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11 必修一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审核班级姓名第小组
编制:高一历史备课组吴芳萍老师使用班级:高一(11、12)
【学科指导意见】
①了解“文化大革命”中民主与法制遭受严重破坏的典型事件,说明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②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③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制建设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订、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④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自主学习】结合课本,落实学案中的基本知识点:
1、建国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是“”。
导火线:1965年《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全面发动的标志: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和两个文件的通过。
此间,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制度遭严重破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遭到摧残。
2、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内容有:①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的指导思想);②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上来,做出了的重大决策,中国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③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开创了的新道路,中国从此进入﹍的新时期;国家的政治建设也进入一个新时代。
3、改革开放以后,发展,建设,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
①1980年8月邓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强调必须解决政治体制中的﹍问题,体现了新时期民主政治的;②1982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全面修改了《》,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③1997年中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④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构建本课知识体系】
【合作探究1】“文革“酿成了一场历史的悲剧,导致这场悲剧的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悲剧的重演呢?民主法制建设应从哪些方面加强?
【合作探究2】
材料1 1968年8月,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把共和国主席刘少奇打成“叛徒、内奸、工贼”,并永远开除出党。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这次会议给共和国政治生活所带来的奇耻大辱。
——摘自《共和国风云四十年》
材料2 实践证明,“文革”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既没有政治基础,也没有经济基础,必然提不出任何建设性的纲领,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
历史已经判明,“文革”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摘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请回答:
(1)你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给共和国政治生活所带来的奇耻大辱”?
(2)材料2对“文革”是怎样评价的?
(1)“奇耻大辱”指的是共和国主席刘少奇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并永远开除出党。
(2)“文革”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巩固练习】
1.“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指的是破除旧思想、旧文化、
旧风俗、旧习惯。
右图中焚烧“万世师表”匾额这一“破四
旧”行为造成的危害有①破坏了文物②导致了社会制度的
倒退③冲击了中国的传统美德④破坏了社会秩序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2.丰子恺先生曾在文革期间创作了漫画作品《留得残枝叶
自生》。
有人曾经这样评论该漫画:“它清楚地表达了在无产
阶级专政下,丰子恺之流还是顽强地保存他们的反革命力量,以图有朝一日东山再起的反革命阴谋。
”请推断该评论出自于下列哪一运动
A.“大跃进”B.“文化大革命”
C.“社会主义改造”D.人民公社化
3.右图所示结婚证反映了
①结婚证深深打上时代烙印
②结婚有法可依
③“阶级斗争”影响到国民个人生活
④法律制度完全遭到破坏
A.①②③④B.②③
C.①④D.①②③
4、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曾流行这样的口号:“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该口号不能反映当时
A个人崇拜 B 强调阶级斗争
C社会秩序混乱 D 执法公正严明
5.刘少奇拿着《宪法》愤怒地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
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
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刘少奇这段话最突出表明
A.我国的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B.不能人为地制造“阶级斗争”
C.党的民主集中制遭到严重破坏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6.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最主要的共同点是
A.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B.在经济建设中既反保守又反冒进
C.从中国国情的实际出发D.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最主要的依据是
A.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C.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重要成果
8.“文革”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造成的重大破坏,主要表现在
①人民代表大会多年不能召开②公检法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③各种违宪违法行为不断④社会极度混乱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9.下列不属于新时期民主与法制建设成就的是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B.1982年新宪法的颁布
C.1979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1999年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10.“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说明
①法律制度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④依法治国,才能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1.1982年宪法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
A.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扩大基层民主
C.实施依法治国D.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2.我国把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是在
A.十一届三中全会B.1982年宪法
C.十五大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13.1992年上映的《秋菊打官司》主要情节是: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劳动能力后,她历经艰辛状告村长,但最后当村长被警车带走时,秋菊拖着沉重的身躯追赶警车,她艰难地爬上一土岗,望着绝尘而去的警车,一脸茫然,喃喃自语道:“我只想讨个说法,咋把人抓走呢?”下列表述是某班学生的观后感,其中表述正确的是①它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②它反映了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不能体现人民的愿望③它反映了我国落后地区农民的传统意识与现代化法制观念之间的冲突④它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4.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以来,新中国宪法经历了多次修改,包括1975年、1978年、1982年的三次全面修改,1979年、1980年对1978年宪法的部分修改,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对1982年宪法的部分修改。
这说明我国的宪法
①不能照抄西方,应从国情出发②不断借鉴人类文明成果
③应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④正在逐步完善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