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析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

探析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

探析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韩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色集中表现为对东西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这包括注重对本国传统文化资源的深层次挖掘等,对此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对民众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加大对我国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以及需要发挥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对民众的感化。

本文意在分析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并从我国实际出发,借鉴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经验并指出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韩国思想政治教育国民精神启示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同时,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于阶级社会里的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时期。

各国由于国情的差异,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及效果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同。

韩国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强势崛起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及深入地探讨,我们认为韩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于其现代化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韩国影视剧在我国风靡,刮起了韩国风。

青少年特别是80后,90后甚至60年代和70年代的人也都特别关注韩国影视剧。

“哈韩”族兴起,青少年钟爱韩国肥皂剧,韩国艺人也来我国发展吸金。

但是让我们回顾一下韩国近年来的反华事件:1、去“汉”化,改首都中文名。

2、抢夺中国文化遗产(例如:连几年前大陆流行播放的《大长今》影视剧中公然篡改历史本来面目将针灸术视为韩国发明创造,改中医为韩医。

3、大规模集会抵制2008北京奥运会。

4、近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正于2010年5月2日带领198位朝鲜《红楼梦》剧组演员的专列驶入中国辽宁省丹东口岸在我国进行演出,韩国方面又一次发布消息示意我国对其道歉。

针对韩国国内反华情绪的蔓延以及风靡我国的韩国风,在此,分析韩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一、韩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概述(一)1948年8月15日大韩民国正式宣告成立,同时也成为了美国领导下的资本主义阵营的一员。

20世纪40年代后期,韩国国内的教育重点是进行反日教育,主要表现在废除了日本对其进行的奴化教育制度,并改日本统治时期对其国内的“修身”课为“公民课”,彻底痛批了日本殖民主义政策下对其国民进行的“民族抹杀”政策,以此树立本国的民族自豪感。

(二)20世纪50、60年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立,而韩国李承晚政权和朴正熙政权都奉行的是追美或亲美的政策,因此“反共”教育成为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朴正熙政权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韩国自此开始走上了经济腾飞之路。

在这种背景下,韩国在进行反共教育的同时,强化青少年和整个社会的“国民精神教育”,为本国的“民族振兴,国家发展”树立新伦理观。

(三)20世纪70、80年代,韩国政府加强了国民伦理教育并将其予以规范化和系统化。

到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和平和发展成为当时整个时代的主旋律,韩国的课程改革也呈现出新特点:(1)、大力宣传民族的思想和伦理传统,为“民族共同体”繁荣做贡献的伦理观奠定基础。

(2)、用和平统一、国家统一、安全保卫、代替了“反共”提法。

在了解,对比南北方社会现实的基础上,强调争取用民主、和平手段统一朝鲜半岛。

(四)冷战结束后,韩国把“世界化”精神作为新时代的精神,从此走上本国民族化和开放化的道路。

二、韩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一)以“国民精神”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所谓“国民精神”教育,就是要确立民族自信心和自立自我的民主意识,培养民族自尊和民族复兴的责任,确立民族主体性,以实现复兴韩国的民主理想。

[1]上世纪60年代,朴正熙推行“国民精神”的教育, 确立“民族中兴,国家发展”的理想; 1968年,韩国政府颁布了《国民教育宪章》,里面明确规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热爱国家并为祖国的发展与繁荣而献身的真正的韩国人”。

[2]由于当时韩国在经历了美、日统治后,政府希望借此重树国民精神,以培养有爱国、爱家、民族复兴强烈责任感的韩国人;随后又提出“有国籍的教育”等等。

韩国教育非常注重利用本国的历史文化进行隐性教育,从韩国的幼儿园到高等院校,在校园里和走廊中,随处可见韩国历史人物以及用中文书写的至理名言以及国画等等。

韩国保留了许多传统节日,经常有身着韩服的活动庆典,在习俗风情中潜移默化中强化了本民族的国民精神。

(二)实施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教育法韩国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特点是由个人生活与学校、家庭邻里、社会生活结合呈现反射状及层次性。

“个人生活部分包括尊重生命、诚实、自主、节制、实践意志等要素;家庭近邻学校生活部分包括家庭礼节、校内礼节、宽容、热爱家乡等要素; 社会生活部分包括社会秩序、相互协助、公益、公正、民主秩序等因素, 国家民主生活部分包括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统一、国际友好、热爱人类等内容。

”(三)注重对儒家传统道德的继承和运用并积极吸取外国文化韩国深受儒家文化影响,非常注重儒家传统的伦理道德。

韩国将“仁”、忠孝思想、人本思想、以及儒家的人生态度用于对韩国学生个人修养道德教育中,因此在韩国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视家庭睦、孝悌思想,要求学生掌握各种道德规范和伦理纲常,同时要以自身努力和强大的意志力去实现奋斗目标,做一名有责任感的青年。

韩国“非常珍视传统的儒家伦理,并将这种内在精神转化为本民族发展的动力源泉……把传统道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之根本,为韩国的崛起和江汉奇迹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韩国十分崇尚儒学,“在民族的思想领域中,儒教从开始直到今天一直作为一个轴心在起作用”。

韩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教育,不是封闭孤立的,是以时代需求为目标,积极的将外国先进思想与本民族特色结合,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意识形态教育。

以学生为中心,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结合,从“纵”“横”两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使得韩国虽受西方文化影响,但依然保持了很强的民族性。

(四)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教育韩国从正式宣告成立之日起就加入到了资本主义阵营,同时推行的是追美、亲美政策。

1963年韩国在国内开设了《反共及道德生活》课程。

在1968年颁布的《国民教育章程》中把“反共教育”写了进去。

1988年卢泰愚和平,合法得接任韩国总统,韩国从此开辟了民主政治的新纪元。

伴随着政治领域的重大变化,20世纪80年代后期,韩国大力宣扬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优越性和自由经济体制的优越性。

在韩国的《道德》科目中从小学到高中都有关于民主社会与市民,民主态度与民主理想,福利社会与经济伦理等有关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教育内容。

二、韩国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当今时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处于变革的转折点,韩国与我国都面临着同样的国际大环境,尽管韩国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与我国存在差异,但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学习、借鉴、吸收外国的有益成果和经验总结。

(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凝聚力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精神,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和崇高的精神。

它是同促进历史发展、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我们要借鉴韩国的经验,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教育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结合,树立我国国民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将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结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根本,将中华民族的传统传承下去。

(二)注重合力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坏境以人为本,转变原本的刻板的教育模式,将学校、社会、家庭、传媒等结合,不再仅以学校课堂灌输教育为主要模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大胆探索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首先,家庭对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古代家庭历来被认为是人生第一所“学校”,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更是以家庭为中心。

“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是母教的著名故事。

[4]实践证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首先得益于父母的教育。

其次,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主渠道,学校除了提供良好的环境外,并应与家庭做好良性沟通。

最后,社会是个大熔炉,舆论媒体的导向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政府和媒体应肩负起责任,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及营造和谐的气氛。

家庭、学校、社会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三)充分利用本国传统文化资源,吸取他国经验我国有五千年灿烂的民族历史文化,中华民族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性。

在历史上,有无数英雄人物为了国家利益牺牲自我,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都是我们今天教育下一代的宝贵资源。

我们党光荣奋斗的历史,独一无二的红色资源,应该大力挖掘、继承和弘扬。

在借鉴外国经验时,要正确分析其精华和糟粕,批判它的不合理的思想,吸收它的合理成分,采取“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正确态度,通过学习有益的经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

(四)注重从细微处加强教育,避免空喊口号式教育。

中国比韩国更强调对国家与党的崇拜和热爱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而韩国比中国更强调和重视以血缘为纽带的亲情的表述以及家庭成员之间感情的交流,比中国更重视传统风俗文化的介绍。

(五)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孩童抓起。

思想政治课程应及时更新教育内容,避免空洞乏味的教育而失去青少年学习的热情。

应遵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和传统优秀文化,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教育方式,吸取精华,扬弃糟粕,为我所用。

(六)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对民众的感化作用。

对此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对民众的感化作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在社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从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第二,将社会公德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个人品德教育紧密结合,在社会公德良好的大环境下,提高公民的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同时也通过提高公民的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来增强民众的社会公德;第三,加强道德模范的宣传教育,为民众树立学习、超越的典型;第四,将道德教育寓于群众活动之中,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1]刘成荣,韩国道德教育特色及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示[m].2009[4]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苏振芳.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