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八年级信息技术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八年级信息技术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学员单位
隆坊中学
观察时间段
2:20---3:00
观察对象
苏文军
授课内容
巧用滤镜造风雪
观察点
教学过程客观描述
教学实施优缺分析
教学行为调整建议
一、课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创设)
根据书上情境,展示原始图片或成果图,揭示本节课的主要任务:
1、图层概念的理解。
2、造雪花。(点状化)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比较差一些,对知识理解能力不够,所以更应该尽量将知识具体形象化会好一些。
三、知识概念掌握后的应用与展示(学生表达、展示的问题选择和活动组织)
学生自己制作校园雪景
漫步照片的处理。
仅停留于课本知识,不能进行拓展
组织学生多做一些练习,对于点状花半径,动感模糊角度参数值理解
四、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与调整(学生学习反馈的引导确定和教学调整)
注意:新建图层、重命名图层、复制图层、删除图层。
造雪花:要求学生按照书上内容一步一步进行参数设置,理解其含义。
总结概括造雪花步骤。
教师演示让雪花飘起来,让造出来雪花变大样子,组织学生从课本上找出操作步骤。
在完成“图层”“造雪花”和雪花飞起来的学习中,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教师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和学习。积极主动,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让雪花飞起来。(动感模糊)
语言表达不流畅。学生普遍对图层概念理解不清,对于PS中图像的分割为很多图层的之后叠加。
多练习,积累经验
二、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深化(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过程)
1、利用准备好的叠加画,和PSD图片相比较,理解图层。
2、图层的功能性特点:(操作演示)
3、图层的次序性:(拖动图层来回游动,让学生观察变化)
使用生动的语言设置各种问题和练习诱导学生追踪事件整个环节。叠加画、成果图、原始图对比会引起学生注意力和好奇心。
学生太心急,直接上机操作,错误较多。
应在15分钟内讲完重点,更多学生分层次,建立小老师帮助更多学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