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科护理学儿童泌尿系统疾病护理

儿科护理学儿童泌尿系统疾病护理


夜间遗尿在小儿常见
1.5岁大多可控制白天排尿 5岁时,15%小儿有夜间遗尿 10岁,5-6% 15岁时,1%,男孩多见
小儿尿液特点
正常小儿尿色淡黄,PH在5-7。 生后2-3天尿色较深,放置后有红褐色沉
淀,为尿酸盐结晶。 寒冷季节尿排出后可出现乳白色沉淀,此
为盐类结晶而使尿液变混。
尿渗透压和尿比重:
新生儿尿渗透压平均为240mmol/L,比重 为1.006-1.008。
1 岁 后 接 近 成 人 水 平 , 儿 童 通 常 为 500800mmol/L,尿比重范围为1.011-1.025。
膀胱壁由三层组织组成,由内向外为黏膜层,肌层和外 膜。肌层=逼尿肌
婴儿 幼儿
学龄前 学龄
正常
少尿
400-500ml/日 200ml/日
500-600ml/日 200ml/日
600-800ml/日 300ml/日 800-1400ml/日 400ml/日
尿量:
新生儿尿量<0.5ml/kg/h为无尿 其他年龄尿量<30-50ml/d为少尿
新生儿肾小球滤过功能低,不能有效的 排除体内过多水分和溶质。
新生儿肾糖阈低,易出现糖尿。
排钠、钾能力均较低。
胎龄36周时肾单位数量达成人水平。 调节能力差,储备能力差。 1-1.5岁接近成人水平。
婴儿髓袢短,尿素形成少,抗利尿激素 分泌不足,浓缩尿液功能不足,大量水 负荷或输液过快易出现水肿和钠潴留。
泌尿系统疾病 患儿的护理
人出生时存在以后消失的反射是
A觅食反射 B握持反射 C角膜反射 D腹壁反射 E吸吮反射
ABE
4个月小儿,在儿保门诊检查,下列哪 些情况表明发育不正常
A前囟未闭
B乳牙未萌发
C头不能抬起
D不能伸手取物
C

E拥抱反射(-)
6个月小儿,关于辅食应该添加下列哪 项食品最合适
低渗性脱水表现为
A.血清钠<130mmol/L B.血清钠130~150mmol/L A C.血清钠>150mmol/L D.血钾<3.5mmol/L E血钾>3.5mmol/L
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应强调
A合理喂养
B经常口服钙片
C经常晒太阳
C
D加强母亲孕期及哺乳期的保健
2岁以内健康小儿腹部触诊扪及肾脏。 肾脏表面分叶,2-4岁分叶消失。
输尿管:
婴儿输尿管长而弯曲,管壁肌肉和弹力纤 维发育不良,易受压及扭曲而导致梗阻, 易发生尿潴留而诱发感染。
膀胱:
位置比成人高,充盈时顶部常在耻骨联合 之上,容易触到。
尿道:
女婴尿道仅1cm,外口暴露而接近肛门, 易受细菌污染。
引起秋冬季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因是
A. 腺病毒 B. 埃可病毒 C. 白色念珠毒 D. 轮状病毒 E. 柯萨奇病毒
口服补盐液的成分下列哪一种不正确 (1000ml溶液)
A.氯化钠2.6g B.枸橼酸钠2.9g C.氯化钾1.5g D.蔗糖20g E.葡萄糖13.5g
关注您的肾脏从现在开始
小儿其最大的浓缩能 力只能使尿液渗透压 浓缩到700mOsm/L, 比重1.020,
浓缩能力
排出 1mmol溶 质时需带 出水
排出1mmol溶质时需 带出1.0-2.0ml水。
成人浓缩能力可使渗 透压浓缩到
小儿 700mOs m/L
1.02.0ml
1400mOsm/L,
成人 1400mOs 0.7ml
排出1mmol溶质时之
m/L
需带出0.7ml水。
小儿排尿特点
93%新生儿生后24小时内开始排尿。 99%在48小时内排尿。 新生儿尿量为每小时1-3ml/kg。
小于1.0ml/kg为少尿。
排尿次数:
出生后最初几天4-5次 1周后增至每日20-25次 1岁时每日排尿15-16次 3岁后减至每日10次 学龄期每日6-7次
男婴尿道虽长,但常有包茎,尿垢积聚易 引起上行细菌感染。
生理特点
肾脏主要的生理功能:
排泄体内代谢终产物 调节机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内分泌功能,产生激素和生物活性物质 主要是通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重吸
收、分泌及排泄。
胎儿9-12周,已形成尿液,主要通过胎 盘完成机体排泄和调节内环境,无肾仍 可存活。
A水果汁﹑鱼肝油
B蛋黄﹑鱼泥﹑米糊
C烂面﹑肉末
D软饭
E馒头片
B
B
儿科门诊设置预诊室,预诊的主要目的 是:
A、测量体温,为就诊作准备
B、及时检出传染病患者,避免和减少交 叉感染
C、遇危重患儿,可及时护送急诊室抢救
D、对需住院者,可由值班人员及时护送 入院
E、给患儿及家属进行咨询服务
处于疾病初发期的儿童,治疗相对比较 容易些;而已发展到尿毒症的儿童,治 疗难度将比成人更大,因而我们必须对 儿童肾脏病引起足够重视。
解剖特点
肾脏:
年龄越小,相对越大。
肾脏长度和重量: 足月儿6cm,24g;成人12cm,150g
婴儿肾脏位置较低,下极低至髂嵴以下第 4腰椎水平。2岁后达髂嵴以上。
E经常口服鱼肝油
母乳喂养儿佝偻病的发病率较牛乳喂养 儿高的主要原因是母乳中
A含钙低
B含磷低
C
C钙磷比例适当
D含维生维素D少
E含酪蛋白多
供应机体能量的食物主要来源于
A碳水化合物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A
E矿物质
婴儿腹泻轻型与重型的主要区别是
A. 发热高达39℃以上 B. 每日大便超过10次 C. 水,电解质明显紊乱 D.大便呈蛋花汤样或水 E.恶心,呕吐,纳差
排尿控制(脊髓反射----脑干-大脑皮质)
一般至3岁左右。 1.5-3岁:尿道外括约肌和会阴肌 3岁后:膀胱逼尿肌收缩
不稳定膀胱 白天尿频、尿急,尿失禁和夜间遗尿
排尿控制:
3岁建立脑干-大脑皮层控制,能控制排尿。 3岁以后仍保持尿道外括约肌和会阴肌控制,
而不通过膀胱逼尿肌,则出现不稳定膀胱。
儿童正处于成长期,身体各组织器官都 未发育成熟,易受到疾病的侵扰,肾脏 病病初期可以完全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 显,不能引起患儿家长的重视,而肾脏 的代偿功能极其强大,即使肾脏功能已 经损失50%以上,患儿仍可能没有任何 症状。
相当多的肾脏病儿童没有及时就医、延 误治疗,导致病情迁延,反复发作,最 终演变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