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板蓝根田间管理技术

板蓝根田间管理技术

板蓝根田间管理技术 板蓝根栽培技术

板蓝根又名菘蓝、大蓝、靛青根,蓝靛根等,为一年生或二年生十字花科草本植物,高33~66厘米,直径5~8毫米。茎直立,多分枝,叶互生,基生叶较大,长3.5~11厘米,宽0.5~3厘米,前端钝尖,基部箭形,全缘或有不明显的细锯齿,有柄,叶片长圆状椭圆形,顶生或腋生,花小呈黄色,直径3~4毫米,无苞,花梗细长。长圆形角果,扁平有翅,根白色细长,呈圆柱形。板蓝根以两个部位入药:它的根作为中药板蓝根使用,它的叶子做为大青叶使用。种植当年收获根和叶,第二年5月份开花结种。板蓝根的种植面积很广,在全国20多个省市均有栽培。但是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湖北、陕西等地。板蓝根的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作用。主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热病发斑、丹毒、蛇咬伤等疾病。

一、种植季节

板蓝根的播种季节不同,所收获的产品也不同。按照板蓝根的播种时间可分为秋播、早春播、春播、夏播4个阶段,秋播和早春播多以采收种子为目的,这两个时期种植的板蓝根,它的根不能做药材;夏播适宜在南方梅雨季节较长的的地区采用,这种方法可减少病虫害,但产量较低。春播的板蓝根既能收叶又能收根,而且产量较高,是最常采用的方法。下面我们就以春播为例向大家介绍板蓝根的栽培技术。

二、播种前的准备

板蓝根属深根系植物,喜欢温凉的环境,较耐寒冷,怕涝洼积水,适宜在华北和西北地区栽培种植。在板蓝根的播种前先要做一些准备工作,这些工作主要包括选地,整地和施肥。下面让我们先来看一看板蓝根的栽培应选择什么样的地块。

(1)选地

板蓝根适宜在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或河流冲积壤土中种植。在这样的土地上种植的板蓝根产量高、品质好、省工、投资小,经济效益较高。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选地时一定不能选择黏土以及低洼易涝的地块,这样的地块容易使板蓝根发生烂根。另外地块最好选择在背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这样便于板蓝根生长过程中的采光和浇灌。所选地块的前茬作物以豆茬或玉米茬较好。如果所选地块为坡地,坡度一般不应超过15°,在坡地上应搞好排水设施,防止水、土、粪肥流失而影响板蓝根的长势和产量。

(2)施肥整地

在整地前要施入基肥。基肥以腐熟的猪粪、马粪、羊粪为最好,切忌施用生粪,否则会因施后发酵产生高热,烧伤板蓝根的根系。为了防治虫害,最好在粪肥堆积过程中喷洒90%敌百虫800倍液拌匀,以杀死虫卵、蛹和幼虫。。这些肥料中的有机质含量高,氮、磷、钾及微量元素齐全,不仅能满足板蓝根的生长需要,而且能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对板蓝根的生长发育和增产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由于板蓝根是深根系药用作物,所以要求根部土层必须疏松。因此施肥后还需要深翻,为了确保板蓝根根系的生长条件,翻土深度应在30厘米以上,这样有利于根的下伸、顺直、光滑和不分杈。在整地时沙性多的土地可翻的稍浅些,较黏性重的土地可翻的稍深些。最后还要打碎土块,将地块整平。

地块整好后就要做畦了,在北方,降水少的地区可作平畦,畦宽

1.5-1.8米。在南方应作高畦,以利于排水。畦高20-30厘米,一般地势高的地方将畦做低些,地势低的地方将畦做高些。畦长可根据地势而定,地势平坦的地块可作长畦,地势起伏的地块可做短畦。两畦之间留30厘米宽的作业道。结合做床进一步打碎土块,使土壤细、碎,防止畦内混有土块和杂物,影响板蓝根的发芽和根系生长,保证整地质量。种植畦整好的标准是畦面平整,土壤细碎。整完地后就要播种种植了。

二、播种

1、选种

板蓝根的种子要选用前一年采收的,种皮上带有黑色的新种子。这样的种子成熟度好,发芽率能保证在95%以上。而且这样的种子播

种后当年不会开花;而如果选择存放多年的种子,不仅发芽率低,而且容易当年开花,影响板蓝根的产量和质量。

2、种子处理

种子选好后,为了提高板蓝根种子的发芽率,在播种前还要对种子进行处理。先将种子用清水浸泡12-24小时。这样一是可以去除混在板蓝根种子中的草屑和秕子,二是可以使板蓝根种子的种皮变软,利于出芽。浸泡后捞出晾干,这时就可以进行播种了。

3、播种时间

在板蓝根的种植过程中,对播种时间和播种方法都有严格的要求。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播种的时间。对于春播的板蓝根,北方地区一般在4月上旬播种,南方地区可适当提前,但要求在当地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才可播种,这样有利于根系深扎,延长生长期。

4、播种

播种前一周要浇1次透水,以保证板蓝根的种子发芽生根所需要的水分。板蓝根的播种方法很多,但常用的方法有条播和穴播两种。 条播采用30厘米行距,播种量每亩在3千克左右;穴播采用30×20厘米或30×30厘米的行株距,用种量比较少,每亩在1.5-2千克之间。播种深度为3厘米,播种后再覆盖一层细土、覆土,厚度在1厘米左右,最后在畦面覆盖地膜保湿。由于春季风大,为了防止风将地膜吹起,地膜覆盖到畦面上后,除了四周要用土压严外,在膜的中央也要压土。在这里要注意的是由于板蓝根的种子出苗顶土力弱,因此要在两播种沟之间压土,以免影响种子的发芽。

三、苗期管理

板蓝根种子播后一般在7到10天就可出苗,15天可出齐苗。

1.扎孔通风

发现有板蓝根种子出苗后就应该及时挑破苗上的薄膜,这样一是有利于幼苗继续向上生长,是可以避免膜下高温将幼苗烧死。因此时夜间气温还较低,所以通风孔洞不能开的太大,否则幼苗会停止生长。通风孔洞大小以比幼苗略大为最好。扎膜通风工作每天都要进行,一直要持续到畦面上的苗都出齐为止。

2.除草

在这期间由于膜下温度高湿度大,一些杂草会迅速生长,将薄膜顶破,当发现杂草破膜而出时要及时将它拔除。为了防止杂草以此处继续生长,在拔除杂草后还要在这个位置压上硬土块。

3.间苗

随着板蓝根幼苗的长大,为了改善板蓝根幼苗通风透光条件,保证营养的正常供给,在幼苗长到5到6片真叶时就要进行一次间苗,这次间苗要本着去小留大,去弱留强的原则,苗间距保持在5到8厘米。随着外界气温的增高,地温也在不断增高,有人认为此时就可以揭去地膜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因为此时地温高,板蓝根幼苗虽然能快速生长,但杂草的生长速度更快,如此时揭膜,杂草很快就会张满整个畦面,影响幼苗的继续生长。这个时期不揭膜的目的就是可以利用膜下高温杀灭杂草,还有利于保墒。当板蓝根幼苗长到

板蓝根栽培技术

板蓝根( Radix Isatidis ),又叫草大青、大青叶、靛根、蓝靛根、蓝靛、青靛、菘蓝。为十字花科大青属植物菘蓝( 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根。二年生草本植物。是国家重点发展保护的中草药品种。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主产于河北安国、安徽毫州等地,现各地均有栽培。

以根入药称为板蓝根,以叶人药称为大青叶。根含靛甙、靛蓝等,叶含大青叶素 B 和靛甙等。药理实验证明有很好的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杆菌和病毒病有很好疗效。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消肿、消斑等功能。主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传染性肝炎等症。

一、植物特征

植物特征 二年生草本。株高 40 ~ 120 厘米。茎直立,多有棱,上部多分枝。叶互生,基生叶具柄,叶片长圆状椭圆形,长 15 ~ 30cm ,宽 3 ~ 7cm ,全缘或波状;茎生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 3 ~ 5cm ,宽 0.5 ~

3.5cm ,先端钝或尖,基部垂耳圆形,抱茎,全缘。复总状花序顶生,花黄色;萼片 4 ;花瓣 4 ,倒卵形;雄蕊 6 ,四强;子房上位, 1 室。长角果矩圆形,扁平,边缘翅状,成熟时黑紫色。花期 4 ~ 5 月,果期 6 月。主根长圆柱形,肉质肥厚,淡黄色。

二、生物学特性

生长发育 板蓝根野生终年四季均可生长。人工栽培可清明前春播,也可立夏后播,即 3 月中、下旬或 5 月中、下旬播种,还可以进行秋播,露地过冬,越年生长。但以春、夏播种为好, 4 月上旬种子出苗、 5 ~ 6 月营养生长;都处于良好的生长条件, 7 月抽苔、 8 月开花都有充足的温度和水分,保证根茎和种子的充实生长, 11 月中、下旬降温之前即可成熟收获。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板蓝根主根粗壮,入土较深,适应性好,耐旱、耐寒、耐脊但不耐涝,对气候、土壤和栽培条件要求不严。可在海拔 1000 ~ 1900 米地区,年均气温 13 ~ 20 ℃,年相对湿度 60 ~ 80% ,年雨量 600 ~ 1500 毫米地区种植,尤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的壤土和砂土种植为佳。板蓝根适应性很强,一般土壤都能种植。喜阳光,可以连作。

三、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宜选择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地种植。播种前先深翻土地 20 ~ 30 厘米,砂土地可稍浅些。施足基肥,以厩肥、绿肥及土杂肥为好,每亩 2000 ~ 3000 千克,然后耙细整平、并理成宽 150 ~ 200 厘米、高 20 ~ 25 厘米的高墒,墒面呈板瓦形。

2、播种方法 采用种子直播。于清明前种子用 55 ℃温汤浸种 10 分钟,再冷浸 4 小时,捞出用草木灰拌种。在墒面上开挖两条 2 ~ 3 厘米深的浅沟,将种子均匀地撒于沟内,以细粪细土各半的肥土覆盖,以盖严种子为度,然后泼水保湿。每亩播种 1.5 ~ 2.0 千克。播后 7 ~ 10 天出苗。

3、田间管理 在苗高 8 ~ 10 厘米时,结合中耕除草进行间苗,按 7 ~ 10 厘米株距定苗,间苗时同时补苗移栽,以保证全苗。定苗后及时追施 1 次稀薄的人粪尿,以后每隔半月左右追施 1 次,连追 2 ~ 3 次,水肥充足,叶片生长茂盛,追施饼肥有利于根部生长发育。间套大豆、花生,绿肥等豆科作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