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3年粤教语文必修2课件:第二单元第8课歌词四首
2013年粤教语文必修2课件:第二单元第8课歌词四首
气概(ɡà . i) 海螺(luó . )
磅礴(pá bó .. nɡ ) 哺育(bǔ) .
熬过(á o) . 熬 熬白菜(āo) .
二、字形辨认
气ɡà i(概) 愤kǎi(慨) i(溉) 灌ɡà pá nɡ(磅)礴 臂bǎnɡ(膀) pānɡ(滂)沱 煎á o(熬) á o(遨)游 o(翱)翔 á
《弯弯的月亮》运用了顶针、比喻、比拟、拈连等
修辞格式。这首歌词最令人称道的是词作者在歌词 的第一和第二部分运用的顶真手法,将一幅故乡的 美景图徐徐展开,抒发了悠长不绝的思乡之情,令 人充满期待,令人回味无穷。
随堂练笔
在《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这首歌词中有:“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 河。五千年的文化是生生不息的脉搏,提醒你,提 醒我,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请仿照这段文 字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特点,另写一组语句,表达民
思。这首歌较前三首对祖国家园的赞颂、依恋,更
多了一层思考。
[细剖· 深析] [楼主]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它流域广阔,资源丰富,历
史文化悠久,历来被认为是华夏文明的另一个重要 发祥地,也享有“母亲河”之誉。作为专题片《话 说长江》的主题曲,《长江之歌》具有哪些特点? 为何能引起人们的广泛传唱?
[沙发]
3.《那就是我》选取哪些意象表现对故乡的思念? 【提示】 以“小河”、“水磨”、“炊烟”、“
牛车”、“渔火”、“海螺”、“明月”等意象勾
勒出故乡的形象,以“浪花”“竹笛”“风帆”“ 山歌”等意象表现“我”与“故乡”不可分割的血 肉联系,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4.《弯弯的月亮》的主旨是什么?
[三楼] 这首歌词气势宏大,配以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
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单个
小节之间的旋律跳跃使曲调跌宕起伏,更是突出
了长江一泻千里蜿蜒奔腾的非凡气概。尤其是歌
词的结尾,贴切而不落俗套,传神而意蕴深远。
写作素材积累
技法借鉴 《长江之歌》运用了比拟、比喻、夸张和对偶等修 辞格式,将长江比作一位气概非凡的母亲,用第二 人称直接抒发对母亲的深深的赞美之情。对仗工整, 结构整齐。
族自豪之情。
素材积累 1.课内素材开发
健康、美好的歌曲,不仅能陶冶情操、娱乐身心,
还能启迪思想,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本课所
选歌词都是表达对祖国和对故乡的赞美热爱之情的。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 / 静脉是长城, 动脉 是黄河 / 五千年的文化是生生不息的脉搏 / 提醒 你,提醒我 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用独特
又汇作一滩。在突然放宽的高原平地上恣肆流奔。
它一路向前,来到三秦。也曾在山涧奔腾咆哮,也 曾与一条河你清我浊各自分流,也曾浮载过《诗经》
里的秋风落叶,也曾在桥头驿边把晓风残月送往他
乡,也曾为自己的走向千回万转穿过绕过群山,可 当黄河轻轻地一扭身汤汤流来的时候,它便别了长 安带着唐诗汉赋,像鳝鱼一样径直游进了血色的黄 河。那是牵动群山万水的大河奔流,顺手牵走了这
沉默也是歌,/ 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再次 强调了中国人的民族凝聚力是深沉的,中国情结是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最真实的情感,其原因就是“我
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
[适用话题]
本课所选歌词适用于“爱国”“民族团结”“故乡
”“思念”等话题或材料作文中。
2.鲜活素材速递 “苏珊大叔”秒杀旭日阳刚
谁是现在最红的农民歌手?如果你的回答是“旭日
(2)《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的作者叶佳修, 台湾 ______花莲人,著名音乐人。创作了很多被广 泛传唱的音乐作品。
陈晓光 (3)《那就是我》的作者晓光,原名_______,
1948年生,文化部副部长,词作家、诗人,代表
作有《在希望的田野上》、《那就是我》、《采
蘑菇的小姑娘》等。
(4)《弯弯的月亮》的作者李海鹰,1954年生,广
《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运用了比喻、对偶等 修辞格式,将千万个中国人凝聚成一个长城是静脉、 黄河是动脉、五千年的文化是脉搏、经历过无数的 风雨和逆境也屹立不倒的大中国的形象,语言大气、
洒脱、情感深沉。
《那就是我》主要运用了比喻和比拟等修辞格式, 把自己比作微笑的浪花、吹响的竹笛、行驶中的风 帆和远方飘来的山歌,把故乡美好的事物和自己真 挚的感情紧紧地融合在一起,抒情含蓄、动人。
四、词语释义 清除,洗涤。 ①荡涤:____________ ②磅礴: 广大无边的样子;气势盛大的样子。 〈书〉形容水面广阔,也用来形容气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宏大。 ③泱泱: 一代接一代,永不停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④生生不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1)《长江之歌》的作者胡宏伟, 1953年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大校军 衔,国家一级编剧,当代词作家。 1978年起从事专业歌词创作,代表 中国共青团团歌 长江之歌 作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等。
农民歌手”,“我是大明星”版的苏珊大叔,“中 国星光大道”版的旭日阳刚。“大衣哥”朱之文一 出山,马上被网友称为中国版“苏珊大叔”,不知 他是否能“复制”英格兰的苏珊大妈的成功之路, 红透半边天,然后出自己的专辑,进入演艺圈。不 过看看“大衣哥”的成名经历,跟苏珊大妈倒是真 的很像。苏珊大妈参加完《英国达人》后,视频被 网友放到youtube上,立即在网络上大红个网址,700多个视频。 (节选自《东南快报》)
6.《弯弯的月亮》美在何处?那穿透胸膛的忧伤
来自何处?
【名师点拨】 这首歌首先美在感情:感情上,美 好的回忆中夹杂着淡淡的忧伤。其次美在修辞:比 喻、顶针、拈连等修辞的使用,更好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再次美在语言:语句琅琅上口,配上舒缓
的旋律,抒情色彩浓郁。故乡是宁静美好的,然而
故乡又是封闭落后的。这忧伤来自一种对现实的反
三、词语辨析 (1)雄伟· 雄壮 雄伟:雄壮而宏伟,多从气魄、气势的角度形容建
筑物、自然景物、人、蓝图等。
雄壮:只指气魄、声势强大,多以气魄、声势的角 度形容声音、歌声、诗篇、队伍等。 雄伟 例:我们有_____的高山,宽广的草原和波浪滚滚的 雄壮 大河。我们用_____嘹亮的歌声歌唱我们的祖国。
(2)辛勤· 辛劳
辛勤:着重指勤恳,常形容人、工作、劳动、成果 等。多用于书面语中。 辛劳:着重指劳累。常说“不辞辛劳”。单用的情 况较少。 辛劳 例:袁隆平不畏_____,不怕艰难,通过自己的 辛勤 _____工作,带给了人类一个温饱的世界。
(3)哺育· 养育
哺育:喂养。也比喻培育。 养育:供给生活所需,使生存、成长。也专指对年 幼者的抚育、教养。 哺育 例:①滚滚长江,_____了华夏儿女。 养育 ②我们不能忘记父母的_____之恩。
东中山人,音乐人。代表作除《弯弯的月亮》外, 我不想说 还有电视剧《外来妹》的主题歌《_________》、
走四方 电视剧《一路黄昏》的主题歌《_______》等。
2.资料链接 音乐文学 歌词是歌曲中的文学部分,又称_________。现代 诗歌与流行歌词有许多相通之处,二者从很多方面 突破了传统格律的限制,形式和内容都更自由。从 本质上讲,歌词也具有诗所具有的艺术特质、表现 技法和情感特征。但它和诗之间还是有着很大的区 别。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歌词为了能够配上曲子唱, 在结构、语言、韵律等方面要受到音乐旋律的影响 和制约,同时它又反过来制约和影响着旋律。所以 歌词相对于现代诗歌而言,自由度要小很多,不能 随心所欲,海阔天空地写。而且语言要求通俗易懂, 音韵和谐。
阳刚”,那只能说明你落伍了。告诉你,现在最红 的农民歌手是山东菏泽的“大衣哥”。 近日,一段“山东农民歌手朱之文秒杀旭日阳刚” 的视频受到众多网友的关注。视频中,这位来自菏
泽的农民朱之文在山东综艺频道《我是大明星》选
拔舞台上唱了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情绪饱满,
堪比原唱。朱之文随即被网友奉为中国“真正的
【提示】
主旨是抒发渴望家乡走出落后,走向富
足、进步的美好愿望。
5.《长江之歌》、《那就是我》两首歌词都用了
第二人称代词“你”,这样对抒情有什么作用?
【名师点拨】 用第二人称代词直接与抒情对象说
话,这在修辞上称“呼告”。这样便于直接表达感
情。《长江之歌》、《那就是我》两首歌都抛开读 者,直接对长江、对母亲说话,人和自然,赤子与 母亲直接沟通,直接抒发了作者对中国、对母亲的 赞美之情。
【思考】 【提示】
这首诗的结尾具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基础自主学案 第 8 课 歌 词 四 首 课堂互动探究
写作素材积累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基础自主学案
一、字音辨识 (1)单音字 泱泱大国(yānɡ) . 荡涤(dí . ) (2)多音字
脉搏(mà i) . 脉 ) 含情脉脉(mò .
《长江之歌》因其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一直 长盛不衰地被广为传唱,因为它的歌词本身就是 一首气势磅礴、催人奋进的诗,通过对长江的赞 美,展现了长江的磅礴气势和壮丽辉煌,表达了
人们对长江无限的依恋和热爱。
[板凳]
从歌词部分来讲,《长江之歌》的歌词能够凭借群 体化的感情、诗化的想象和通俗的用语站在长江人 的立场上,交织着历史感与时代感,表达出长江人 对长江那种由衷至亲的热爱。
的联想,精炼的语言,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千万个
中国人,凝聚为一个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
五千年的文化是脉搏的大中国的形象。“再大的风 雨我们都见过,/ 再苦的逆境我们同熬过,/ 就是
民族的气节, 就是泱泱的气节,/ 从来没变过。”
寥寥数笔,将中国经过的苦难历史和不变的民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