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训练【专题10】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含答案)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训练【专题10】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含答案)

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难度哲学及其派别1、2、3 易、中、中世界的本质4、5 易、中意识的本质与作用6、7、8、9 易、易、易、中求索真理的历程10、11、12、13、14 中、中、中、难、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浙江六市六校联考)现代社会,流言、谣言借助络迅速传播,不仅会困扰人们的判断和选择,甚至会引起社会混乱,影响社会稳定。

要不被流言和谣言捉弄,首先需要对它们进行科学的鉴别,所以古人说“流言止于智者”。

从哲学角度看,这里的“智者”首先是指( )A.善于用理性论证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人B.善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思考问题的人C.坚持用辩证法的思想方法求证问题的人D.坚持用唯物主义思想方法分析问题的人解析:D 所谓的“智者”,就是能够运用正确的哲学思想和方法思考的人。

D符合题目要求。

A、B、C 从某个方面对“智者”进行了说明,但只是说明了其中的一个方面,与D相比,都不能全面地概括出“智者”的特点。

2.(2018天津五区模拟)下面漫画表明( )A.存在决定思维B.世界统一于物质性C.思维反作用于存在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解析:A 不管是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还是吃饱后生出无数烦恼,都说明存在决定思维,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不符,故选A。

3.(2018衡水中学一调)熊猫是我国的国宝。

世界上有棕色熊猫吗?有人说:“没有,因为我至今只看到过黑白熊猫,从未见过棕色熊猫。

”下列说法与这种作判断的方式一致的是( )①事物是感觉的集合②事物是理念的影子③世界是不可认识的④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解析:A 因为未见过棕色熊猫,就否认世界上有棕色熊猫,是一种典型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的唯心主义观点,①②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故选A。

③属于不可知论,④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均不符合题干要求。

4.(2018河南适应性测试)中国古人不但讲“天人相分”,还强调“天人合一”。

庄子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周易》提出“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

这些观点对于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哲学启示是( )①利用自然首先必须改造自然②要在人与自然的对立中把握统一③改造自然要保持自然的原貌④利用自然要承认自然的客观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D ①说法错误,正确的说法是利用自然首先必须尊重自然。

③说法错误,改造自然不是要保持自然的原貌。

②④符合题意,故选D。

5.(2018浙江六市六校联考)漫画《冬天: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既要分析事物的偶然联系,也要分析必然联系②既要看到事物的现象联系,也要看到事物的本质联系③既要看到静止的相对性,又要看到运动的绝对性④既要重视客观条件,又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B 漫画的题目和图中内容表明,认识事物要通过事物的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认识事物还必须在发展中把握事物,既要看到“枯萎的外表”,也要看到“强大的内心”,看到冬天过后的生机。

②③符合题目要求。

材料中没有“偶然联系”相关的内容,①不选;材料中没有“人”的因素在其中,不能体现④中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6.(2018青岛检测)2019年3月,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宣布,先前探测到的新粒子确系希格斯玻色子;4月,美国科学家宣布探测到多余的正电子,可能源自宇宙中的暗物质;11月,“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首次发现了源自太阳系外的超高能中微子。

这些科学发现共同佐证了( )A.人类可以穷尽对世界的认识B.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C.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D.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解析:B 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

A中“穷尽”说法错误;材料表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符合题意。

C、D在材料中未体现。

7.(2018浙江六校二次联考)研究发现,大部分普通情绪会引起强烈的身体感受,不同情绪在身体上形成的感受图形各不相同。

然而,不管是西欧人还是东亚人,人们的身体情绪图却表现出跨文化的一致性,这显示情绪及其相应的身体感受有着共同的生理基础。

这一发现佐证了( )①西欧文化和东亚文化存在着共同的物质基础②意识能够能动地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和过程③意识活动主动创造性是人能认识世界的基础④不同的人的情绪运动中存在着普遍性的规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C 材料显示不管是西欧人还是东亚人,人们的情绪及其相应的身体感受有着共同的生理基础,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的知识,故排除③;大部分普通情绪会引起强烈的身体感受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故②正确;不管是西欧人还是东亚人,人们的身体情绪图却表现出跨文化的一致性,说明运动的规律性,故④正确;故答案选C。

8.(2018金华十校联考)浙江大学提出了一种可见光波段多边形“隐身衣”的设计方法,并研制出一种六边形柱状“隐身衣”,虽然该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对“隐身衣”从想象走向实用起到了促进作用。

这表明( )①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能够正确预测未来②科学创造往往需要科学幻想的激发和推动③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将科学幻想直接变为现实④科学幻想向现实转化要受实践水平的制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D “从想象走向实用”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②符合要求;“隐身衣”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说明“从想象走向实用”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④符合要求。

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如果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可能正确预测未来,但也存在相反的情况,所以①不准确;③中的“直接变为现实”说法不正确。

9.(2018浙江冲刺)舟山作为中国第四个国家级新区,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支持,借助优越的地理条件,坚持多元化的海洋发展战略,提前一个季度实现了2019年的经济目标。

这表明( )①从实际出发才能使主观符合客观②社会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推动作用③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才能促进事物发展④综合思维是正确改造客观世界的基础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C 提前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条件是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支持,借助优越的地理条件,坚持多元化的海洋发展战略。

这说明从实际出发、在事物的各种联系中把握事物,有利于事物的发展,①③符合题意。

社会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因此②不正确;正确改造客观世界的基础是社会实践,④不正确。

10.(2018杭州模拟)与下边漫画所揭示的哲理相吻合的俗语有( )①要知梨子味,需得亲口尝②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③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④空谈水之泡沫,实行金之点滴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D 漫画中的内容是两个人同时看到了挂在树上的果子,一个在树下苦思冥想,一个却回去找来了上树的梯子。

后者取得了成功,摘到了果子。

这幅漫画旨在说明“想”与“做”的关系,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③④与漫画寓意相符合。

①强调的是“亲自”参加实践,与漫画强调的重点不一致;②中观点强调对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体现认识的反复性和复杂性,不符合题意。

11.(2018嘉兴二模)受复杂月面环境的影响,中国首辆月球车“玉兔号”的机构控制出现异常。

虽经地面科研人员的检修,“玉兔号”月球车已全面苏醒,但是机构控制异常的原因仍有待进一步排查。

这表明( )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②对于客观事物的联系人们无能为力③自在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认识总要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C “玉兔号”月球车的“异常”和“全面苏醒”说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①正确;“玉兔号”月球车的问题说明了人的实践水平制约着人们的认识发展,④符合题意。

②中的“无能为力”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观点错误;材料中的“玉兔号”是人为事物,③不选。

12.(2018浙江六市六校联考)在我们以往的印象中深海是一片黑暗、寂静与荒凉,随着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近两年的不断深潜,从深海带回了海底蜘蛛蟹等诸多生物,人们认识到深海也充满生机。

这表明(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②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断超越历史条件的制约④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解析:D “蛟龙号”深潜成功,使人们改变了以往对深海的认识。

“认识到深海也充满生机”,这表明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可以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认识,逐步揭开一个又一个的世界之谜,符合题意的是②④。

①中的认识决定实践观点错误;③中的认识超越历史条件的制约说法不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计52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忽视到初步认识,再到提升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知发展过程。

新中国成立之初,受物质匮乏等条件的影响,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强调征服自然;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建设遭遇严峻挑战。

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保形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材料二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国东南沿海Z市把建成“更加宜居宜业、更具魅力活力的田园城市、生态之城”,作为城市建设规划目标,出台《Z市生态城市建设“十二五”规划》,提出要运用生态经济、环境经济和循环经济理论,深入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与持续发展,着力生态环境改善、生态产业发展、生态文明进步,建立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生态城市建设机制,至2018 年建成创业创新、又富又美的国家级生态城市。

(1)联系材料一,结合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过程,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

(9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的知识,说明Z 市出台的《Z市生态城市建设“十二五”规划》的合理性。

(7分)(3)生态文明建设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试分析公民应如何通过参与政治生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12分)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政治、哲学等知识的运用能力。

第(1)问考查追求真理等知识。

一是注意在规定范围内调动知识,不能超出要求;二是注意结合材料信息调动知识,如人类对生态文明认识的发展与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相关——实践是真理发展的基础,人类对生态文明认识的发展及受条件影响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第(2)问考查主观能动性和规律客观性等知识,解答的关键是结合材料信息,从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两个角度组织答案。

第(3)问考查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有关知识。

公民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从公民的政治权利、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等角度进行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