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第一章 育种目标
物的侧重点和具体内容有所变化,但是总的目标是不变的。
第一节
一、育种目标
药用植物的育种目标
制定育种目标时,应因时、因地而异,避免以下三方面常犯的弊端:
(1)要求过宽而又齐头并进,希望一次解决全部问题,结果事与愿违, 导致部分或全部失败; (2)主次不分或主次颠倒,最后可能次要目标达到了,而主要目标未能 达到;
问题,大胆创新,把亚洲棉法呢基二磷酸(FPP)合成酶基因的嵌合cD
NA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黄花蒿,获得青蒿素含量比对照野生种高3倍多 的株系。
第一节 药用植物的育种目标
二、制定育种目标的一般原则
(二)一般原则
(4)兼顾创新性和可行性 然而,有人为了提高人参的光能利用率,想育成不搭设阴棚的
新品种。这当然是生产上需要的,但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未达到可把阴性
第一节
药用植物的育种目标
一、育种目标 药用植物的育种目标包括生物学目标和经济学目标。生物学育种 目标就是在一定的时间、环境和技术条件下,药用植物通过改良后所应具 备的优良特性,如优质、稳产等;经济学目标就是药用植物经过改良后所 应达到的经济效益。其中生物学目标是经济学目标的基础。
药用植物的共同育种目标是优质、稳产、早熟,虽然不同药用植
苓子)等。
第二节 药用植物的繁殖方式与育种
(二)无性繁殖
第一章
药用植物的育种目标及途径
第一节
一、育种目标
药用植物的育种目标
药用植物育种目标(breeding objective)是指在一定的自然、
耕作栽培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对计划选育的药用植物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 优良特征特性,也就是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性状上的具体要求。 确定育种目标是育种工作的前提,育种目标正确与否是决定育种 工作成败的关键。育种的具体目标应因地、因时、因材而有所不同。
第二节 药用植物的繁殖方式与育种
3.常异花授粉植物 这类植物以自花授粉为主,但也常有异花授粉,异交率4%~50%。 植物学特征介于上述二者之间,如人参、细辛、莨菪。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异交率会发生变化,如甜菜,
♀、♂同花,但为异花授粉植物具自交不亲和性,在良好条件下是100% 异交,而在不良条件下就有25-50%的自交;而红花既是自花授粉,又是 异花授粉植物。
这类植物据花器构造、开花习性及授粉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三类:1. 自花授粉植物;2.异花授粉植物;3.常异花授粉植物。
第二节 药用植物的繁殖方式与育种
1.自花授粉植物 指通过同一朵花或同一植株花粉进行传粉而繁殖后代的植物,异交率 <4%。例如大部分豆科植物,一部分茄科植物。从遗传角度看这种授粉方 式是较为原始的。 植物学特征: (1)♀、♂同花或同株异花,前者如豆科植物;后者如半夏、巴豆(♂/♀)、 苍耳(♀/♂);而五味子二者兼有; (2)♀、♂蕊同时成熟,甚至有闭花授粉现象,如曼陀罗; (3)♂蕊紧靠♀蕊,花药开裂部位也紧靠♀蕊柱头; (4)花开时间较短,花器保护严密,外来花粉不易侵入; (5)花无特异香味、无密腺、色彩不艳。
第一节 药用植物的育种目标
二、制定育种目标的一般原则
(二)一般原则
(4)兼顾创新性和可行性 在确定具体育种目标时,应该充分掌握现有育种材料的可塑性,
结合当前科学技术水平和本单位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条件,提出较高
的、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 例如,叶和春等(2000)为了解决黄花蒿的青蒿素含量偏低的
品种要稳产,就必须有较强的抗逆能力,尤指抗病性,再如抗湿、抗旱、
抗寒、抗热、抗盐碱、抗倒伏、抗病虫等。
第一节
(四) 熟期适当(早熟)
药用植物的育种目标
药用植物的熟期包括生育期长短和采收部位的工艺成熟期两层含义。
以采收果实和种子为目的的药用植物,其生育期与工艺成熟期一致,
因此在制定育种目标时只需考虑生育期的长短,如薏苡、大麻和苦荞麦等。
因此在研究产量育种时,首先要考虑分析产量构成因素,然后逐个突
破各因素。
第一节
(三)稳 产(抗逆性)
药用植物的育种目标
有较高的产量,但产量不稳,必然会给生产带来损失,进而影响到中
药的需求,故稳产也是不可忽视的生产问题,尤其是药用植物稳产比高产 更有现实意义。 稳产取决于品种本身对不良环境的抗逆能力,所以我们可以说,品种 的稳产性便是指品种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仍有较高产量的特性,亦即一个
药用植物的育种目标
二、制定育种目标的一般原则 (一)主要根据 (1)当地的土壤、气候特点; (2)主要自然灾害(旱、涝、寒、病、虫等); (3)栽培制度与栽培技术; (4)生产水平; (5)品种的分布及变迁历史; (6)今后发展方向。
第一节 药用植物的育种目标
二、制定育种目标的一般原则 (二)一般原则 (1)充分考虑生产和社会需要 由于一般育种年限较长,一个新品种的产生一般少则需要 5~6年,
第二节 药用植物的繁殖方式与育种
(二)无性繁殖
植物利用营养器官繁殖后代。播种材料常为某一营养器官或营养体的一部
分,有地下部的也有地上部分。 (1)属地下部分的有贝母、百合的鳞茎;番红花、泽泻的球茎;姜和地黄的 根茎;半夏、天麻、元胡的块茎;白芍、山药的块根;薄荷、黄连的地下 茎节等等。
(2)属于地上部分的有百合、山药的珠芽(俗称零余子);川芎的茎节(俗称
第一节
(一)优 质
药用植物的育种目标
选育优质的药用植物品种,就是通过遗传改良提高其化学品质。
例如,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青蒿素含量在不同居群或
基因型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叶片青蒿素含量变化在0.02%~1.38%(干重)
之间。瑞士利用从中国和越南引进的种源选育了新品种“Artemis”(为两 个优质无性系的杂交种),叶片青蒿素可达1%~1.5%;Wallaart等(1999) 通过秋水仙素加倍染色体,创造了四倍体黄花蒿,其青蒿素含量比二倍体 亲本提高39%。
第一节
(五)其他要求
药用植物的育种目标
1.适应性广;2.适于机械化生产;3.品种的多样化。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优良品种,往往只能在某几个性状上表现好,不
可能成为完善的品种,再说优良品种有一定的时间性和区域性,不能有了
优良品种就一劳永逸,或盲目推广,应按实际需要不断改善,更新,制定 新的育种目标。
第一节
人参,在东北主要注重抗病育种,而在华北则注重高产育种。
一般规律:山区要求品种抗寒,耐瘠薄;平原要求品种耐肥、 抗倒,抗病虫 。
第一节 药用植物的育种目标
二、制定育种目标的一般原则
(二)一般原则
(3)明确落实具体目标性状 制订育种目标时,切忌泛泛地提出优质、高效、稳产、熟期适
当等一般化的要求,必须明确落实到具体性状上。应尽可能提出数量化
力,目前光能利用率仅为0.6~3.5%(平均为1%),若光能利用率提高 一倍,那光合产物将大大满足人们的需求。这是希望大家努力的。
光饱和点高,光补偿点低者,积累光合产物的能力就较强。
第一量的构成因素。但不同药用植物 产量构成因素不同,如红花: 株数/亩、分枝数/株、花头大小、小花数/花头、花瓣长度及重量等; 此外即使同一药用植物由于品种不同产量构成因素也不同,如菘蓝 叶——大青叶、根——板蓝根等,各自的因素截然不同。
植物改变为阳性植物的能力。 因此,过早、过高地提出这样的目标是不切实际的。
第一节 药用植物的育种目标
二、制定育种目标的一般原则
(二)一般原则
(5)适当考虑品种搭配的需求 在同一地区范围内,自然和生产条件不完全相同,对品种所 具备的性状要求也存在差异。因此,在制订育种目标时,应该考虑分别 选育具有适当差异的品种,以便搭配应用,满足生产上的需求。 如人参的大马牙、二马牙、长脖、圆膀圆芦等农家品种和 “吉参1号”、“边条1号”等新品种,具有各自的商品品质优势,为满 足不同的加工需要和品种搭配提供了条件。
第一节
药用植物的育种目标
(二)高
产
生产上对产量都是十分重视的。随着用药量的增加,产量的高低日趋
重要。故不管是大田作物还是经济植物高产常作为育种的重要目的,药用
植物也要考虑。
第一节
药用植物的育种目标
目前高产育种已从单纯的高产育种转向高光效及株型育种(C
3→C4),即不是单从形态上而是从生理上去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能
第二节 药用植物的繁殖方式与育种
一、 高等植物中药用植物繁殖方式 (一)有性繁殖 有性繁殖是植物通过有性过程产生雌雄配子,结合成合子,形成
种子,进而繁殖后代的一种繁殖方式。
繁殖时所用播种材料通常是种子,也有果实。前者有黄芪、牡丹、 党参、黄连等,后者如贝母、红花、薏苡、当归、茴香、附风、白芷及
杜仲等。
的可以检验的客观指标,使育种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如薏苡低产的原因有秕粒多、籽粒不饱满、有效分蘖少、高秆、
采光不合理等,在具体工作中应选择其中一项或几项作为具体的主攻育
种目标;对于抗病性,不仅需要落实到抗哪种(或哪几种)病害,还应 落实到抗哪种(或哪几种)生理小种或病毒株系;对于成熟期的选择, 应明确落实到生育期大致为多少天等。
以采收其它部位为目的的药用植物首先考虑工艺成熟期,同时兼顾生 育期长短,如薯蓣、地黄、当归等。
第一节
(四) 熟期适当(早熟)
药用植物的育种目标
早熟品种可以扩大栽培区域,增加复种指数,缩短植物生长周期,提
高经济效益。
此外,早熟品种还可以避开一些自然灾害或减轻其危害程度。如地黄
的早熟品种可以防止霜冻,扩大栽培区域;红花开花期,枸杞采果期在北 方正值雨季,经常遭受病害的危害,而早熟品种则可达到避病的作用,从 而达到优质、稳产。
(3)虽已突出主攻方向,却因过分忽视次要目标,或未对之明确最低要
求,以致主要目标虽已达到,却因其它性状上出现严重缺点而新品种难以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