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音乐评价

小学音乐评价

栗胜路小学音乐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音乐课程标准为主体,贯彻新课标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眼于音乐教学的活动性、开放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完成科学的、开放的教学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评价目的
通过正确多方位评价,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度和成绩,鼓励并支持孩子进一步学习。

以新课程为标准,着重从全面发展或富有个性和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从多方位灵活对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方面做出评价。

三、评价对象
一至五年级
四、评价方式
每位学生的音乐天赋、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在评定学生音乐成绩时:一要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二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三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的条件做出公正合理的综合评定。

低年级:
1、学习态度
学习情感、兴趣、及参与度。

按照平时记录的课堂纪律,歌曲学唱情况,小乐器演奏能力,欣赏表现,创编能力,课堂乐器演奏能力,
音乐知识学习运用能力等综合评定。

具体指每课或每教学阶段教师对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的即时性评价活动,累计各种奖项(小笑脸)标准师自定(40%)
2、基础知识
对本学期音乐知识的掌握。

用问答的形式进行考核。

(10%)
3、基本技能
演唱、表演能力(50%)
(1)、用正确的姿势、自然、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音乐;
(2)、以表演唱形式演唱学过歌曲,要求背唱;
(3)、能够在唱歌或是聆听音乐时做即兴地律动或动作;
(4)能选择简单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特长表演:“个人才艺展示”
它指在校外教育活动所接受的艺术学习,如:二胡、笛子、钢琴、电子琴、小提琴、舞蹈等这些学生可在综合素质表演中可以酌情加分。

中高年级:
1.评价内容:
(1)自选内容:
指这个学期所学的歌曲,自己选择最喜欢和擅长表现的一首歌曲来作为考试曲目。

(2)平时表现
是指每课或每教学阶段教师对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于评价、累积各种奖项(如:音乐演唱星、
音乐才艺星、音乐创造星等评价奖励)。

(3)笔试内容:
本学期课本上乐理知识的评测,以试卷形式考核。

高年级:
4、评价标准:
学期终结评价是目标达成评价,主要是总结、了解学生一学期或学年在学习过程中行为形成、能力培养、知识掌握等,它包括课堂练习、纪律、学习情感态度等,这一评价一定要和平时的综合素质形成评价和教材最后的期末测试相互结合起来。

此评价方案为“小学生音乐学习评价方案”中终结性评价的内容,原学生自评、互评师评内容和要求不变。

(1)自选内容40% 平时表现30% 笔试内容30%
特长展示加分
(2)评价分A、B、C、D四个等级,90分以上为A,80-89分为B,70-79分为C,60-69为D。

(3)本评价总分为110分,“音乐特长”作为加分。

经过测试一年级:A占80% B占18% C占2%
二年级:A占70% B占24% C占5% D占1%
三年级:A占75% B占20% C占4% D占1%
四年级:A占80% B占15% C占4% D占1%
五、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1、音乐的实践与创造活动是音乐学习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进
行音乐练习的基本方式。

要让学生投身于“听、动、演、赏、创”等音乐学习的综合实践,注意让学生参与音乐实践和创造的活动中,获得对音乐的各种体验,挖掘与发展他们的音乐潜能。

2、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导入是引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及热情的导火线,也是学生体验音乐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步骤。

良好的导入会使学生从上课之初就被深深吸引。

3、让学生动起来的教学过程,音乐课要生动活泼,必须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光靠老师能说、会唱、会跳让学生动起来,不能闲着,要说动,那可动的内容可真不少。

总之,音乐学科教学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教学评价,有效的促进学生发展,激励老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全面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