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波普尔的科学哲学与

第八章波普尔的科学哲学与


“试错法”
波普尔认为,从上述四段式中可以看出:科学
的根本性质是“猜测与反驳”,科学的根本方 法是“试错法”,即“尝试与清除错误的方 法”。 他认为就必须做到下面三条,科学的试错法才 能取得应有的成果,:(1)提出充分多的不 同类型的理论。(2)各种理论提出足够丰富 的猜测性的内容。(3)经受足够严格的经验 的检验。 上述三条可简化为:(1)充分大胆的尝试; (2)足够严格的检验。或更进一步简化为一 句格言:“大胆尝试,严格检验”。
于问题。我们不是通过观察和联想来学习,而 是通过试图解决问题来学习。 他说:“因此,我乐意承认,象我自己那样的 证伪主义者更宁愿大胆的推测(即使它可能很 快的成为假的),来试图解决一个有趣的问题, 而不是去详细叙述一连串无关的老生常谈。我 宁愿这样做是因为我们相信,这是我们能够从 我们的错误中学习的方法;并在发现我们的推 测是假的时,我们对真理就会知道得更多,并 将更接近真理。”
catch.----NOVALES (假说是网:只有撒网的人才能捕获) 理论或多或少可以严格检验的;这就是说,或 多或少可以容易证伪的。它们的可检验性的程 度对于理论的选择是有意义的。 P113《科学发现的逻辑》
“可证伪度”
波普尔认为,任何理论都是可证伪的,所以都
具有“可证伪性”。但是每一个理论的 “可 证伪度”是不一的。 (1)理论表述的内容愈普遍,它的可证伪度 就愈高; ( 2)理论表述的内容愈精确,它的可证伪度 就愈高。 他说:“理论的遍性和精确性程度随其可证伪 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我们可把一个理论的严 格性程度与它的可证伪度等同起来。”
“确证”与“证实
A.波普尔认为,“证实”与“确证”是两个在性 质上完全不同的概念。 B. “证实” 就是在内容方面证明理论是真理, 在时间方面证明它永远正确,不再被证伪了。 但“确证” 则不同,它并不证明理论是真理, 也不证明永远正确,而只是证明它暂时经受了 经验的检验。一个理论,今天被“确证”了, 明天却可能被证伪,而且今后总有一天要被证 伪。 C.因为任何理论都是逃不脱最终被证伪的厄运。 所以任何理论都是不能被经验证实,而只能被 经验暂时地“确证”的。
一、反归纳主义
波普尔认为,归纳法只能告诉人们以过去,不
能告知人们以未来。波普尔也反对逻辑实证主 义关于归纳知识具有或然性的见解;其理由是: (1)过去重复不能保证今后必然重复,也许 今后不再重复了;(2)从数学观点看,无论 过去的重复数有多大,它只是一个有限数,而 未来是无限的,一个有限数与无限数之比,其 所得概率只能是零。总之,波普尔认为,归纳 法不是科学的方法,它既不能给人们以未来的 必然性知识,也不能给人们以未来的或然性知 识。
波普尔坚持理论先于观察。其理由是: 首先,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性,这种
目的性和选择性是由科学家的理论、兴趣和期 望等决定的。 其次,在观察中必须有理解,无理解的观察只 是熟视无睹,而理解必须在一定的理论、观点 的指导下进行。
2.“科学开始于问题”
波普尔认为,科学知识不是始于观察,而是始
“从错误中学习”_否定后件推理
从上述试错法的理论出发,波普尔提倡三种科
学精神。 (1)提倡敢于犯错误的精神。他认为,真理 与错误是不可分地联系的,科学只能在不断清 除错误中前进; (2)提倡批判精神。他认为, 科学是在竞争中发展的,只有批判,才能前进。 他说:“科学的方法是批判的方法”,“批判 ……是任何理智发展的主要动力。” (3)提 倡“否定”或“革命”精神。他认为,否定旧 理论是产生和发展新理论的前提,科学家们应 有敢于否定别人的理论的精神,也应有勇于否 定自己的理论的精神。
四、“知识的增长”理论
“不能认识真理,只能探索真理”
波普尔不同意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所以,他否
认科学能认识客观真理。 他写道:“真理……我们也许永远不能得到它, 也许即使得到了它,也不知道。”因为“它是 在我们可及的范围以外的。”“它隐藏得很深, 我们不能探入其深处”。 波普尔认为科学虽不能认识真理,却能够“探 索真理”。因为,对于客观世界,人们虽不能 反映它但却能猜测它。即根据问题对它作出探 索性的猜测。
简而言之,归纳推理是一个神话:存在的仅仅
是归纳过程或归纳技术;但在这之中不可能产 生出什么归纳问题。 我接受工具主义,但却将科学理论视为假说 或猜想,视为我们在探索真理过程中的暂时结 果。。。。P116《实在论和科学论的目标》
二“理论是大胆的猜测”
波普尔否认理论来源于观察,坚信
“理论先于观察”。 1.“理论先于观察”
第八章波普尔的科学哲 学与政治哲学
“知识值得我们牺牲,而权力可不值 得。”——波普尔
生平
卡尔· 波普尔(Karl Popper)
出生于1902年7月28日生于 奥地利维也纳(当时属于奥 匈帝国)的一个犹太裔中产 阶级家庭,毕业于维也纳大 学。1928年,他获授哲学博 士学位,1930年至1936年间 在中学任教。1937年,纳粹 主义势力抬头,波普尔移民 至新西兰。他在新西兰克赖 斯特彻奇市(即基督堂市) 的坎特伯雷大学任哲学讲师。 1946年迁居英国,在伦敦经 济学院讲解逻辑和科学方法 论,1949年获得教授职衔。 1965年,他经女皇伊丽莎白 二世获封爵位,1976年当选 皇家科学院院士。1969年从 教坛退休后,他仍活跃于知 识界。
强调突出第三世界的独立性和自足 性
波普尔所称的“第一世界”就是物理世界,即
客观物质世界一切物质客体及其现象。如物质 及其能量,一切生物有机体,包括人体及其脑 等等; 他所说的“第二世界”就是主观意识,包括各 种心理活动以及认识活动等等。 波普尔还肯定了“第三世界”或“客观知识世 界”的存在。这是指一切体现于客观物体中的 精神内容或知识内容。如体现于语言、文学、 艺术、神话故事、书本中的问题、猜测(理 论)、论据,以致技术装备、图书、工具、仪 器、房屋建筑、飞机轮船等之上的精神内容或 知识内容
“三个世界”的相互作用
“第一世界”与“第二世界”是相互作用的。 “第二世界”与“第三世界”也是相互作用
的。他认为肯定“第三世界”对“第二世界” 的反馈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也是相互作用的。 不过它们不是直接地,而是间接地通过“第二 世界”的中介而相互作用的。人及科学知识的 发展都是通过“三个世界”的互相作用而实现 的。因而,不承认“三个世界”的“实在性” 及其同等的相互关系,就无法科学地理解和研 究人及其科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
3“理论是大胆的猜测” 波普尔断言理论仅仅是一种猜测,是一种在先天的期 待的推动下,对自然界所作出的普遍性的猜测。由于 它仅是大胆的猜测,因而总是不正确的,总有一天要 被经验证伪,而为新的猜测代替,因而它是一种暂时 的假设。他说:“我们的科学并不是认识。……我们 决不能认识,我们只能猜测。” 他说:“即使是那些已得到充分确证的科学理论,也 总归还是一假说,一种猜测”。“这可以教导哲学家 们懂得科学……仅是大胆的、思辨的猜测所组成的。”
理论的进步性的标志
波普尔认为检验理论是否进步有两个方面的标
准:一个是理论方面的标准,另一个是事实方 面的标准。他认为理论方面的标准是可证伪度。 一个理论的可证伪度高,它的经验内容的丰富 性就高。但是理论的可证伪度高,只表明它的 “潜在进步性”高,只有经受了经验的检验, 得到了经验的确证,它才是个真正进步的理论。 波普尔认为,科学的发展过程就是各种理论互 相竞争的过程。进步的理论在竞争中不断战胜 和取代落后的理论,科学就以发展。
波普尔的意义
一个深刻而清澈的思想者,一个徘徊在科学与哲学之
间的学者,一个反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者,一个以偏 执的风格竭力宣扬审慎与开放的雄辩者,一个享有盛 名又在流行中倍受误解的知识分子,这就是卓越而独 特的卡尔•波普尔。他一生无穷的探索,最终将苏格拉 底“我一无所知”的箴言作为自己思想的墓志铭。他 以最有力的方式告诫人们知识的局限性,以警惕理性 自负的危险。对于20世纪人类历经的灾难与恐怖来说, 波普尔是一位诊断思想瘟疫的医生。如果他的告诫已 经成为今天的常识,那么他被淡忘也正是他杰出的成 就。倘若有一天,类似的瘟疫再度流行,人们才会重 新想起他,并记起他的诊断。刘擎——《卓越而速朽 的思想家--纪念卡尔· 波普尔逝世10周年 》
“逼真性”与“逼真度”
波普尔还认为,一个理论(猜测)只要它被经
验确证过,就说明它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但它仅是猜测,所以又必定有一定的虚假性。 因此,理论是真实性和虚假性的统一。 科学的理论由于都具有一定的真实性,所以它 能得到经验的确证;又由于具有一定的虚假性, 所以又难逃将来被经验证伪的厄运。 “逼真性”—科学理论具有的逼近真理的性质; “逼真度”—科学理论的逼真性的程度。
科学发展的“四段式”
波普尔认为,科学的增长过程是:(l)科学开始于问
题。(2)科学家针对问题提出各种大胆的猜测,即理 论。(3)各种理论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和批判,并接 受观察和实验的检验,筛选出逼度较高的新理论。(4) 新理论被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所证伪,又出现新问 题。以上四个环节,循环往复,不断前进、他还这四 个环节的无穷循环过程图式化为:P1-T T -EE- P2…… 在这里“P1”表示问题,“T T”表示各种互相竞争的理 论,“EE”表示通过批判和检验以清除错误,“P2”表 示新的问题。这就是他的著名的科学发展动态模式。 有时他称之为“四段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五、“三个世界”的理论
波普尔认为可以把上述宇宙进化的多层次性分
为三大基本层次:1、物理世界层次,2、精神 世界层次,3、客观知识世界层次。他简称之 为三个世界。 他写道:“首先有物理世界,即物理实体的宇 宙,……我称之为‘世界1’;第二是精神状态 世界,包括意识状态,心理素质和无意识状态, 我称此为‘世界2’;但是还有第三世界,即思 想内容的世界,实际上是人类精神产物世界, 我称之为‘世界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