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庄的语言哲学与翻译

老庄的语言哲学与翻译

󰀁󰀁󰀁语言研究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3卷第5期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Vol󰀁13No󰀁52007

收稿日期:2007-05-28作者简介:赵小兵(1968-),男,四川人,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翻译学研究。老庄的语言哲学与翻译

赵小兵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北京󰀁100875)

摘要:老子与庄子是中国早期著名的语言学家和哲学家,其精深的学术思想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

远。文章在研究老子和庄子语言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对翻译的本质和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思考,开拓了研究翻

译问题的新视角。

关键词:老庄哲学;语言问题;翻译本质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31(2007)05-0125-06

󰀁󰀁一、前言

翻译是直接与语言打交道的特殊的精神活动形式。不论是语内翻译,还是

语际翻译,都离不开语言问题。要明确地认识翻译的本质,首先必须对语言的性质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在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中,老子、庄子哲学包含有对语言

问题的深刻而系统的思考,语言是个反复出现的主题,涉及语言的可靠性、语言与真理、语言与世界的关系等问题。老庄哲学的主旨是探究宇宙的真理,终极的

或至高无上的真理被称为󰀁道󰀁。值得注意的是,在老庄哲学中,在论及󰀁道󰀁的时候几乎处处都与󰀁名󰀁和󰀁言󰀁相提并列。例如,老子之言󰀁道可道,非常道,名

可名,非常名󰀁;庄子之言󰀁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

乎隐而有是非󰀁,󰀁彼之谓不言之辩󰀁,等等。󰀁道󰀁与󰀁名󰀁或󰀁道󰀁与󰀁言󰀁几乎成了不可分割的并列概念。在老庄哲学中,语言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他们的语

言哲学观有怎样的基本内容呢?本文尝试着初步研究了这个问题,并对翻译的某些问题作了初步思考。

二、老子的语言哲学老子在󰀁道德经󰀁的第一章讲到了语言问题,在这一章,老子的语言哲学观

得到了充分体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

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据南怀瑾先生考证,󰀁道󰀁在传统的古书中,大约有三种意义与用法。第一

种用法是,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注释:󰀁道者,径路也。󰀁也就是指人世间所要行走的道路。如󰀁古道西风瘦马󰀁的󰀁道󰀁。第二种用法是,󰀁道󰀁代表抽象的法则、

规律,以及实际的规矩,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道。如子思在󰀁中庸󰀁首章中说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孙子所说󰀁兵者,诡道

也󰀁,等等。第三种用法是,󰀁道󰀁是指形而上的道。如󰀁易系传󰀁所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又如道书所说󰀁即有即空,即空即有󰀁。玄妙幽微,

深不可测。125󰀁󰀁󰀁󰀁󰀁󰀁󰀁󰀁󰀁󰀁󰀁󰀁󰀁󰀁󰀁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3卷第5期󰀁󰀁󰀁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钱钟书先生

是这样解释的:󰀁第一、三两󰀁道󰀁字为道理之󰀁道󰀁,

第二󰀁道󰀁字为道白之󰀁道󰀁;󰀁名󰀁,名道也,󰀁非常名󰀁,不能常以某名名之也󰀁(󰀁管锥编󰀁)。南怀瑾认

为,第二个󰀁道󰀁解为道说是不大合理的,因为把说话

或话说用󰀁道󰀁来代替,那是唐宋之间的口头语,后来

明人小说多有󰀁某某道󰀁等用语,而且如果上溯到春秋战国时代,那个时候书中表示说话都用󰀁曰󰀁字,如󰀁子曰󰀁等。我认为钱钟书的解释更有道理。󰀁庄子󰀁知北游󰀁中云:󰀁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

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庄子的这几句话实可

看作翻老子之言󰀁道可道,非常道󰀁,相当于注释的作

用,所以将第二个󰀁道󰀁解释为道说是可行的。加之后面的󰀁名可名,非常名󰀁等论述,可以肯定地说,󰀁道德经󰀁开篇便深刻地论述了语言问题。󰀁道󰀁或

者说关于世界本原的最高真理是可以表达的,又非普通的语言所能表达。这里概括了语言的作用,肯

定了语言具有的表达思想的能力,同时又具有局限

性。这就暗示着本原的世界与语言表达的世界之间存在着根本矛盾和隔阂。

紧接着老子阐述道:󰀁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

物之母󰀁,意思是说,天地肇始,什么也没有,处于冥顽昏暗状态,在看不见的黑暗之中,只能以口相传,

以口相呼也。有了语言,就是有了光明。事物有了

名称,仿佛有了光的照耀,所以老子说󰀁有名,万物之母󰀁。混沌无名的世界经语言划分,世间万物有了命

名后,世界的轮廓便逐渐地显现出来。󰀁道󰀁这个术

语姑且用来称名世界的本原,称名事物的共相,这本原是那无影无形无声的东西,它看不见听不见摸不

着。虽然如此,可是其中󰀁有象󰀁,󰀁有物󰀁,󰀁有精󰀁。

老子提出󰀁道󰀁,同时提示我们,不可执着道是一般的常道或一般的道说,在不得已的表达中提出了一个󰀁道󰀁字,接着又强调不可执着名相而寻道。其次便

说到形而上道与形而下万有名器的关系,是有无相生,绵绵不断的。󰀁道󰀁实际上是暂时这样命名的,是

不足以说明宇宙的最高真理的,不过是勉强用来指

称一下的。为了避免误解,以为󰀁道󰀁就是󰀁道󰀁这个词所能表达的,所以老子,包括庄子,都不得不在每

次提到󰀁道󰀁时,紧接着就要讲一下󰀁名󰀁与󰀁言󰀁的问

题以提醒读者,或者是为了完善对󰀁道󰀁的表述。老庄哲学中󰀁道󰀁与󰀁言󰀁的关系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

讲的就是语言与世界(道)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贯

穿于󰀁道德经󰀁的始终,在庄子的书中也是处于一种根本的地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这就是说人们要体认大道有无之际,必须要修养到常无的境界,才能观察、体察到有生于无的妙用。在形而

下的情况下,要体认形而上道,必须从常无的境界中去体认它的道体。这都是因为语言道说出的世界、

思想和道体并不是现实世界本身,也并非事体和道

理本身的缘故。由语言建构和表达的世界与现实世

界存在着隔膜和不和谐因素,因此,需要常常返回到本真状态,返回到语言划分世界万物之前的状态去

认识世界,去认识󰀁道󰀁。语言具有奇特的妙处,语词具有相对独立、相对恒定和抽象的意义,一旦人们习

惯了这种语言的影响,语言就会给人的认识能力带

来新的问题。通过语言,人可以想象一样东西的存

在,相信一件看不见的东西的存在,于是󰀁代表周围世界全部内容的语词的意义与直接感知的世界之间

有了距离,有了其独立性。这大大增加了人类认知

的可能性,但同时也提供了词汇的意义与所指对象不一致的可能性,最终会造成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

指完全背离错位,进而语言提供虚假信息的常见情

况󰀁。因此,老子提醒我们要󰀁常无,欲以观其妙󰀁。语言具有隐喻(认知)的功能,可以言说非常抽象的

东西,使之变得易于理解,具有从已知来认识未知,

从熟悉来认识不熟悉的认知功能。有了语言,抽象的󰀁道󰀁,本真的󰀁道󰀁,那种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

的东西仿佛具有了真实的形状,可以让人想象,让人

感知,让人体察。老子说的󰀁常有󰀁的状态也就是借助语言进行思考的状态,是充满言说的状态,是一个

言说的过程,如要透彻地精辟地理解无边无迹的󰀁道󰀁,人们需要在󰀁常有󰀁之中领略它的无边无际。󰀁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

之门。󰀁老子是在说明有无相生互用的道理,无与有

是一体同源,有、无是异名同谓。其实,道和有、无也是异名同谓。道、有、无虽然是三个名,但说的是一

回事。󰀁有是一个最概括的名,它就得是最抽象的,

它的外延是一切事物,它的内涵是一切事物共同有的性质。󰀁󰀁没有一种仅只存在而没有任何其它规

定性的东西,极端抽象的有,就成为无了。这就叫异

名同谓。有是它,无也是它。󰀁󰀁就其为󰀁有󰀁说,其中包括一切的东西;就其为󰀁无󰀁说,其中包括󰀁众

甫󰀁。甫就是父,是第一章所说的󰀁妙󰀁,也就是苗

头。󰀁󰀂道󰀁是万事万物存在的根本,是万事万物的共相,不是独立自存的东西,因此,󰀁常有󰀁也是󰀁常

无󰀁,但是󰀁常有󰀁和󰀁常无󰀁又不完全是一回事,正如

有言与无言并不等同一样。有生于无,无中生有,全在语言给万物命名称谓,所以从无名之始到有名之

际,在于各以命名加以分别。名生于󰀁道󰀁,生于那种126赵小兵󰀁老庄的语言哲学与翻译

无形无声的混沌状态。刘宓庆先生认为老子󰀁忽略了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才是名的依据󰀁。既然不存

在的东西,怎么会有名呢。然而,我们仍然可以假定命名是对逻辑上可能的东西的一种命名,文学作品

中的虚构形象正是如此。维特根斯坦说󰀁世界是事

实的总和󰀁。他所说的󰀁事实󰀁与通常所说的事实有很大差别,󰀁所有可能性都是事实󰀁。这种󰀁事实󰀁是

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泛指世界上出现的各种各样

的现象,不仅包括现存的各种情况,还包括现在不存在的各种情况,包括各种可能的情况,是一种逻辑事

实或状态。在使用语言之前,世界处于无名状态,事

物彼此无法区别,都差不多。异名,事物有了不同的命名,就有了区分。有无同体,真是玄妙难以理解,

永远也说不完,用词来形容,便叫作玄。说了一个

玄,玄的里面还有玄,分析到空无处还有空无,妙有之中还有妙有。这样去体认道,有无相生,真是妙中

有妙,妙到极点更有妙处。

综合上述,语言具有划割事物。区分事物的功能,具有表达思想和真理的能力。语言使世界变成

可以言说的世界,于是形成了语言世界。人们也只

有借助语言才能谈论世界,描写世界,认识世界。然而,在老子看来,有些玄妙的东西,玄而又玄的东西

则是语言难以表达的,人们借助语言对世界和真理

的认识无法获得最高法则,获得最高深的学识,还必须返朴归真,回溯到未被语言划分之前的那种本真

状态,这样才能真正认识世界和真理。老子在第五

十六章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在第八十一章总结的时候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

善󰀁。这分明是对语言的怀疑。老子不以知(智)者

自居,毕竟留下了洋洋五千文,供后人研读与评说(1)。老子并非真正地否定语言,也绝不是固步自

封地把自己当作󰀁知者󰀁,而是取一种谦虚的态度。

这是一种自嘲的智者姿态,何必拘泥于自相矛盾之

说呢(2)?语言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老子深刻地论及了语言的局限性,然而,人又离不开语言,人不是

神,只有依靠语言才能认识世界,言说世界。人既脱

离不了语言,又脱离不了生存的世界,于是语言的局限性反过来作用于人本身,注定了人不能象神那样

完全地逍遥自在,而是要受着社会制约,受着语言的

制约。语言中的道道儿说不尽,语言对于人永远是一个诱惑,永远是一种可以凭借的力量。

三、庄子的语言哲学

庄子对语言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在庄子书里,随处可见对名实、有言无言等等的深刻思辨。庄子说:󰀁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一指也。󰀁(󰀁庄子󰀁知北游󰀁)庄子已经清楚地意识到语言的两个层面󰀁名󰀁与󰀁实󰀁的不同。同一个实可由多个不同的

󰀁名󰀁来指代。其实,同一个󰀁名󰀁也可用来指称几个

不同的󰀁实󰀁。󰀁名󰀁与󰀁实󰀁之分与索绪尔的󰀁能指󰀁

与󰀁所指󰀁之分,实际上是相当的接近,但又有不同。

庄子在讲尧让天下给许由的故事时有这样的话:󰀁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犹代子,吾将为

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3)。󰀁名󰀁与󰀁实󰀁在庄子那里并不是处于平等的相互依存的关

系,不是如现代符号学所认为的那样,像一张纸的正面与反面的那种共存关系。相反,󰀁实󰀁与󰀁名󰀁的关

系是主与宾的关系,󰀁名󰀁、󰀁实󰀁被解释成是处于互

相独立而不平等的关系,󰀁名󰀁为宾,而󰀁实󰀁为主。许由的意思是说,他是无法代替尧治天下的,尧的伟

业是后人无法企及的,他不会代尧治天下,因为那是

在做名不符实的事情。庄子借这个故事将名实关系讲得清清楚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咏

道:󰀁姓名本来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叫做玫瑰的这一

种花,要是换了个名字,它的香味还是同样的芬芳(朱生豪译文)。󰀁莎士比亚借朱丽叶之口对名实问

题发表了类似庄子的见解。

以庄子为代表的古代思想家是将语言放在人的思维、意识和世界这样一个整体关系中来考虑的,在

于弄明白󰀁名󰀁与󰀁道󰀁、󰀁名󰀁与󰀁物󰀁之间的关系。󰀁将语言看成是反映世界事物的一幅图象,这不仅是

庄子及其学派的观点。先秦时代的大多数哲学家都

是持这一观点的󰀁,比如墨子说:󰀁举,拟实也。󰀁󰀂举󰀁

就是以名示人,万有实在可以指令人知。󰀁言,出故也。言故也者,诸口能之出名者也,若氏画虎也。言

也谓言,犹名致也。󰀁󰀂拟实󰀁、󰀁若画虎󰀁明确地表明

了语言是图像的观点。语言经常用形象的说法,用打比方的说法使听者明白。这样,有限的语言才能

够表达无限的世界和思想,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语言

的模糊性和歧义性。意识到语言能力的局限,正是庄子语言观的特点之一。所谓󰀁可以言论者,物之粗

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等等,表达的正是认为

语言有其极限,世上有语言所不能捕捉的事物和思想。庄子对语言发出这样的疑问:󰀁夫言非吹也,言

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空也,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

邪?其以为异于鷇音,亦有辨乎,真无辨乎?󰀁从这些话语中不难体会到庄子对语言的矛盾态度。庄子说󰀁夫言非吹也󰀁,语言的本质,或者说语言之所以区别

于其他事物的特质,在于人们可以使用它来指称事物。对于庄子来说,语言之所以是语言,更在于世界

是由于语言才相对于人而存在着。庄子断言说:󰀁道12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