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抗精神失常药41909 PPT课件
抗精神失常药41909 PPT课件
15
氯丙嗪 (Chlorpromazine)
又称冬眠灵(Wintermin),1949~1950年合成,发现可 加强麻醉药的作用,产生人工冬眠。1952年法国一些 临床医生在将氯丙嗪应用于有躁狂症的精神病人时, 意外发现氯丙嗪有明显精神病治疗作用,它不仅控制 了患者的兴奋、躁动等症状,而且对其他精神症状也 有效,是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的重大突破,使精神分 裂症患者摆脱了传统的电休克治疗的痛苦。
精 神、情绪和行为活动有关(抗精神病药的作用主 要是阻断这两条通路的D2受体实现的)。 黑质-纹状体通路: 与锥体外系功能活动有关,正 情况下起抑制作用,和起兴奋作用的胆碱能神经处 于平衡协调状态。 结节-漏斗通路:与垂体前叶内分泌机能活动有关。 该部位DA受体被阻断, 可引起内分泌机能紊乱。 此外, 在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CTZ)也有D2受体, 兴奋该受体有催吐作用。
16
药理作用及机制
������
氯丙嗪
阻断脑内边缘系统D2受体,为抗精神病的主要机制
阻断肾上腺素α受体、M受体,产生副作用 阻断黑质纹状体D2受体,产生锥体外系反应
17
氯丙嗪
[药理作用]
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也称神经安 定作用(neuroleptic effect)或神经松弛作用。 (1) 镇静、安定作用 ������ 正常人:镇静、安定、感情淡漠,安静环境下 易 诱导入睡,但易唤醒。无麻醉作用。此作用可产 生耐受性。 ������ 机制:阻断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外侧部 α 受体,抑制特异性感觉传入冲动沿侧支向网状结 构的传导,使皮层细胞兴奋性降低。
能降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5)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本身具有镇静作用,又能增强麻醉药、 镇静催眠药、镇痛药及乙醇的作用,合用应 减量。
23
氯丙嗪
[药理作用]
2. 对植物神经系统的影响 (1) α受体阻断作用: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扩张血 管,降低血压,翻转肾上腺素的升压效应。易 耐受,副作用多,不适于高血压的治疗。 (2) M受体阻断作用:较弱,大剂量可引起口干、视 物模糊、便秘、尿潴留等副作用。
第十八章
抗精神失常药
1
精神失常(psychiatric disorders)
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精神活动障碍,表现为 思维、情感、知觉、智能、意志和行为诸方 面的障碍。 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和焦虑 症等。
2
抗精神失常药
精神分裂症 躁狂症 忧郁症 抗精神病药物 抗躁狂药物 抗抑郁药物
焦虑症
(1)联想障碍: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 (2)情感淡漠: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以及与周围 环境不协调; (3)意志活动减退或缺乏。 发病与多巴胺功能亢进有关,即认为精神分 裂症是中脑边缘系统DA功能亢进。
8
9
10
11
脑内4条多巴胺能神经通路
������
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质系统通路:与思维、
18
激怒反应:吱叫,对峙、格斗和互咬。
19
氯丙嗪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2)抗精神病作用 氯丙嗪较大剂量用药后,对精神分裂症有良好 疗效。在不引起镇静的情况下,可迅速控制躁 动,继续用药可使幻觉、妄想、躁狂及精神运 动性兴奋逐渐消失、理智恢复、情绪安定、生 活自理。 需6W至6个月才充分显效,且无耐受性。
13
抗精神病作用机制 2.阻断5-HT受体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利培酮等可阻断 5-HT受体,氯氮平还可特异性阻断中脑边缘 系统和中脑皮质系统D4亚型受体,而对黑质纹状体系统的D2和D3受体亚型亲和力小,无 锥体外系反应。
14
一、吩噻嗪类
根据R1的不同,分为哌嗪类、二甲胺类、哌啶类等。 目前临床常用的有氯丙嗪、氟奋乃静、三氟拉嗪等。
抗焦虑药物
3
抗精神失常药分类
临床根据用途不同分为三类: ������ ������ 抗精神病药(antipsychotic drugs) 抗躁狂抑郁药(antimanic and antidepressive drugs)
������
抗焦虑药(antianxiety drugs)
4
5
吩噻嗪类 抗 精 神 病 药
12
抗精神病作用机制
1.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层通路多巴胺受体 DA2是一种重要的中枢递质,与NA、5-HT等一 起在正常精神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DA受体可分为5种亚型: D1 、D2、 D3、D4、D5 受体。 D1 样受体(D1、D5)在外周引起血管扩张、心 肌收缩增强, D2样受体(D2、D3、D4)则与精 神、情绪、内分泌及行为活动有关。
20
氯丙嗪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3)镇吐作用 特点: 作用强。小剂量阻断CTZ的D2受体,大剂量直 接抑制呕吐中枢。 对前庭呕吐无效。 抗呃逆。机制为抑制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旁的 呃逆调节中枢。
21
氯丙嗪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4)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功能减低 降温作用随外界环境温度而变化,低温环境降 温,高温环境升温(干扰了机体的正常散热机制)
二甲胺类 氯丙嗪* 哌嗪类 奋乃静 哌啶类 硫利达嗪
硫杂蒽类 丁酰苯类 其他药物
泰尔登 氟哌啶醇 五氟利多
6
精神分裂症:又称精神病,是以思维、情感、 行为之间互不协调,精神活动脱离现实环境, 即“精神分裂”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精神病。 所谓“分裂”即病人的精神和行为活动与客 观现实相脱离。
7
基本表现
24
25
氯丙嗪
[药理作用]
3.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丘脑下部结节一漏斗通路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可分泌 多种神经激素,以促进或抑制某些激素的分泌。 ① 减少催乳素抑制因子(PIF)释放,催乳素分泌↑→乳房 肿大及泌乳; ② 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分泌,卵泡刺激素 (FSH)和黄体生成素(LH)↓,→月经不规则和排卵延迟 ③ 抑制促皮质激素(ACTH)的释放,糖皮质激素分泌↓; ④ 抑制垂体生长激素的分泌,试用于巨人症
26
氯丙嗪
【体内过程】
������
吸收 口服吸收不规则,2-4小时达峰浓度,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