合评价及教师教学行为综合评价等评价策略研究,为改进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提供全面而具体的依据。

五、课题研究的时间、对象、方法 (一)研究时间:2007年1月-2007年8月 (二)研究对象:汝州市三中全体学生 (三)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法。收集和学习有关文献资料和经验文章,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 2、行动研究法:实验教师通过预设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过程、观察学生活动、反馈教学信息、调整教学方法等途径进行课题研究。 3、调查法。在研究前、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测试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4、实践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 5、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07年1月-2007年2月):开展理论学习和调研,学习教育局、学校有关研究计划和文献资料,制定实验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课题组成员进行全员培训。 (2)研究阶段(2007年2月-2007年6月):展开课堂教学研究,分阶段召开研讨会,交流和总结实验研究情况,展示阶段研究成果,调整实验研究方案。 (3)总结阶段(2007年7月—2007年8月):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论文、完成专著,召开课题验收鉴定会,汇报课题研究成果,对部分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推广。

七、课题组织机构 组长:杜须录 成员:董晓晖 崔杰 李红军 ① 崔杰老师负责《新课程理念下数学的课堂改革探索——让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 ② 董晓晖老师负责《激活语文课堂有效途径的探究》; ③ 李红军老师负责《让“探究”成为化学课堂教学的主体》。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1、成立机构,制定方案。2007年1月,我们确定《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研究》课题后,就抓紧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组织开展教研人员、学科骨干教师参加的专题理论学习、研讨会,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小组成员深入教师、学生、课堂开展了广泛的专项调查研究,发放学生问卷调查表: 汝州市三中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学生问卷调查表 教师: 科目: 得分: 请你对学科的每一项评价内容写出分数(很好的10—8分,较好的8—6分,一般的6—4分,很差的4—2分)。 1、该教师的备课认真、充分,教学思路清晰 得分( ) 2、该教师的教学方法多样,能激起我们的学习兴趣 得分( ) 3、该教师使用多媒体等手段,使我们更易理解和掌握知识 得分( ) 4、该教师能够让我们讨论问题,形成老师和学生的互动 得分( ) 5、该教师能够引导我们探究问题,而不是让我们死记知识 得分( ) 6、该教师能够经常引导我们不断地总结规律 得分( ) 7、该教师能够鼓励我们积极发言,让我们说出知道的知识 得分( ) 8、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指导我们的学习方法 得分( ) 9、该教师布置、批改的作业我们是满意的 得分( ) 10、该教师的教学内容符合我们实际,教学效果好 得分( ) 该教师合计得分 就新课程课标、教材、教学进行了集中探讨,明晰了当前课堂教学的总体状况,理清了存在的问题,教师对学生问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反思。为课题的开题奠定了比较充分的思想理论基础,为确定研究子课题、主攻方向、思路方法等提供了丰富的依据和资料。 课题立项后,我们确定了 “总体设计,分题研究,研究求深,突出重点”的实验研究总体思路,建立了学习研讨、督查指导、通报交流、合作攻关、考评奖励等相关机制以及课题申报立项、实施过程、评估验收、成果推广、课题组工作制度等系列管理制度,建立和实行了学校课题研究机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在充分调查、研讨的基础上,制定了我校“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研究”实施方案、课题实验研究活动安排进程表,对课题组及学科课题小组课题研究做出了整体规划,明确了具体的目标任务、方法措施和实施步骤,规范和加强了对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和调控。使研究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有序地进行。 2、培训课题组成员,优化队伍素质,提高研究水平。一支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的研究人员队伍,是课题研究工作的关键。我们坚持把课题组成员培训提高放在首位,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着力提高课题研究人员整体素质。对课题组成员的培训主要包括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创新教育理论,教育科研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等方面。课题组坚持每周一次开展专题培训研讨,同时,特别注意抓好校本培训,规范和加强学校业务学习活动,在培训形式上,我们把学习、讲座、讨论、实践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网络、远程教育等先进技术手段的作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培训注重了针对性和参与性,使课题研究人员较快时间内掌握了相关科研方法和理论知识,尽快入轨上道,保证了课题研究的质量,加快了课题研究的进程。 3、围绕中心,多措并举,着力探讨课堂教学改革。一是大力开展教学实践研究。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组织课题组成员、一线教师开展经常性、大规模新课程研讨课、公开课、示范课等做课和听课活动。集中开展此类活动4次,参与教师达90多人次。促进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交流,拓宽了对课堂教学的探究领域和思路,为研究工作获取了丰富的一手资料和宝贵的经验。二是扎实开展校本教研。要求课题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