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发热,发绀,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

1.发热,发绀,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

发热
致热源发热
外致热源:(exogenous pyrogen)
分子量大,不能直接作用于体温中枢
内致热源:(endogenous pyrogen)
分子量小,易被破坏,可直接作用于体温中枢
非致热源发热
感染性发热
超高热41 ℃以上三个阶段
上升期
高热期
表现: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皮肤发红并有灼热感
呼吸加快加深
寒战消失
下降期
注意:
1、两种或两种以上热型可以交互出现
2、与个体反应有关
3、两种情况可致不典型
(1) 抗生素和皮质激素的应用(2) 个体差异:年老体弱者1. 寒战
咳嗽咳痰
咳嗽:人体反射性防御动作,气道内的病理性分泌物和外界进入气道的异物籍以排出体外;由延髓咳嗽中枢受刺激所致。

咳痰:气管、支气管的分泌物或肺泡内的渗出液,由咳嗽运动而排出口腔外的动作。

1. 呼吸道疾病
咯血Hemoptysis
①支气管循环的血流量通常占整个心输出量的1%。

②在某些病理(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情况下,其血流量可升至4%;在原
发性肺癌可增至7%。

③临床的咯血90%以上来自支气管循环。

④肺循环一般很少引起咯血,除非在结核空洞、坏死性的肺栓塞等
1、支气管疾病:
机制:支气管黏膜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或粘膜下血管破裂,如气管扩张与支气管肺癌
2、肺部疾病:肺结核(首要原因)、肺炎、肺脓肿
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空洞型肺结核、干酪样肺炎多见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较少出现
肺结核引起咯血的机制:
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液渗出(痰中带血或小血块)
②累及小血管使管壁破溃(中等量咯血)
③空洞壁肺动脉分支形成的小动脉瘤破裂(大咯血)
肺炎: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或黏膜下小血管破溃
发绀Cyanosis
血中还原型血红蛋白(Hb)或存在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的现象,也称为紫绀。

出现部位:皮肤薄、色素少、毛细血管丰富的皮肤和粘膜部位,如口唇、甲床。

1、真性发绀: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
(1) 中心性紫绀:
特点:①全身性(除颜面、四肢,也累及躯干)②皮肤温暖③按摩不退原因:心、肺疾病所致
分类:①肺性:各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
肺通气或换气功能↓----肺氧合↓
②心性混血性:先心---右左分流(>1/3心输出量时)
(2)周围性紫绀:
特点:①末梢或下垂部位②皮肤冰冷③按摩加温退
原因:周围循环血流障碍
分类:①瘀血性:体循环瘀血,氧被摄取过多
(右心衰、局部静脉病变)
②缺血性:严重周围组织血流灌注不良(休克)
(3)混合性紫绀:上二者并存,见于:心衰
2、血液中存在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
(1)高铁血红蛋白血症:Fe2+变为Fe3+
定义:当血中高铁血红蛋白量>30g/L
特点:①急骤出现,静脉血呈深棕色
②给予氧疗不能改善
③亚甲蓝或大量VitC 静脉注射可退
原因:药品、化学物品(亚硝酸盐、苯胺、硝基苯)、亚硝酸盐中毒(2)先天性高铁Hb血症:无心肺疾病
(3)硫化血红蛋白血症:
定义:当血中硫化血红蛋白> 5g/L
特点:①持续时间长(几个月)
②血呈蓝褐色
原因:含硫药物、化学物质,同时有便秘或服硫化物在肠道形成
大量硫化氢为先决条件。

1、伴呼吸困难:重症心肺疾病、急性呼吸道梗阻、气胸
呼吸困难Dyspnea
1. 发作性呼吸困难伴哮鸣音:支哮、心源性哮喘、大面积肺栓塞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