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韦机传韦机,雍州万年人。
祖元礼,隋浙州刺史。
父恪,洛州别驾。
机,贞观中为.左千牛胄曹,充使往西突厥,册立同俄设为.可汗。
会石国反叛,路绝,三年不得归。
机裂裳录所经诸国风俗物产,名为《西征记》。
及还,太宗问蕃中事,机因.奏所撰书。
太宗大悦,擢拜朝散大夫,累迁至殿中监。
显庆中为檀州刺史。
边州素无学校,机敦.劝生徒,创立孔子庙,图七十二子及自古贤达,皆为之赞述。
会契苾何力东讨高丽,军众至檀州,而滦河泛涨,师不能进,供其资粮,数日不乏。
何力全师还,以其事闻。
高宗以.为能,超.拜司农少卿,兼知东都营田,甚见委遇。
有宦者于苑中犯法,机杖而.后奏,高宗嗟赏,赐绢数十疋,谓曰:“更有犯者,卿即鞭之,不烦奏也。
”上元中,迁司农卿,检校园苑,造上阳宫,并移中桥从立德坊曲徙于长夏门街,时人称其省功便事。
有道士朱钦遂为天后所使,驰传.至都,所为横恣。
机囚之,因.密奏曰:“道士假称中宫驱使,依倚形势,臣恐亏损皇明,为祸患之渐。
”高宗特发中使慰谕机,而钦遂配流边州,天后由是不悦。
仪凤中,机坐家人犯盗,为宪司所劾,免官。
永淳中,高宗幸.东都,至芳桂宫驿,召机,令白衣检校园苑。
将复本官,为天后所挤而.止,俄令检校司农少卿事,会卒。
子馀庆。
馀庆官至右骁卫兵曹,早卒。
馀庆子岳。
岳亦以.吏干著名,则天时,累转汝州司马。
会则天幸长安,召拜尚舍奉御,从驾还京,因召见。
则天谓曰卿是韦机之孙勤干固有家风也卿之家事朕悉知之因问家人名赏慰良久寻拜太原尹岳素不习武固辞边任。
由是忤旨,左迁宋州长史,历海、虢二州刺史,所在皆著威名。
(选自《旧唐书·良吏传》,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机敦.劝生徒 敦:督促 B .超.拜司农少卿 超:破格,越级 C .驰传.至都 传:驿站的车马 D .高宗幸.东都 幸:有幸 【答案】D【解析】幸: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贞观中为.左千牛胄曹册立同俄设为.可汗 B.⎩⎪⎨⎪⎧ 机因.奏所撰书机囚之,因.密奏曰 C.⎩⎪⎨⎪⎧ 机杖而.后奏为天后所挤而.止 D.⎩⎪⎨⎪⎧高宗以.为能岳亦以.吏干著名 【答案】D【解析】A.动词,担任;B.副词,于是,就;C.连词,表承接;D.动词,认为/介词,因为。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直接表明韦机勤勉能干的一组是()①机裂裳录所经诸国风俗物产②图七十二子及自古贤达,皆为之赞述③高宗以为能,超拜司农少卿④有宦者于苑中犯法,机杖而后奏⑤仪凤中,机坐家人犯盗⑥岳亦以吏干著名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⑤D.②③⑥【答案】B【解析】③为高宗的行为,不能直接表明韦机的勤勉能干;⑤是说韦机受家人牵连;⑥所述为其孙韦岳。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滞留蕃地期间,韦机扯裂衣裳记录所经各国的风俗物产,名为《西征记》,返回后献给了太宗皇帝。
B.边州没有学校,韦机劝勉学生创立孔子庙,画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以及古时贤达人物的肖像,并给每幅画像写赞记。
C.有宦官在苑中犯法,韦机杖罚之后将情况上奏,得到高宗的赞赏,但却得罪了天后,最终被罢免了官职。
D.韦机的孙子叫韦岳,也因有治理才干而著名,武则天召见他,说韦岳勤勉能干确有家风,赞赏慰问了好长时间。
【答案】C【解析】“韦机杖罚宦官得罪天后,终被免官”于文无据。
5.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则天谓曰卿是韦机之孙勤干固有家风也卿之家事朕悉知之因问家人名赏慰良久寻拜太原尹岳素不习武固辞边任(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会石国反叛,路绝,三年不得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造上阳宫,并移中桥从立德坊曲徙于长夏门街,时人称其省功便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则天谓曰/卿是韦机之孙/勤干固有家风也/卿之家事/朕悉知之/因问家人名/赏慰良久/寻拜太原尹/岳素不习武/固辞边任(2)①恰逢石国反叛,道路不通,韦机三年不能回归。
②建造上阳宫,并且将洛水上的中桥从立德坊偏僻处迁到长夏门街,当时人们称赞这是既省功夫又方便的事。
【参考译文】韦机是雍州万年人。
祖父韦元礼,在隋朝曾任浙州刺史。
父亲韦恪,曾任洛州别驾。
韦机,贞观年间任左千牛胄曹,充当使者前往西突厥,册立同俄设为可汗。
恰逢石国反叛,道路不通,三年不能返回。
韦机扯裂衣裳记录他所经各国的风俗物产,名为《西征记》。
等到返回后,大宗询问蕃中事情,韦机就献上所撰写的书。
太宗很开心,提拔(他)为朝散大夫,多次迁升至殿中监。
(韦机)在显庆年间任檀州刺史。
边远的州县一向没有学校,韦机督促劝勉门徒,创立孔子庙,画孔子的七十二位弟子以及古时贤达人物的肖像,给每幅画像都写了赞记。
正值契苾何力东讨高丽,军队到达檀州,而滦河泛涨,军队不能前进,韦机供给他们财物和粮食,使他们好多天都不缺少(军队的吃穿用度)。
契苾何力全军返回,把这件事上报朝廷,高宗认为韦机很有才能,破格授任(韦机为)司农少卿,兼管东都营田事务,很受信任。
有宦官在苑中犯法,韦机杖罚之后上奏。
高宗赞赏,赏赐绢数十匹,对他说:“再有犯法的,你就鞭打他,不必烦劳上奏。
”上元年间,韦机升任司农卿,管理园圃,建造上阳宫,并且将洛水上的中桥从立德坊偏僻处迁到长夏门街,当时人们称赞这是既省功夫又方便的事。
有个道士朱钦遂是天后所用的人,乘坐驿站车马到东都,所作所为横暴放纵。
韦机囚禁了他,于是就秘密奏报说:“道士假称皇后差遣,倚杖权势,臣担心有损皇上清明的名誉,成为祸患的开始。
”高宗特派宦官好言慰问韦机,将朱钦遂流放到边州,天后因此很不高兴。
仪凤年间,韦机因家人犯偷窃罪而受到牵连,被宪司弹劾,罢免了他的官职。
永淳年间,高宗前往东都,到芳桂宫驿,召见韦机,命令他以平民身份管理园圃。
皇上想要恢复他原来的官职,被天后排挤而作罢,不久命令他处理司农少卿的事务,韦机却在这时候去世了。
韦机有个儿子叫韦馀庆。
韦馀庆官至右骁卫兵曹,很早去世了。
韦馀庆的儿子叫韦岳。
韦岳也因有治理才干而著名,武则天时,多次转任汝州司马。
正值武则天到长安,朝廷召他做尚舍奉御,随从皇上返回西京,因而召见。
武则天对他说:“你是韦机的孙子,勤勉能干确有家风;你的家事,朕全知道。
”于是询问家人的名字,赞赏慰问了好长时间。
不久委任韦岳为太原尹。
韦岳从来不熟悉武事,坚持推辞边地的任职。
由此违背了皇上的旨意,贬任宋州长史,历任海州、虢州刺史,所到之处都扬显威名。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夫造化者之.攫援物也,譬犹陶人之埏埴①也,其取之地而已为盆盎也,与其未离于地也无以异,其已成器而破碎漫澜而复归其故也,与其为盆盎亦无以异矣。
夫临江之乡,居人汲水以浸.其园,江水弗憎也;苦洿之家,决洿而注之江,洿水弗乐也。
是故其在江也,无以异其浸园也;其在洿也,亦无以异其在江也。
是故圣人因.时以安其位,当世而乐其业。
夫悲乐者,德之邪也;而喜怒者,道之过也;好憎者,心之暴也。
故曰:其生也。
天行;其死也,物化。
静则与.阴俱闭,动则与阳俱开。
精神澹然无极,不与物散,而天下自服。
故心者,形之主也;而神者,心之宝也。
形劳而不休则蹶,精用而不已则竭。
是故圣人贵而尊之,不敢越.也。
夫有夏后氏之璜②者,匣匮而.藏之,宝之至也。
夫精神之可宝也,非直夏后氏之璜也。
是故圣人以无应有,必究其理;以虚受实,必穷.其节;恬愉虚静,以终其命。
是故无所甚疏,而无所甚亲。
抱德炀.和,以顺于天。
与道为际,与德为邻,不为福始,不为祸先,魂魄处其宅,而精神守其根,死生无变于己,故曰至神。
(节选自《淮南子·精神训》,有删改)注:①埏埴:和泥制作陶器。
②璜:一种玉器,形状像璧的一半。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居人汲水以浸.其园 浸:浇灌 B .圣人贵而尊之,不敢越.也 越:超越 C .以虚受实,必穷.其节 穷:穷困 D .抱德炀.和,以顺于天 炀:熏陶 【答案】C【解析】穷:寻根究源,穷尽。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是故圣人因.时以安其位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 B.⎩⎪⎨⎪⎧ 静则与.阴俱闭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C.⎩⎪⎨⎪⎧ 匣匮而.藏之,宝之至也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 D.⎩⎪⎨⎪⎧夫造化者之.攫援物也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答案】D【解析】D项,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
A项,动词,顺应/动词,因袭,沿袭。
B项,连词,相当于“和”、“同”/介词,相当于“为”、“替”。
C项,连词,表方式/连词,表顺承。
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直接阐述作者修身养性主张的一组是()①其在江也,无以异其浸园也②因时以安其位,当世而乐其业③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④精神澹然无极,不与物散⑤圣人以无应有,必究其理⑥魂魄处其宅,而精神守其根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④⑥D.③⑤⑥【答案】C【解析】①句是用比喻说理,③句说人活着与死去都是自然运行变化的规律,⑤句说圣人用无形的精神来对付有形的物体,这三句均不是直接阐述作者修身养性的主张。
9.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制作陶器的黏土,经过烧制,会变得坚硬起来,性质发生变化,与在地里时迥然不同。
B.作者认为圣人的养生之道讲究不劳形伤神,任何时候都不会超越形体和精神的承受力。
C.精神虽是无形的,可却是每个人最珍贵的宝玉。
珍爱精神之宝,应做到恬适虚静。
D.至高的精神境界是顺从天性,与道融合,与德相依,魂魄安处于形骸之中,精神守护着虚无之本。
【答案】A【解析】A项,说法不合原文意思,文中强调“与其未离于地也无以异”。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苦洿之家,决洿而注之江,洿水弗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形劳而不休则蹶,精用而不已则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