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筋膜室综合征ppt课件
手/足骨内肌在两掌骨之间,亦属于此种筋膜间区。上臂和大 腿均为单骨,无骨间膜,较有弹性和扩展余地,发生较少。
掌侧 背侧
前
后深 后浅 外
内容物增加
渗出增加 毛细血管压升高
(恶性循环) 内压升高 静脉压升高
(病理基础)
组织灌流减少 (结局) 骨筋膜综合征 (肌肉、神经缺血坏死)
骨与筋膜组成的间室
切开筋膜减压是治疗本征最有效的方法(临界减压时间为8小时 )
皮肤切开可减压9 mmHg 筋膜切开可减压39 mmHg,且间隔内压均可降至0~8 mmHg 肌膜切开只减压3 mmHg
截肢
30%高渗盐水纱布覆盖创面
输注血浆、人体白蛋白提高机体抵抗力, 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继续应用20%甘露醇 常规应用 5%碳酸氢钠,预防酸中毒和急性 肾功能衰竭
又称筋膜间区综合征(Compartment syndrome ),是指在肢体的骨和筋膜封闭 的筋膜间室内,因各种原因造成组织压升 高导致间室内容物主要是肌肉与神经干发 生变性和缺血性坏死的综合病征。
筋膜间室由固有筋膜、肌间隔和骨三部分组成的骨纤维鞘。 前臂和小腿都是双骨,间隔区比较坚韧,无扩展余地,易于 形成骨筋膜室综合征。 1.前臂有两个:前臂掌侧和前臂背侧筋膜间区, 2.小腿有四个:小腿前外、小腿后深、小腿后浅和小腿外侧筋 膜间区(其中尤以胫前及胫后深与前臂掌侧间室由骨间膜与 筋膜所形成的鞘管更坚韧 )。
1. 2. 3.
4.
5.
疼痛转为无痛(painless) 苍白(pallor)或紫绀、大理石花纹等 感觉异常(parathesia) 肌肉瘫痪(paralysis) 无脉(pulselessness)
疼痛: 创伤后肢体持续性剧烈疼痛,进行性加剧,为本征 最早期的症状 感觉异常:本征是随着疼痛出现的最早症状之一。但患者 由于疼痛,很少主诉感觉异常 皮肤外观变化:早期手/足趾苍白、紫绀、发凉,肢体皮 肤广泛轻微肿胀、潮红。进一步则逐渐加重,皮肤表面光 亮菲薄,色呈暗红甚至暗紫色 肿胀和压痛:肿胀是本征最早的体征 被动牵拉痛 :被动牵拉远端肢体,患者产生十分敏感、广 泛剧烈的受累区深部肌肉痛,此不但为发病早期的表现, 而且是本征最典型的体征
操练过度(长时间或剧烈运动 后疲劳损伤)
创伤 烧灼伤 药物和毒物刺激 手术
毛细血管压增加
肌肉肥大 输液、输血外渗
剧烈运动
静脉阻塞
肾病综合征(动脉栓塞、血浆蛋白 、组织水肿)
骨骼肌缺血超过8小时则为不可逆损害,完全缺血12小时 则出现坏死 。 神经干对缺血的耐受性虽较肌肉长,但比较敏感,缺血30 分钟即可出现神经功能障碍,12~24小时,可致永久性功 能丧失。 皮肤对缺血的耐受性最强,虽部分缺血,一般不坏死。 伤后1个月,坏死的肌肉因纤维化开始挛缩,使筋膜间区 内容物减少,压力降低,静脉和淋巴回流改善,肿胀开始 消退,伤后1~2月间肿胀可完全消退,但由于肌肉挛缩已 经形成。 伤后3~4月间呈现挛缩畸形。前臂为Volkman挛缩,小腿 则多为马蹄内翻畸形。
(结构基础)
挤压综合征 (休克、肾功能衰竭)
筋膜间 室容量 缩小 筋膜间 室内容 物体积 增加
筋膜缺损闭合 局部外加压力 外敷料包扎过紧 出血
开放性损伤后缝合过紧 重物、自身、牵引支架等压迫 绷带、石膏、夹板过紧 损伤后出血 血凝机制紊乱(如血友病)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缺血后肿胀(外伤压迫、损伤缺血、医源性)
Whiteside法:利用普通水银柱血压表,连接三通 管,一端连接普通针头,另一T端连接注射器, 内盛生理盐水。 正常筋膜间室内的压力 经测定约为0~10mmHg 10~30 mmHg即为增高 超过30 mmHg是 急诊切开减压的指证
解除压迫,伤肢制动 20%甘露醇250ml静脉快速输入,2小时后再 同样输入。之后每8小时用一次,持续2~3 天。其他如丹参、β-七叶皂甘钠等亦对本征 有缓解作用 地塞米松 10mg/日
(1)预防减压后再灌注损伤 甘露醇,维生素C,维生素B,患肢低温,忌抬高 (2)预防挤压综合症 (3)对隐匿性骨筋膜室综合症的认识 (4)血管内原因所致的骨筋膜室综合症 四肢大血管损伤和血栓形成所致的骨筋膜室综合症可 视为继发性骨筋膜室综合症 (5)开放性骨折也可发生骨筋膜室综合症 (6)遇到挤压伤的病人要警惕挤压综合症,应结合 各项检查,越早处理,预后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