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女性的解剖和生理特点
6.经质:不稀不稠,不凝固,无血块,无特殊气味。
13
月经的生理现象:
(7)绝经:49岁左右(45-52岁) (8) 经期反应:小腹胀满不适、腰酸肢软、乳房微 涨胀、情绪变化等。 (9)月经生理的特殊现象:并月 、居经、避年、 暗经、激经、不做疾病论治。应以生育能力正常 与否作为主要判断依据。
二、月经产生的机理
脾(胃)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主运化,又主中气,统摄血液,固摄子宫。胃 为水谷之海,多气多血之腑。
心主血脉,心气有推动血液在经脉内运行,又通
过胞脉与胞宫相联。
肺主气,调节一身之气,朝百脉而输精微,输布
精微于胞宫,亦参与月经的生理活动。
综上所述:脏腑、天癸、气血、冲、任、督、
带协调作用于胞宫,是月经产生的生理基础。 其中肾、天癸、冲任、胞宫是产生月经的中心环 节。称为“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
一、带下的生理现象和作用
生理性带下--健康妇女,润泽于阴户、阴
道内的无色无臭,略显白色,黏而不稠的 液体。
生理现象和作用:
呈周期性变化,在行经前后、经间期、孕 初期、孕晚期带下量增多。其他时间带下 量少。经间期带下量多而透明为氤氲期。 作用:带下属津液,以液为多,具有润泽 阴道、阴户及防御外邪。
二、带下产生的机理
生理作用:为月经之 本。
任脉走形图 任脉:起于胞中,其经脉
络肝、脾、肾,取三经之精 血以养之,与冲脉相会于咽 喉,得冲脉相辅,为“阴脉 之海”。 生理作用:任主胞胎,总 司精、血、津液等一身之阴
一、天癸、经络、气血、脏腑与月经的系
1、经络与月经(与冲任督带关系密切) 冲脉:为血海,五脏六腑之海,十二经之海。起于胞中,为十
鉴别:试胎——月数未足,或腹中痛,痛定如常。 弄胎——月数已足,腹痛或作或止,腰不痛。 试胎、弄胎均为不规律的假宫缩,即假宫缩
(二)、正产现象:
离经脉(产妇中指两旁中节至指端有脉搏跳动);尺脉转急也 是临床征兆之一。
腰腹阵痛(有规律),逐渐加重,小腹重坠;(分娩正式发动的
标志和现象) 子门渐开;
胞衣破,浆水出;
阴窍的生理现象。
第四节、妊娠生理
妊娠概念:从受孕至分娩的整个过程。
一、受孕机理: “男女媾精”
前提:肾气充盛,天癸成熟,冲任二脉功能协调, 胞宫、胞脉、胞络正常。
条件:男精壮,女经调。
时机:“两精相搏”合于“的候”。
二、妊娠生理现象
1.停经;
2.脉滑,尺脉按之不绝;
3.早孕反应;
4.乳胀、乳晕着色;
三、哺乳期
乳汁为气血化生。
顺产后30分钟可在产床开始哺乳,7天内分泌初 乳质较浓稠,营养丰富,适合新生儿所需。 产后哺乳有助于子宫缩复。 哺乳期可停经,或月经量少,周期不规则。 哺乳期8至10个月为宜,乳母应保持精神舒畅,营 养充足,乳房清洁,按需哺乳。
作
业
1.名词解释:中医妇科学、月经、带下、妊娠 、分娩 2.简答: 胞宫的功能是什么? 月经产生的中医机理? 如何推算预产期?
以上所述:肾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位点对月经的
产生发挥主导作用。“经水出诸肾”,“经本于肾”。
肝
“妇人以血为基本” 月经以血为用
肝藏血、主疏泄
在月经的产生中,肝血下注冲任,司血海之定
期蓄溢,参与月经周期、经期和经量的调节。肝经 又通过冲任督脉与胞宫相通。
肝与肾同居下焦,精血互化,共同为月经提供物
质基础;肝主疏泄,肾主闭藏,肝肾协调,则血 海蓄溢有度、胞宫藏泻有序,经候如常。
3.气血与月经
妇人以血为基本,月经以血为用。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血来源于脏腑。
气血和调,经候如常。
4、脏腑与月经:肾、肝、脾、心、肺 肾 在月经产生的过程中以为天癸之源。天癸与月经相始终。 肾为冲任之本。 肾为气血之根。“血之源头在于肾”,“气之根,肾中 之真阳也;血之根,肾中之真阴也”。 肾为五脏阴阳之本. 肾与胞宫相系(通过胞脉、胞络和冲任督脉),胞宫司 月经。 肾与脑髓相通,主宰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
11
第二节 月经生理
定义: 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月月如期,经常 不变。是女性生殖功能正常,青春期发育成熟的 标志之一。
李时珍《本草纲目》:“女子,阴类也,以血为 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 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信、 月水、月经。”
12
一、月经的生理现象
1.初潮:月经第一次来潮,称为初潮。 2.月经周期:出血的第一天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 一天之间的间隔时间称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28-30天。 3.经期:每次月经的持续时间,一般3-7天。 4.经量:指每次排出经血的总量,一般每次30-80ml。一般第 1天较少,第2-3天较多,第4天开始逐渐减少。 5.经色:通常暗红色。开始较浅,之后逐渐加深,最后又转 为淡红色。
第二章 女性的解剖和生理特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季 第五节 女性特有的器官 月经生理 带下生理 妊娠生理 产育生理
1
第一节 女性特有的器官
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
外生殖器:阴户、玉门
内生殖器:阴道 胞宫 胞脉 胞络
2
一、外生殖器
阴户、玉门
1.解剖位置:
阴户:指女性阴蒂、大小阴唇、 阴系带及阴道前庭的部位,即 女性外阴,又称四边。阴户一 词最早见于《校注妇人良方》 玉门:指阴道口和处女膜的部位
2.功能:
阴户功能:保护生殖脏器,抵御 外邪的第一道门户; 玉门功能:分娩胎儿及排出月经 、带下、恶露的关口,合阴阳 的出入口,也是防御外邪入侵 的关口。
3
二、内生殖器
(一)阴道:亦称子肠、产道
1.解剖位置: 连接子宫和外阴的通道。 2.功能: 娩出胎儿,排出月经、带下、恶露的通道,是和 阴阳、防御外邪的处所。
二经气血汇聚之要冲,能广聚脏腑之血,下注胞宫,化为月 经,故冲脉为月经之本。
任脉:起于胞中,主一身之阴,总司人体的精、血、津、液,
为人体妊养之本而主胞胎。只有任脉通,胞宫才得阴精充养 ,经、孕如常。
督脉:为阳脉之海,与任脉同起于胞中,又相会于龈交穴,二
脉分司阴阳,共同维持阴阳二气的平衡,从而保持胞宫功能 的正常。
带下的产生是脏腑、经络协调作用于胞宫的结果 。
1、脏腑与带下:与脾肾有密切关系。生理性带下由肾精所化。
脾也是津液化生之源。
2、经络与带下: 任脉为阴脉之海,主一身之阴液。督脉总督诸 阳,主温化阴液。带脉约束诸经,“带脉通于任督” 。
带下的产生是在肾气、天癸作用和脾气健运下,受任
脉所司,督脉温化,带脉约束,布露于胞宫,润泽于
胎儿娩出; 胎衣出。 睡、忍痛、慢临盆 是概括产妇分娩时的精神状态
二、产褥期
从分娩结束到胞宫逐渐恢复到孕前状态,需要6-8周,此期 称为产褥期。
产褥期的生理特点是多虚、多瘀。
虚:畏寒怕冷,微热多汗。是气虚、阴虚的表现。 瘀:产后恶露。开始红色恶露,3-4天;然后浆液性恶露,
7-10天;最后白色恶露,2-3周。是血瘀的表现。
经前期(15 ~28天):阳气渐长,达到“重阳”状态。阴
精与阳气皆充盛,胞宫、胞脉气血满盈 绝经机理:七七之年,肾气虚,任虚冲衰,天癸竭,最终导致自然绝经。
2、月经周期的调节机理
罗元恺在“肾气、天癸、冲任的探讨和对 妇科的关系”中首先提出“肾-天癸-冲 任-子宫轴”,并认为可与西医“下丘脑 -垂体-卵巢-子宫轴”互相渗透来理解.
(三)、绝经机理
《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七七,任脉 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 坏而无子也。
绝经机理:七七之年,肾气虚,任虚冲衰, 天癸竭,最终导致自然绝经。
第三节 带下生理
带下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带下:泛指妇女带脉以下的疾病,即妇 女的经、带、胎、产疾病和杂病。 狭义带下:包括生理性带下和病理性带下。 生理性带下有益健康,病理性带下属病理产 物。
经间期(重阴则阳)
月经周期的调节
行经期(1~4天):血海由满而溢,血室正开,子宫泻而不
藏,经血下泄。呈现“重阳转阴”的特征。
经后期(5~13天):子宫、胞脉相对空虚,阴血不足。阴
长期,子宫藏而不泻,呈现“阴长”的特征
经间期(14 ~15天):重阴必阳,在肾中阳气的鼓动下,
阴阳转化,阴精化生阳气,出现絪緼之候。呈现“重阴转阳 ”的特征。
《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 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 时下,故有子。
故月经的产生,与天癸、经络、气血、脏腑均有关 系
15
冲脉走形图
冲脉:起于胞中,上至
头,与诸阳经相通;下至 足,与足三阴经相会且与 足阳明胃经交汇于气街穴 ,与足少阴肾经相并。冲 为血海,为“十二经之海 ” “五脏六腑之海”。
9
胞脉、胞络
胞 脉
隶属于子宫的血脉。
将阴血下注于子宫,以维持其正常功能。
《素问》:“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
胞络
子宫的脉络或网络联络之义,系于肾。并使肾与胞宫经
络相通。具有维系子宫位置的作用。
《素问》:“胞络者,系于肾。”
《诸病源候论》:“胞络损伤……则令阴挺出。”
子门:指宫颈口。子门一词最早见于《内经》。 作用:排出月经和娩出胎儿的关口。
带脉:起于季胁,回身一周,如带束腰,具有约束诸经,使经
脉气血保持常度。
冲、任、督三脉 :同起于胞中,一源三歧
,通过带脉,与十二经脉及脏腑相通,共 同调节月经的正常产生。
2.天癸与月经
由肾气产生,调节冲、任、督、带以调节月经 天癸是在肾气旺盛时期,靠后天水谷精微的滋 养支持,由肾中真阴不断化生充实而成熟。 而肾为天癸之源,天癸的至与竭由肾气主宰。 只有肾气盛,天癸才能成熟,促使冲脉广聚脏 腑之血,任脉所司精、血、津、液旺盛,血溢 胞宫,产生月经而发挥促月经、促生殖的作用 。肾气衰竭,则天癸竭绝,经、孕终止。 天癸作用:促进月经和生殖功能。(促性腺激 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