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岔铺设技术交底

道岔铺设技术交底

8、轨距、支距调整的技术要求为:
(1)轨距:尖轨尖端、直线尖轨刨切起点处为(1 435±1)mm;
(2)支距:直、曲尖轨距端支距偏差为±1mm。
尖轨尖端的缝隙为≤0.5mm,尖轨其余部位为≤1.0mm;心轨尖端缝隙为≤0.5mm,其余部位为≤1.0mm;顶铁与尖轨、心轨的轨腰间隙为≤1.0mm。
滑床台板坐实坐平,牵引点前后各一块垫板与台板的间隙为≤0.5mm;其余部位为≤1.0mm,不得连续出现缝隙;道岔水平为≤2mm;导曲线不允许有反超高;道岔高低为≤2mm。
(3)定出直股最后一根岔枕位置(里程与中线偏差不超过2mm)。以第一根后最后一根岔枕为基线摆放岔枕。用钢尺控制,调整岔枕间隔,不得以岔枕间距累积测量,要特备注意牵引点处岔枕间距,
一般情况不得小于设计尺寸,可动心轨第一牵引点岔枕间距可按+5mm摆设,且只允许后一根岔枕后移。
(4)方正岔枕,以第一根岔枕为基准方正岔枕,应与调整岔枕间隔一并进行。岔枕定 位以直股外侧第一个岔枕螺栓孔为基准拉线确定,岔枕方正应采用两把长尺平行放置,按岔枕间距找正。
2、施工方法
铺设无缝道岔
测量放线:对道岔的岔头、岔心、岔尾三点位置进行测量定位。
散布岔枕:
(1)散布轨枕前应进行挂线,将岔前、岔心、岔尾三点用线绳放出基线,作为布枕的横向基准线;然后采用16t吊车配合人工进行布枕,
摆放轨枕顺位为从前至后安顺序摆放,
(2)根据岔前点选好方向,确定第一根岔枕的位置和方向。
交底人/时间
复核人/时间
接收人/时间
≤0.5
8
尖轨跟端非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开口距离
±1
9
尖趾距离
±1010ຫໍສະໝຸດ 可动心轨辙叉咽喉宽±3
11
轮缘槽宽度
(正1负0.5)
12
动程(尖轨、可动心轨)
±3
13
道岔头、尾接头想错量
≤15
14
岔枕间距、偏斜
±20
15
尖轨尖端向错量
≤10
四、安全注意事项
1、在进行岔料及岔枕吊卸时,吊车伸臂下不得有作业人员。
拆除可动心轨辙叉组件中包装用件(固定心轨位置的包装暂不拆除)。
确认垫板组件安装良好。
吊运可动心轨辙叉组装件,采用人工搬运时,注意不要突然下落。
调整并确认可动心轨辙叉位置,并与岔枕连接。辙叉组件的垫板位置及方向在道岔制造厂内已经调好,没有特殊情况应以辙叉组件垫板确定岔枕位置及间隔。
安装直股普通垫板的轨距块及弹条Ⅱ型扣件系统,达到连接及扣压作用,但不要紧定;在此期间要做好直股方向和道岔全长的确认工作,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进行调换或磨修。
安装外侧Ⅱ型弹条。
弹性夹扣压到位。
确定基本轨的方向及岔枕方正,尽量不采用缓冲调距块调整。
紧定岔枕螺栓及型弹Ⅱ条扣件系统。
重新确认直基本轨前端位置、方向、岔枕间距及方正。
固定转辙器部分岔枕。
摆放曲基本轨及直线尖轨组件,注意前端与直基本轨端头的方正与位置。摆放顺序及要求同直基尖轨摆放。
摆放直股钢轨。
(3)可动心轨辙叉组件安装
放置轨下橡胶垫板与铁垫板承轨面上。
组装道岔扣件垫板时严格区分不同使用部位的静刚度、左右开向、及安装方向;确认钉孔对中,并按标记位置确定内外股摆放方向正确后,才可用螺栓连接垫板和岔枕;垫板组装时,保持岔枕位置及方向不变。
(2)基尖轨组件安装
先摆放直基本轨及曲线尖轨组件。
确认跟端支距垫板状态良好,拆除垫板防护罩。
焊接及打磨:钢轨焊接及打磨应严格按照铝热焊接工程施工已下发的作业指导书和技术交底进行施作。
精细整道及精调:道岔焊接完成后,待正线轨道单元焊完成,线路放散锁定前与正线同步进行精细整道调整
三.质量验收标注
1、道岔轨面高程、水平、高低满足规范要求
2、道岔轨向直股远视顺直,侧股远视圆顺满足规范要求。
3、道岔中心与设计中心允许偏差±5mm。
“现场预铺插入法”即在有预铺条件的地段,道岔区先用临时轨道过渡,并进行上砟整道。在道岔施工前,在道岔一侧或附近搭设高速道岔的预铺台位,利用汽吊配合卸料和组装道岔,检查道岔各部分几何尺寸满足要求后,然后进行道岔内部焊接,拆除道岔区轨排及线路,摊平道砟,利用滑轨和滑轮将道岔横移(纵移)滑入岔区,补充道砟进行整道,检查并精调道岔,使道岔各部分几何尺寸均达到要求,最后进行道岔与两端长钢轨之间的锁定焊接,从而完成有砟道岔的铺设。
1、施工程序
(1)无缝道岔铺设(原位铺设)
测量放线→布设岔枕→铺岔准备→铺设道岔→上砟整道→检查整修→道岔焊接→放散锁定→道岔整理→钢轨打磨→检查验收
(2)无缝道岔铺设(现场预备插入)
测量放线→搭设预铺平台→布设岔枕→铺岔准备→铺设道岔→上砟整道→检查整修→道岔焊接→放散锁定→道岔整理→钢轨打磨→检查验收
方枕及摆放扣件:钢轨连接完成后,用50m大钢尺丈量道岔连接钢轨有效长度,不符合要求时,进行调整使其达到轨缝要求,符合要求后采用直股长尺定位、曲股方尺方线方式进行岔枕间隔的标定方枕。方枕完成后按图纸要求进行摆放扣件。
组装、检查及整理:道岔组装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底部垫板螺旋道钉及扣件螺栓在上接前应先涂抹黄油以做防护。道岔紧固螺栓扭矩为:100~120N.m,II型弹跳扣件扭矩100-140N.m;组装完成后检查道岔各部几何尺寸并做好记录。对超标部位及时进行整改,直至合格。同时要求对施工中遗留或废弃的道岔箱绑带等杂物进行及时清理,以确保后续上砟养路达标工序正常进行。
4、《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3-2003
5、《铁路轨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305-2009
二、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
本站场道岔铺设采用“原位铺设法”和“现场预铺插入”施工。
“原位铺设法”,在道岔设计位置直接摆放岔枕,组装道岔,道岔拼装完毕检查道岔几何尺寸满足要求后,用压机抬起道岔进行上碴整道,然后进行岔内铝热焊接,检查并精调道岔,使道岔各部分几何尺寸均达到要求,最后进行道岔与两端长钢轨之间的锁定焊接或连接,从而完成有砟道岔的铺设。
4、道岔焊接:焊接岔内钢轨接头时应按客运专线铁路钢轨焊接的有关要求执行。按设计顺序焊接,焊接完成后应检查焊好的接头,并打上焊接标记,填写焊接记录报告。道碴两端无缝线路焊接应在道床基本达到稳定状态、轨面高程、轨向和水平已基本达到设计标准时,方可焊接。
5、调整岔枕水平,要求相邻岔枕顶面高差不超过2mm,所有岔枕顶面高差不超过5mm。
序号
检 验 项 目
允许偏差(mm)
1
道岔方向
直线(10m弦量)
4
导曲线之距
±2
2
轨距
尖轨尖端
±1
尖轨跟端
±2
其他部位
正3负2
3
尖轨尖端至第一牵引点与基本轨密贴
缝隙≤0.2
4
尖轨其余部分与基本轨密贴
缝隙≤1
5
心轨尖端460mm范围与翼轨密贴
缝隙≤0.5
6
心轨其余部分与翼轨密贴
缝隙≤1
7
顶铁与尖轨或可动心轨与轨腰的间隙
2、汽车吊组配备专用吊具吊装道岔钢轨件。吊装从前至后依次完成,每段吊装顺序按照先直向后侧向,先外股后里股进行。
3、钢轨件组装前对钢轨质量进行检查,严格控制钢轨弯曲(包括高低和水平), 若有较大质量差异应用顶调设备预先进行调整。
4、钢轨严格按照厂内标记的接头顺序和设计预留轨缝值进行。轨缝允许偏差±2mm,钢轨长度累积偏差,不得超过整体要求,道岔全长允许偏差为±10mm,必要时进行磨头处理。
(1)安装垫板
安装弹性铁垫板,并使轨底坡朝向轨道内侧,螺栓孔中心与预埋绝缘套管孔对中。
选择适当型号的缓冲调距块安放到弹性铁垫板的复合定位套内,缓冲调距块有四个沟槽面朝下,并保证其下表面与复合定位套下表面齐平。
将盖板安放在弹性铁垫板上,装有橡胶垫圈一面朝下。
选择适当型号的垫板螺栓,套上弹簧垫圈,并将螺纹部分涂满铁路专用油脂,穿过盖板旋入预埋绝缘套管中。
6、辙叉趾端(直向)距基本轨前端定位,偏差不超过2mm。以辙叉垫板孔为准适当 调整岔枕位置。当辙叉垫板孔位与轨枕钉孔位置相距较大时,应及时向厂家反映,不得擅自拆移辙叉垫板或强行拨枕。
7、组装道岔扣件垫板时严格区分不同使用部位的静刚度、左右开向、及安装方 向;确认钉孔对中,并按标记位置确定内外股摆放方向正确后,才可用螺栓连接垫板和岔枕;垫板组装时,保持岔枕位置及方向不变
轨吊入垫板承轨槽,注意后端滑床垫板入槽困难,可拆下前移,依次安装。因跟端固定垫板支距已在厂内完成调整,所以不应采用拆卸跟端垫板方式安装。
基本轨前端位置,确定基本轨方向。
滑床垫板上的轨距块,注意按设计号数安装;但不要锤击砸入。
拨基本轨,使基本轨处于与轨距块密贴状态。
安装弹性夹到扣压位置,但不要抬起后端(使弹性扣压上基本轨,但不施加扣压力)。
技术交底书
工程名称
兰渝铁路LYS-14标铺架工程
施工单位
中铁十局兰渝铁路LYS-14标十一分部
施工部位
道岔铺设
交底时间
2012.10.8
道岔铺设施工技术交底
一、编制依据
1、兰渝铁路LYS-14铺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时速250km/h客运专线铁路60kg/m钢轨单开道岔铺设图
3、《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05
(5)粗调高低,对高低差明显的岔枕进行粗调。
(6)调整时严禁用撬棍插入岔枕扣件螺栓套管内撬拨岔枕。
(7)核实岔枕摆放间隔、方正及全长。
(8)吊摆岔枕时应严格按照道岔铺设图纸进行摆放,吊索采用布带或专用吊具进行。
吊上钢轨:钢轨吊摆放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所标注的钢轨位置进行摆放连接,并按要求预留好轨缝。道岔中部焊接部位轨缝按设计预留8mm,连接采用断轨急救器,兰渝正线及遂渝二线道岔岔头前后过度采用大约12.5m新轨进行连接,接头预留24+1mm轨缝,为避免接头在工列运输过程中碾压损坏,轨缝处夹一24mm的轨头,并用断轨急救器连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