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散步)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观察时间段
观察对象
新人教版七年级学生
授课内容
《散步》
观察点
教学过程客观描述
教学实施优缺分析
教学行为调整建议
一、课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创设)
播放《常回家看看》歌曲,学生边听歌,边欣赏画面。听毕,教师深情吟咏:家是港湾,为我们遮蔽一生的风雨;亲情是甘泉,给我们的心灵以滋润,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的家,陪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们家浓浓的亲情。(板书文题)
1、从中国众多小的故事中切入,拓展,理解本文传递的“孝”的文化精髓;
2、比较地震发生前后农村老人的待遇,说明当前“孝”的缺失。
三、知识概念掌握后的应用与展示(学生表达、展示的问题选择和活动组织)
我们品味了本文生机蓬勃的意境美,下面我们来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这个句子虽然不是写景,但我喜欢)
1、展示“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猜猜老师喜欢它原因?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读,我也仿佛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许多道理,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以上两个问题。)
2、反馈、点评、小结:(1)我们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归结为“和美”(板书)
1、讨论的时间占多了,理性思考的时间少了;
2、从家庭成员的亲情中感受人伦的欢乐,更深切的理解中国的孝文化。
2、(3分钟)反馈、形式: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清新淡雅。
内容:生生不息(如果我们写作增添亮色)
3、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还有很多,请画出来(每组看两段,找到一句即可举手)
4、(3分钟)深情赏读:领读—跟读,评价。
当我们闭上眼睛,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便呈现在我们面前,是谁在日落昏黄时,倚在窗前焦急地盼我们归家,又是谁在我们出门时,仔细叮咛;当然是我们的父母。
1、拓展运用,帮助学生深切领会浓浓的亲情。
2、从生活中理解语文,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生活。
3、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本质相等。
四、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与调整(学生学习反馈的引导确定和教学调整)
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脚”、“洗衣”、“梳头”等)
用三次作文进行本单元对家庭生活多角度表现;从一件事到三件事,字数从200字到500字。(单元结束,效果较好)
5、(4分钟)仿写:“爸爸妈妈是_______;我是_______。”
(“和美”的家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需要我们用责任去支撑。)
6、(5分钟)朗读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义。
1、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清新淡雅。
内容:生生不息为我们写作增添亮色
3、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还有很多,请画出来(4、深情赏读:领读—跟读,评价。
(Hale Waihona Puke 1、音乐最能撞击人们的心灵,通过这样的导入更容易让学生融入爱的氛围,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热情。
2、抓住学生情感的共鸣适时导入,便于进入角色
1、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家庭成员;2、选择1
-2件事分享给同学。
二、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深化(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过程)
读文生情整体感知(8分钟5+3)
1、配乐朗读,思考:(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