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筋膜室综合征ppt课件
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二、பைடு நூலகம்状
常由创伤骨折的血肿和组织水肿使其室内内容物体 积增加或外包扎过紧,局部压迫使骨筋膜室容积减 小而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所致。当压力达到一 定程度【前臂8.7kpa(65mmhg),小腿7.3kpa (55mmhg)】可使供应肌肉的小动脉关闭,形成 缺血-水肿-缺血的恶性循环,根据其缺血的不同程 度而导致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贵在一个“早”字,就是早期发 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护理观察必须做到细致 入微。护理工作者对四肢骨折或有严重损伤者应严密观 察:
(1)全身情况的观察,尤其是生命体征的观察,应严 密观察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等情况, 每15~30 min 1次。
(2)患肢的观察,高度关注伤肢皮肤的色泽、温度、 末梢循环情况以及肿胀程度,特别是夹板或石膏外固定 最初72 h以内,应该密切观察患肢的末梢血液循环,特别 是动脉搏动的情况,通常每15~30 min检查1次患肢的末 梢动脉搏动情况,要与健侧肢体对比,要反复检查固定 的松紧度,以及有无压迫现象,倾听患者对肢体疼痛的 主诉,询问疼痛是否加剧。尤其在受伤早期,如发现患 肢在短时间内出现下列任一情况时:
骨筋膜室综合征
一、概述
骨筋膜室综合症(p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 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 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又称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 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
骨筋膜室是指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所 构成。
1.濒临缺血性肌挛缩:在严重缺血的早期,经积 极抢救,及时恢复血液供应后,可以避免发生或只 发生极小量的肌坏死,可不影响患肢的功能,或影 响极小。
2.缺血性肌挛缩:时间较短的完全缺血,或程度 较重的不完全缺血,在积极恢复其血液供应后,有 大部分肌组织坏死,尚能由纤维组织修复,但因瘢 痕挛缩而形成特有的畸形,爪形手、爪形足,将严 重影响患肢功能。
(3)对于有石膏(尤其是管形石膏)或小夹板固定的患者, 应重点观察患肢肿胀程度、疼痛情况、末梢血运及动脉搏动情 况,注意固定的松紧适宜度。适当抬高患肢,高于心脏10 cm, 同时对肢体远端进行按摩,以促进血液及淋巴回流。
(4)对于肢体肿胀明显者,做到不抬高、不热敷、不按摩, 还要遵医嘱给予脱水剂及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中药内服,有水 疱时抽出水疱内液体(严格无菌操作),密切观察消肿效果, 同时协助医师做好筋膜间室切开减压的准备。 早期发现与及时救治
四、病理
骨筋膜室的室壁坚韧而缺乏弹性,如果室的容积骤 减或室内容物体积骤增,则骨筋膜室内的压力急剧 增加,阻断室内血液循环,使骨筋膜室内的肌和神 经组织缺血。肌组织缺血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大量渗出液进入组织间隙,形成水肿,使骨筋膜室 内压力进一步增加,形成缺血-水肿-缺血恶性循环。 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将发生下列后果:
七、预防性的护理
1)对肢体挤压伤患者,强调患肢制动,避免增加组织耗氧量。 对合并软组织受损较重或粉碎、多发骨折患者,更应警惕本征 的发生,护理观察更应仔细、全面,动态掌握患肢远端血液循 环的变化,并及时报告医师。
(2)肢体主要血管损伤的患者,扎止血带时间不宜过长, 每小时放松1次,1次5~6 min,放松时压迫近心端血管。尽快 做好手术准备,及时修复较大的血管,恢复血流。
三、病因:
» 1.骨筋膜室容积骤减 » (l)外伤或手术后敷料包扎过紧。 » (2)严重的局部压迫:肢体受外来重物或
身体自重长时间的压迫。 » 2.骨筋膜室内容物体积迅速增大 » (1)缺血后组织肿胀:组织缺血毛细血管的
通透性增强,液体渗出、组织水肿、体积增大。 » (2)损伤、挫伤、挤压伤、
Ⅱº~Ⅲº烧伤等损伤引起毛细血管 通透性增强、渗出增加、组织水肿、容积增加。 (3)小腿剧烈运动,如长跑、行军。 » (4)骨筋膜室内出血,血肿挤压其他组织。
1.濒临缺血性肌挛缩---缺血早期,及时处理恢复 血液供应后,可不发生或仅发生极小量肌肉坏死, 可不影响肢体功能。
2、缺血性肌挛缩-较短时间或者程度较重的不完 全缺血,恢复血液供应后大部分肌肉坏死,形成挛 缩畸形,严重影响患肢功能。
3坏疽----广泛,长时间完全缺血,大量肌肉坏疽, 常需截肢。如有大量
(1)局部持续、剧烈的疼痛,用止痛剂也很难缓解; (2)患肢高度肿胀,触之皮肤张力变大,无弹性,皮 色变紫发亮;
(3)受累肌肉呈紧张状态,肌力明显减弱,屈肌挛缩, 远侧关节呈屈曲状态,伸肌挛缩关节呈伸直状态。被动 向相反方向牵拉发生剧烈疼痛;
六、治疗
骨筋膜室综合征一经确诊,应立即切开筋膜 减压。早期彻底切开筋膜减压是防止肌肉和 神经发生缺血性坏死的惟一有效方法。切不 可等到出现5“P”体征后才行切开减压术,从 而导致不可逆的缺血性肌挛缩。切开的皮肤 一般多因张力过大而不能缝合。可用凡士林 纱布松松填塞,外用无菌敷料包好,待消肿 后行延期缝合,或应用游离皮片移植闭合伤 口。切不可勉强缝合皮肤,失去切开减压的 作用。 局部切开减压后,血循环获得改 善,大量坏死组织的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应 积极防治失水、酸中毒、高血钾症、肾衰竭、 心律不齐、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必要时还得 行截肢术以抢救生命。
3.坏疽:范围广、时间久的完全缺血,其结果为大量 肌坏疽,无法修复,常需截肢。大量毒素入血可以导 致休克、心律不齐和急性肾衰。
以上三种结果是骨筋膜室或肢体缺血的三个不同阶 段,发展很快,急剧恶化,直至坏疽。
对多室性的或肌丰富部位的骨筋膜室综合征不仅是 局部问题,而且是全身问题。此综合征早期血流尚未 完全阻断,因此大量血浆和液体渗出毛细血管,将发 生低血压和休克。大量肌组织坏死将释放大量肌球蛋 白和钾离子等,从而发生毒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在 酸中毒的情况下,肌球蛋白又容易在远侧肾小管中沉 积,形成肾衰竭。加之低血压又使肾小管缺氧,使肾 衰竭更为严重。酸中毒、高血钾和低血压等又可影响 心脏功能,发生心律不齐。这些严重的全身反应实质 上是挤压综合征的表现,既可在解除室内压以前出现, 又可在解压后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