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论语》中的成语(一)《学而篇第一》【犯上作乱】——犯:干犯。
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原句:《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原句:《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一日三省】——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原句:《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
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原句:《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入孝出悌】——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
原句:《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行有余力】——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
原句:《论语·学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贤贤易色】——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原句:《论语·学而》:“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原句:《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慎终追远】——终:人死;远:指祖先。
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
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原句:《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小大由之】——指用途可大可小。
原句:《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贫而乐道】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
原句:《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
好了还求更好。
原句:《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告往知来】——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
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异的关系,据此知彼。
原句:《论语·学而》:“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为政篇第二》【众星拱北】——拱:环绕,拱卫;北:指北极星。
天上众星拱卫北辰。
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
原句:《论语·为政》:“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北辰星拱】——北辰:北极星;拱:环绕。
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
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
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原句:《论语·为政》:“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
用一句话来概括。
原句:《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而立之年】——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
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不惑之年】——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
以此作为40 岁的代称。
【知命之年】——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
指50 岁。
【耳顺之年】——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
指60 岁的代称。
【从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原句:《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犬马之养】——供养父母的谦辞。
原句:《论语·为政》:“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
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原句:《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原句:《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君子不器】——君子不应该成为像器皿一般只具有单一用途的人。
原句:《论语·为政》:“君子不器。
”【周而不比】——周:亲和、调合;比:勾结。
关系密切,但不勾结。
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
原句:《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缺乏信心。
原句:《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异端邪说】——指和正统思想不同的有害的学说。
原句:《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原句:《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多闻阙疑】——闻:听;阙疑:有疑问的地方要保留。
虽然见多识广,有不懂之处,还应存有疑问。
指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
原句:《论语·为政》:“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言寡尤,行寡悔】——指说话做事很少犯错误。
原句:《论语·为政》:“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举直措枉】——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错:废置,罢黜;直:笔直,比喻正直的人。
选用贤者,罢黜奸邪。
原句:《论语·为政》:“举枉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
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原句:《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原句:《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古诗词课外拓展古诗词分类大全之江河湖海1.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4.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5.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6.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4.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5.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6.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7.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1.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3.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汉乐府《长歌行》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古诗词之历史人物1.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罗隐《西施》2.玉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长恨歌》3.嫦娥: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霜月》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嫦娥》4.昭君: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5.牛郎织女: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刘禹锡《浪淘沙》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曹丕《燕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