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受北宋王希孟的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的启发,2022年央视春晚创作了舞蹈诗剧《只此青绿》。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古代作画所用的绢丝属于有机物B.作画中的青绿色颜料绿松石CuAl6(PO4)4(OH)8•5H2O中Cu的化合价为+2C.作画所需的墨水属于悬浊液D.舞台上的“云雾”可用干冰来制造【答案】C【详解】A.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有机物,A正确;B.根据化合物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Cu的化合价为x,则x+(+3)×6+(-3)×4+(-1)×8=0,可得x=2,B正确;C.墨水是碳溶于水形成液溶胶,属于胶体,C错误;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制造,D正确;故选C。

2.1972年初,屠呦呦研究小组采用乙醚(CH3CH2OCH2CH3)低温浸取成功分离并结晶出“青蒿素II(后称青蒿素),经测定其化学式为C15H22O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青蒿素是屠呦呦研究小组合成创造的新物质B.青蒿素从物质分类看属于氧化物C.乙醚与乙醇具有相同的分子式D.乙醚低温浸取青蒿素的过程主要涉及物理变化【答案】D【详解】A.青蒿素不属于合成创造的新物质,A错误;B.氧化物是指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含有氧元素,B错误;C.乙醚的分子式为C4H10O,乙醇分子式为C2H6O,C错误;D.乙醚低温浸取青蒿素的过程属于萃取,主要涉及物理变化,D正确;故答案为:D。

3.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下列不属于化学学科特征的是A.以符号形式表征物质B.通过做实验进行科学探究C.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物质D.在不同层面上创造物质【答案】B【详解】化学学科特征的概念是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认识物质、以符号的形式表征物体、在不同层面上创造物质,B选项不符合概念,故答案为:B。

4.下列物质长期暴露于空气中,最终得到的固体成分与其它物质不同的是A.Na2O2B.Na2SO4•10H2O C.Na2O D.Na【答案】B【详解】Na2O2、Na2O、Na与空气中的水和CO2反应,最终得到的固体成分均为Na2CO3,而Na2SO4•10H2O长期暴露于空气中经过风化最终得到的固体成分为Na2SO4,故选B。

5.标准状况下,等质量的①NH3①O2①H2①CO2,所占体积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6.化学科学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下列事例与其作用不相符合的是A.A B.B C.C D.D【答案】B【详解】A.研究新型抗病毒药物是用化学解决医药救治的问题,故不选A项;B.生产农药和化肥,并不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过多使用甚至会导致环境污染,故选B项;C.研究新型电池开发新能源汽车,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可以减少碳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故不选C项;D.研制功能各异的信息材料,主要是电子材料,如光电子材料,可以为电子科技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故不选D项;答案选B。

7.下列物质的转化,能通过加稀硫酸一步反应实现的是①Ba(NO3)2→HNO3①Cu→CuSO4①Cu(OH)2→CuSO4①Fe→Fe2(SO4)3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B【详解】A.①Ba(NO3)2与H2SO4反应方程式为Ba(NO3)2+H2SO4=BaSO4↓+2HNO3,可以一步反应实现,①Cu与稀硫酸不发不应,A错误;B.①可以一步反应实现,①Cu(OH)2与H2SO4反应方程式为Cu(OH)2+H2SO4=CuSO4+2H2O,可以一步反应实现,B正确;C.①不能一步反应实现,①Fe与稀硫酸反应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不能一步反应实现,C错误;D.①可以一步反应实现,①不能一步反应实现,D错误;故答案为:B。

8.为了测定含有小苏打杂质的苏打的纯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达不到实验目的的是A.取样品ag,充分加热得固体bgB.取样品ag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固体bgC.取样品ag与足量盐酸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用碱石灰吸收,质量增加bgD.取样品ag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所得沉淀bg【答案】C【详解】A.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通过加热分解利用差量法即可计算出碳酸钠纯度,A正确;B.二者均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钠,所以ag固体是氯化钠,利用守恒法可计算出碳酸钠纯度,B正确;C.混合物与足量盐酸充分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逸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但会混有水蒸气,即碱石灰增加的质量不是二氧化碳的质量,不能测定碳酸钠纯度,C错误;D.二者都与氢氧化钡反应,因此最后得到的固体是碳酸钡,所以可以计算出碳酸钠纯度,D正确;故答案为:C 。

9.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 .HCO 3-、K +、H +、SO 24-B .H +、ClO -、Ca 2+、Cl -C .Ba 2+、OH -、Na +、SO 24-D .Cu 2+、NO 3-、Na +、Cl - 【答案】D【详解】A .HCO 3-与H +反应,离子方程式为HCO 3-+H +=H 2O+CO 23-,A 错误;B .H +与ClO -能结合生成弱酸HClO ,B 错误;C .Ba 2+和SO 24-结合生成BaSO 4沉淀,C 错误;D .Cu 2+、NO 3-、Na +、Cl -之间能够共存,D 正确;故答案为:D 。

10.酸类物质能够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其水溶液中都含有H +。

下列关于HCl 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酸的共同性质的是A .能与Na 2O 反应生成盐和水B .能与Ca(OH)2反应生成盐和水C .能与AgNO 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答案】C【详解】A .Na 2O 与HCl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a 2O+2H +=2Na ++H 2O ,氢离子参与反应,A 正确;B .Ca(OH)2与HCl 反应离子方程式为OH -+H +=H 2O ,氢离子参与反应,B 正确;C .AgNO 3与HCl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 ++Cl -=AgCl↓,没有氢离子参与反应,C 错误;D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后变红色,D 正确;故答案为:C 。

11.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22.4LNH 3中所含的分子总数为N AB .2mol•L -1的Na 2SO 4溶液中,含有Na +数目为4N AC .常温常压下,14gN 2中含质子总数为7N AD .将1mol 氯气溶于水,则溶液中微粒数n(HClO)+n(Cl -)+n(ClO -)=2N A【答案】C【详解】A .常温常压下,不是标况,不能使用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氨气的物质的量及所含的分子数,故A 错误;B .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硫酸钠的物质的量及所含Na +数目,故B 错误;12.粗盐(含Ca 2+、Mg 2+、SO 24-等杂质)提纯实验中,所选仪器与实验操作不相符的是①研钵①玻璃棒①烧瓶①胶头滴管①坩埚①漏斗①烧杯①蒸发皿①酒精灯①试管A .粗盐研磨溶解:①①①B .去除杂质离子:①①①C .过滤:①①①D .蒸发结晶:①①①【答案】D【详解】A .粗盐研磨时需要在研钵中进行,溶解时需要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搅拌,即需要的仪器组合为①①①,故不选A 项;B .去除杂质离子需要的仪器有试管、胶头滴管、烧杯,即需要的仪器组合为①①①,故不选B 项;C .过滤时需要的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即需要的仪器组合为①①①,故不选C 项;D .蒸发结晶需要的主要仪器有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即需要的仪器组合为①①①,不使用坩埚,故选D 项;答案选D 。

1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A .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 3+2H +=Ca 2++CO 2↑+H 2OB .过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2Na 2O 2+4H +=4Na ++O 2↑+2H 2OC .澄清石灰水与过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Ca 2++2HCO 3-+2OH -=CaCO 3↓+CO 23-+2H 2OD .钠与氯化镁溶液反应:2Na+Mg 2+=2Na ++Mg 【答案】D【详解】A .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aCO 3+2H +=Ca 2++CO 2↑+H 2O ,A 正确;B .过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为222Na O +2H 2SO 4=2Na 2SO 4+O 2↑+2H 2O ,离子方程式为2Na 2O 2+4H +=4Na ++O 2↑+2H 2O ,B 正确;C .澄清石灰水与过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a 2++2HCO 3-+2OH -=CaCO 3↓+CO 23-+2H 2O ,C 正确;D .钠加入氯化镁溶液,钠先于水反应:2Na+2H 2O=2NaOH+H 2↑,再与MgCl 2反应:2NaOH+MgCl 2=Mg(OH)2↓+2NaCl ,总方程式为2Na+2H 2O+MgCl 2=Mg(OH)2↓+2NaCl+H 2↑,离子方程式为2Na+2H 2O+Mg 2+=Mg(OH)2↓+2Na ++H 2↑,D 错误;故答案为:D 。

【点睛】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分为四步,第一步:正确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第二步: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第三步: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第四步:检查方程式两边的元素和电荷是否守恒。

14.某溶液中只含有Na +、Mg 2+、NO 3-、SO 24-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Na +和SO 24-的离子个数比为A .1:1B .2:3C .3:4D .5:2【答案】A 【分析】溶液呈电中性,根据电荷守恒计算。

【详解】设SO 24-离子个数为x ,则1×3+2×2+(-1)×1+(-2)×x=0,解得x=3,N (Na +):N (SO 24-)=1:1,故答案为A 。

15.同温同体积下等质量的CO 和CH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数之比为2:5B .质子数之比为7:5C .压强之比为4:7D .密度之比为7:416.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氢氧化铁胶体的电泳现象说明胶体带电B.可用渗析的方法除去蛋白质胶体中的氯化钠C.明矾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条件下能够达到更好的净水效果D.将FeCl3饱和溶液滴加到NaOH溶液中即可得到Fe(OH)3胶体【答案】B【详解】A.氢氧化铁胶体的电泳现象,说明氢氧化铁胶体的胶粒带正电荷,但胶体显电中性,故A错误;B.离子和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而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所以可用渗析的方法除去蛋白质胶体中的氯化钠,故B正确;C.明矾能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后与水作用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并使之沉降,达到净水目的,然而氢氧化铝具有两性,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所以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条件下失去净水作用,故C 错误;D.Fe(OH)3胶体是利用饱和氯化铁溶液在沸水中制取的,而将FeCl3饱和溶液滴加到NaOH溶液中得到的是Fe(OH)3沉淀,故D错误;答案选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