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机械通气.ppt

新生儿机械通气.ppt

包括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容量控制通气(VCV) 适用于复苏、呼吸机麻痹及中枢性呼吸衰竭患儿。
2、辅助-控制通气(A/C,AVC)将辅助通气和控制通 气结合在一起。
无论是A/C的A或C时的通气,均可称为IPVV,定 容、定压模式均可有A/C 模式。
新生儿机械通气常用模式和工作特点
AVC优点:即可提供与自主呼吸基本同步的通气, 又能保证为自主呼吸不稳定的患儿提供不低于预设水 平的通气频率和通气量。即患儿的实际呼吸频率大于 或等于预设频率,且每次都是正压通气,一般无发生 窒息的可能。
2、基线压:与PIP相对应,是呼气相最低气道压 力水平。一般生理情况下,肺泡内压在吸气末和呼气 末等于大气压。在机械通气时,如果设置PEEP>0,
新生儿呼吸机的参数及其生理作用
基线压则高于大气压,在自主呼吸时,如果设置 CPAP>0,基线压也高于大气压。
3、平台压或停顿压:吸气末、呼气前压力达到最 后维持的一段时间,此时呼气活瓣不打开,肺内气体 可发生再分布、使气道压力相对恒定在等于或略低于 PIP的水平,形成一个平台压。
5、呼吸机辅助设备:如气体混合器、湿化器、呼气 末正压发生器、呼吸机监护仪、简易肺功能仪。
常规呼吸机的功能
基本功能:产生吸气相、吸气末转换、呼气相、呼气 末转换;
辅助功能:通气方式的选择和各项参数的调节;吸氧 浓度(FiO2)通过空氧混合器完成;加温湿化系统压 力安全阀。
附属功能:报警系统(声、光);监测系统;记录系 统。
2.较一般的IPVV更能减少呼吸机对循环和肺的不利 影响;
3.撤离呼吸机时,更合乎生理需求,更安全; 4.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镇静药和肌松药的使用; 5.可进行间歇性自主呼吸时,同样可以通过呼吸机
得到气道内气体的加温和湿化,并得到适当的FiO2.
新生儿机械通气的常用模式和工作特点
4、呼气末正压(PEEP):PEEP是指呼气结束时气道 压力高于大气压,即为正压。可存在于自主呼吸状态 也可在机械通气状态。
SIMV:呼吸机可以按照患儿自主呼吸的要求,提 供预设的正压通气,可避免患儿自主呼吸和呼吸机对 抗。
SIMV需要较慢的呼吸频率和相对较短的TI,并需要 设置患儿自主呼吸触发水平以调控同步化程度
新生儿机械通气的常用模式和工作特点
IMV/SIMV优点:1.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过度通气和通 气不足,减少呼吸性碱中毒、酸中毒的发生率;
适应症: 1.严重换气功能不良,在FiO2为0.6时,PaO2<50mmHg
或经皮氧饱和度TcSO2<80%(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除 外); 2.严重通气功能不良,PaCO2>60mmHg,伴PH值<7.25; 3.严重或药物治疗无效的呼吸暂停; 4.严重循环功能不良; 5.神经肌肉麻痹; 6.心肺大手术后; 7.窒息心肺复苏后;
超管行CPAP治疗。
使用于患儿自主呼吸较强,气道通气无障碍的
情况。用于呼吸暂停、RDS、肺水肿、肺不张、I型呼
吸衰竭及拔管撤离呼吸机后。
新生儿机械通气常用模式和工作特点
6、压力支持通气(PSV):是由患儿吸气信号引发 的,以预先调定的压力帮助患者吸气。
在患者自主呼吸期间,画着吸气相一开始,即触 发呼吸机开始送气使气道压迅速上升到预定压力值, 并维持气道压在这一水平,当自主吸气流速降低到最 高吸气气流流速的25%时,送气停止,患者开始呼 气。
常规呼吸机分类
成人型:鸟牌6400、8400、和纽邦E-100i/200等
常用呼吸机分类
婴幼儿型:如Bird、VIP、Babylog-8000
呼吸机分类
按功能பைடு நூலகம்途分类:
治疗型呼吸机、急救型呼吸机、麻醉呼吸机等、便携 式急救呼吸机、无创呼吸机、针对早产儿的高频喷射 呼吸机
按频率分类: 1、常频通气:频率<60次/分 2、高频通气:高频正压通气(60-120次/分);高频喷
3.每分通气量(MV):为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的乘 积,用于判断通气量的大小。足月儿新生儿150250ml/kg。
新生儿呼吸机的参数及其生理作用
二、通气压力
1、吸气峰压(PIP)吸气相的最高压力,PIP设置 高低在于使肺泡扩张的程度,以及使肺泡扩张持续的 时间,应考虑患儿的胎龄、体重、日龄、原发疾病的 严重程度以及肺顺应性和气道阻力等因素,以最低的 PIP维持适当的通气,保持血气在适当的范围。当 PIP>3kPa(30cmH2O)时可增加气压伤、支气管肺发 育不良等肺损伤危险性,并影响静脉回流和降低心输 出量。
新生儿机械通气的常用模式和工作特点
5、持续正压通气(CPAP):在患儿有自主呼吸的前 提下,由呼吸机或CPAP专用装置在呼吸周期的吸气 相和呼气相均产生高于大气压的气道压力:使患儿在
吸气相得到较高的供气压和流量,降低吸气做功;同 时呼气相得到高于外界大气压的压力,避免肺泡塌陷。
临床较常用:通常用鼻塞(nCPAP)或气管
5、平均气道压(MAP)是一个呼吸周期中施于气 和肺的平均压力。MAP=K(PIP)*TI/(TI+TE) +PEEP*TE(TI+TE),K为压力波形系数,方形波1.0, 正弦波0.5,矩形波0.5-1.0,TI为吸气时间,TE为呼气 时间。MAP应用范围为0.5-1.0kPa(5-15cmH2O),由呼 气机多项参数决定,是影响氧合的主要因素。
新生儿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的目的
促进有效的通气和气体交换,包括及时排出CO2和充 分摄入O2,从而血气结果维持在适当范围。
1.维持适当的气体交换、PaO2、PaCO2; 2.尽可能减少肺损伤; 3.尽可能减少血流动力学变化; 4.尽可能避免其他损害(如脑损伤); 5.尽可能减少呼吸功。
新生儿机械通气指征、适应症、禁忌症
射通气(100-400次/分);高频震荡通气(300-3000 次/分) 3、常频-高频复合通气
呼吸机触发原理
1、定时触发:有定时器按预设的时间要求完成(时 间转换);
2、自主触发:患儿自主呼吸引起的气道压力下降或 气体流速变化被呼吸机的压力或流速感应器感知,触 发呼吸机送气;也可感知患者的腹部运动或胸部阻抗 的变化为触发信号,触发呼吸送气。
新生儿呼吸机的参数及其生理作用
一、肺通气量:
1.潮气量TV:自主通气呼吸或者机械通气时每次吸 入或呼出肺的气体量,足月新生儿6-8ml/kg,早产儿 8-10ml/kg。在容量控制通气模式下,多主张按需给 予较少潮气量(6-8ml/kg)
2.呼吸频率(RR):决定每分通气量的重要因素, 低RR可改善通气。在PIP不变时(此时潮气量不变), 增加RR能增加通气量,使PoCO2降低。
三、通气时间:吸/呼比值(I/E)在一次自主呼吸 或机械通气时,吸气时间与呼气时间的比值。正常新 生儿为1:1.5-2.0。若人为将吸气时间延长使I/E>1:1, 成为反比通气(IRV)。IRV可增加MAP,使肺不张的 肺泡扩张,增加PaO2,但由于呼气时间
新生儿呼吸机的参数及其生理作用
过短,可造成肺泡空气陷闭,使肺泡过度扩张,进而 影响静脉血液回流,增加肺血管阻力,易导致肺气漏。
4、呼气末正压(PEEP):为基线压大于大气压时 的压力水平,它不是指整个呼气相压力均维持在该水 平,而是指在呼气末的压力水平。作用使肺泡和终末 气道在呼气末持续张开,恢复和维持功能残气量 (FRV),稳定肺容积,有助于肺内气体均匀分布, 改善V/Q比例和顺应性,增加肺泡通气量。
新生儿呼吸机的参数及其生理作用
缺点:在患儿自主呼吸较强时,有产生过度通气的 危险,应及时调低压力、容量和频率。
新生儿机械通气的常用模式和工作特点
3、间歇指令通气(IM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SIMV):新生儿机械通气主导模式
IMV:指呼吸机以预设的频率对患儿进行正压通气, 两次机械通气之间允许患儿自主呼吸,因此可鞥出现 人机对抗。
PEEP的优点:PEEP可避免肺泡早起闭合,使一部分 因渗出、肺不张等原因失去通气功能的肺泡复张,增 加功能残气量,改善V/Q比值,防止肺泡萎陷,促进 氧合。用于低氧血症、肺炎、肺水肿及肺不张的预防 和治疗。
PEEP的缺点:可增加胸腔内压、压迫心脏,对血流 动力学产生影响。禁用于严重循环功能衰竭、低血容 量、肺气肿、气胸和支气管胸膜瘘。
3.合理应用PSV可使呼吸频率减慢;
4.对有人-机对抗者,有利于使呼吸协调,减少镇 静药和肌松药的用量;
5.可作为撤离呼吸机的一种手段。
缺点:窒息,当患儿呼吸驱动不稳定(CNS疾病、麻 醉药中毒等)禁用PSV
新生儿机械通气的常用模式和工作特点
7、容量支持通气(VSV):呼吸机的每一次供气均 由患者自主呼吸触发,当实际VT或MV低于或高于设 置的VT或MV时,呼吸机可通过自动反馈信息,使VT 和MV增加或降低,以达到实际通气量不变和恒定的 目的,而RR和I/E均由患者自己调节。
优点:1.呼吸机根据患者需要而供气,可保证 自主呼吸时的通气潮气量和每分通气量,而患者的吸 气做功可大大降低,最大限度地发挥患儿自主呼吸功 能,与呼吸机的同步性好,患儿感觉舒适,
新生儿机械通气常用模式和工作特点
是一种合理的节能通气模式。可以分别与SIMV或 CPAP联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2.在保持每分通气量相似的条件下,PSV时的平均 气道压较A/C或IMV时降低30%-50%,明显降 低气压伤的危险,临床常用于呼吸功能减弱时,减少 呼吸功。
持续气道正压:指在自主呼吸时(不管有无气管 插管)患儿的气道压力在吸气相、呼气相都是正压。
呼气气道正压(EPAP):指患儿呼气时是正压, 而吸气时降为零或负压。
机械通气PEEP:即在患儿机械通气时。 最佳PEEP,指达到最佳的氧运输、最佳的组织
氧合和最少呼吸功,而副作用最小的PEEP水平。
新生儿机械通气的常用模式和工作特点
新生儿呼吸机的参数及其生理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