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学第一章育种目标
How to understand this concept?
2、正确理解育种目标
(3)育种目标是动态变化的 因为生态环境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发
展以及种植制度的改革等都要求育种目标 与之相适应。 (4)育种目标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 它体现出育种工作在一定时期的方向和任。
3、制订育种目标的意义
效率-呼吸消耗)×经济系数 高光效育种:通过提高作物本身的光合
能力和降低呼吸消耗来提高作物产量的 育种方法。
一个高产品种应具备:叶面积适 当,光和效率高,叶面积保持时间长, 呼吸消耗低,经济系数高等特点。
从作物育种分析:较快达到最大叶 面积系数、叶面积保持时间长、光合产物 较早向籽粒转移有重要意义。
2、合理的株型—作物的形态性状
株型通俗说就是植株的长相。株 型包括植株高矮、叶姿、叶形、叶色、 叶片的分布、植株生长势、根系的发 育状况等。
不同作物所要求的合理株型不完全 相同。
谷类作物理想株型:矮杆、半矮杆,株型
紧凑,叶片的大小及叶片与茎杆的夹角从上到
下逐渐加大,叶厚、窄短;叶色较深,且保持
时间长等。
大穗型品种---以增多穗重为主。选穗数较少、穗粒 数较多、千粒重较高的品种。(30万/亩±,如烟 辐188)南方冬麦区,气候温暖、多雨,病害重,以 大穗型品种为主
中间型品种---亩穗数、穗粒数、粒重同时并增,选 中间型品种。(40~45万/亩,如济麦22、烟农 24)。黄淮冬麦区,以选择中间型品种为主。
株型改良需注意两点: ①株型改良要着眼于群体数量 ②有效利用水肥 ③增强抗倒伏能力 ④提高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 HI)
3、高光合效率—作物的生理性状
经济产量与光合效率间的关系: 经济产量=(光合面积×光合时间×光合
第一章 育种目标
第一章 育种目标
一、育种目标的概念
1、育种目标(breeding objective):
就是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在 一定地区的自然、耕作栽培和经济条 件下,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应具备的优 良性状的指标。
How to understand this concept?
2、正确理解育种目标
株高与作物的生物产量一般呈显著的正相 关。一般认为:在确保不倒伏的情况下,有必 要适当增加株高。目前水稻高产育种提出的合 理株高1m左右。小麦70~90cm(济麦22号 71.6cm,烟农24号79.8cm)。玉米230~280cm (登海661:232cm;郑单958、蠡玉35、登海 605 :250cm±;丹玉86、鲁单981、青农105、 农大108)
棉花理想株型:株型紧凑,主茎和果 枝的节间短,果枝与主茎的夹角小,叶片 大小适中,着生直立。
经济系数(又称收获指数),是指经 济产量与生物学产量之比。
自80年代以来,水稻、小麦、玉米等 粮食作物的经济系数由35%左右提高到了 50%左右。经济系数可作为高产育种的一 项选择指标。
稻麦等现有高产品种的收获指数已近于高限.
小麦品种 亩穗数 穗粒数 千粒重 类型
毛颖阿夫 30.0 40.1 44.2 大穗型
宁麦3号 37.5 41.1 35.6 中间型
蚰包麦
56.0 24.1 38.3 多穗型
多穗型品种---以增多穗数为基础。选分蘖力强、分 蘖成穗率高、单位面积穗数多的品种。(>50万/ 亩,如烟农15)。北方冬麦区,气候寒冷、干旱, 病虫害较轻,以多穗型为主;
这些生理指标主要用于生理研究和种 质资源的筛选,难于适应育种过程的要求。
4、合理的源库关系
源:制造或提供养分的器官。叶、根 流:运输养分的器官。根、茎 库:贮存养分的器官。种子、块根、块茎
(二) 优质(品质性状)
1、培育优质品种的意义 ①一些作物的品质性状与产量有着直接
的关系,提高了品质就相当于提高了 产量。 ②改良品质,可以保证人、畜健康。 ③农产品的品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 加工业产品的产量、质量和生产成本。
(1)有目的的搜集种质资源。 (2)确定品种改良的对象和方法。 (3)有计划的选配亲本。 (4)确定对育种材料选拔的标准、鉴定的方
法和栽培条件。
育种目标是育种工作的依据和 指南,如果育种目标不合理,忽高 忽低,或者不够明确具体,则育种 工作必然是盲目进行,难以取得成 功和突破。
二、 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性状的要求
2. 作物品质性状包括的内容
品质性状因作物种类不同而不同;即 便同一作物的产品用途不同也不同。
2. 作物品质性状包括的内容
品质
营养品质 加工品质 卫生品质 商品品质
(1)某些品质特征与产量直接相关,是构成产 量的重要因素 (2)改良作物品质,有利于保证人畜健康(营 养品质)
棉花:单位面积株数、株铃数、铃重、衣分 衣分(皮棉/籽棉)
大豆、油菜:单位面积株数, 株荚数, 荚粒数, 粒重
在品种产量较低时,同时提高各 种产量构成因素比较容易,但当丰产 潜力达到一定水平时,各产量性状之 间相互制约,常有一定程度的负相关。 应抓住制约产量的主要矛盾,不断提 高产量水平。
合理的产量因素组成要根据不 同地区的自然、栽培条件确定
(1)植物育种的总目标:高产、优质、稳 产(多抗)、熟期适宜、适应机械化是现代 农业对各种作物品种的共同要求,是作物 育种的主要目标。 但它们的重要性并不是并列的,而是 因年代、地区和作物种类的不同有主次之 分。
How to understand this concept?
2、正确理解育种目标
(2)育种目标决定育种的成败、时间长短 等。 因为它涉及原始材料的选择、育种方 法的确定、育种年限的长短。 如高产育种要选择具有高产基因的原 始材料;而抗病育种则要选择具有抗源的 原始材料。
-——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
1、高产 2、稳产(多抗) 3、优质 4、适应性强,熟期适当 5、适合机械化作业
(一)高产
1.合理的产量因素组成 2.合理的株型 3.高光合效率 4.合理的源库关系
1、合理的产量因素组成
产量的提高决定于产量构成因素的协调 增长,不同的作物,产量构成因素不同。 谷类作物: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粒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