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梁漱溟年表

梁漱溟年表

1893年1岁夏历癸巳年九月初九出生于北1898年5岁由孟老师讲授《三字经》、《地球韵言》。

1899年6岁入北京中西小学堂读书。

1901年8岁入北京南横街公立小学堂读书。

1902年9岁入蒙养学堂读书。

1903年10岁在家随刘讷读书。

1905年12岁入江苏小学堂读书。

1906年13岁入顺天中学堂读书。

1907年14岁本年开始读梁启超主编之《新民丛报》和《新小说》等出版物。

自称此时开始思考苦乐问题。

1910年17岁甄元熙来顺天中学读书,梁漱溟与其讨论中国政治改造问题。

本年开始阅读立宪派之《国风报》、革命派之《民立报》。

1911年18岁中学毕业。

毕业前参加了京津同盟会。

1912年19岁任《民国报》编辑兼外勤记者。

总编辑孙炳文为其拟“漱溟”作笔名。

本年开始读佛典。

1913年20岁正月赴西安期间开始素食。

年初,读幸得秋水《社会主义之神髓》,年末写出《社会主义粹言》。

7月,向父兄表示志愿出家为沙门。

1914年21岁2月,在《正谊》发表《谈佛》。

1916年23岁9月,在《东方杂志》发表《究元决疑论》。

蔡元培聘请先生到北京大学任教。

1917年24岁欲往衡山出家为僧,未能成志。

12月5日到北京大学任教,为哲学门三年级讲授印度哲学概论。

1918年25岁3月,在北大哲学门研究所开始讲授佛教哲学。

10月,在研究所开设孔子研究。

11月,在北大出版部出版《印度哲学概论》。

1919年26岁1月,与陈大齐等人在北大发起组织哲学研究会。

5月,北京爆发学生运动,先生在《国民公报》发表《论学生事件》。

6月,开始写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欲以此书为《孔家哲学》、《唯识述义》两书之“引子”。

1920年27岁1月,《唯识述义》第一册出版。

本年春,阅读《东崖语录》有感,遂放弃出家之念。

暑假,访问金陵刻经处研究部,向欧阳竟无介绍熊十力。

秋,在北京大学讲演《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讲演记录自10月始刊于《北京大学日刊》。

1921年28岁暑假间应山东省教育厅邀请赴济南讲演《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10月,该讲演由北京财政部印刷局初版。

本年四、五月间决定做孔家生活,年末与黄靖贤女士结婚。

1922年29岁年初访太原,结识卫中并参观其所办学校。

12月,发表《曲阜大学发起和进行的情形并我所怀意见之略述》。

1923年30岁9月,在北京大学开设“孔家思想史”课程。

1924年31岁8月,发表《重华书院简章》。

秋,应邀前往山东菏泽任省立第六中学高中部主任。

熊十力偕往。

1925年32岁春,返回北京。

后与熊十力及山东六中部分学生住什刹海讲学。

1926年33岁1月,与师友迁居万寿山北大有庄同住共学。

讲《人心与人生》。

1927年34岁1月,应邀为北京高校讲演《人心与人生》、《我对于心理学上见解的变迁》等。

1928年35岁春,访南京陶行知所办晓庄师范学校。

7月,任广东省立第一中学校长。

在广州期间,代李济深任广东政治分会建设委员会主席。

提出请办乡治讲习所建议案及试办计划大纲。

9月,发表《请办乡治讲习所建议书》,并为广东地方警卫队编练委员会讲演乡治问题。

1929年36岁2月,北大考察江苏、河北、山西等处的村政实验。

秋,赴河南辉县参与筹办村治学院。

11月,发表《河南村治学院旨趣书》。

1930年37岁1月,河南村治学院开学,任教务长。

6月,主编《村治》,于该刊发表《主编本刊之自白》、《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等文。

11月,发表《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设立旨趣及办法概要》。

1931年38岁1月,赴山东邹平筹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

6月,该院成立,任研究部主任。

1933年40岁2月,教育部召开民众教育家会议,推选先生等五人起草民众教育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的草案,先生负责执笔,写成《社会本位的教育系统草案》。

同时,被教育部聘为民众教育委员会委员。

10月,接任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院长。

1937年44岁3月,《乡村建设理论》出版。

8月,作为国防参议员出席参议会。

1939年46岁11月,与黄炎培等人发起“统一建国同志会”。

1940年47岁夏,在四川璧山来凤驿创办勉仁中学。

1941年48岁3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任常务委员,并代表民盟前往香港创办《光明报》,途经桂林时在广西大学讲学两个月。

1942年49岁2月,赴桂林,开始写作《中国文化要义》。

1946年53岁5月,任民盟秘书长,参与国共和谈。

9月,勉仁国学专科学校在重庆北碚成立,1948年改为勉仁文学院。

11月,国共和谈破裂。

先生回北碚,重新写作《中国文化要义》。

1949年56岁夏秋间,晋谒贡嗄上师,领取无上大手印,接受灌顶。

自8月初至9月初,与罗庸、谢无量等在北碚缙云山上修习藏密功法。

11月,《中国文化要义》出版。

1950年57岁9月,向中共建议设置中国文化研究所。

10月,写作《中国建国之路》。

1952年59岁8月,向毛泽东提出去苏联作学术研究,未果。

1956年63岁8月,居京西八大处习静。

1960年67岁开始写作《人心与人生》。

1966年73岁“文化大革命”开始。

8月,先生被赶出居室,暂住小屋内。

9月至11月写出《儒佛异同论》。

1974年81岁1月,写作《今天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孔子》,并在政协学习会上讲演。

1975年82岁7月,完成《人心与人生》。

重新写作《东方学术概观》。

1984年91岁《人心与人生》出版。

中国文化书院于北京成立,先生任院务委员会主席。

1985年92岁3月,在中国文化书院第一届讲习班上讲演。

1986年93岁11月,《东方学概观》出版。

1988年95岁6月23日,先生在北京逝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