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部分总则一、规划背景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寨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
根据中共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的若干意见提出建设“乡村面貌明显改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农村总体实现跨越式发展,迈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步伐”的和谐秀美乡村。
为响应省政府号召,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适应鄱阳县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推动新一轮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
根据鄱阳县人民政府关于秀美乡村建设规划的要求,按照《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建村[2013]188号)等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田畈街镇人民政府特委托我院承担以下村庄环境整治编制工作。
二、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3.《江西省城乡规划条例》4.《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建村【2013】188号5.《村庄整治技术导则》6.《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建设部〔2000〕36号7.《江西省村庄建设规划技术导则》8.《江西省村镇建房规划审批办法》9.《田畈街镇总体规划》10.江西省有关村庄规划建设法律、法规、政策、规范与标准等11.田畈街镇、松林村历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及与规划相关的其它数据三、规划原则1、充分利用已有条件及设施,坚持以现有设施的整治、改造、维护为主,即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防止大拆大建;2、综合考虑整治项目的急需性、公益性和经济可承受性,确定整治项目和时序,分步实施的原则;3、涉及生命财产安全与生产、生活最急需的整治项目优先开展的原则;4、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能源资源、节约使用土地的原则;5、严格保护村庄自然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6、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权益,具体整治项目应根据实际需要与经济条件,由村民自主选择确定的原则。
四、规划期限村庄整治规划期限为—2030年。
五、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田畈街镇松林村村庄建设用地,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
六、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充分利用松林村优美、整洁、和谐的自然和生态环境,安全、便利、适宜的社会和人文环境,重点打造乡村景观游、乡村文化游,塑造亲水特色旅游品牌,建设成田畈街镇及周边城市的生态旅游休闲“后花园”。
2、社会发展目标通过村庄整治,使村庄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齐全、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村民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提高、城乡差别逐渐缩小。
3、公共设施、基础设施整治目标(1)配套完善的文化、娱乐、体育、休闲设施(2)道路硬化率达到100%(3)用电普及率达到100%(4)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到100%(5)建设村庄较完善的排水设施4、生态环境建设目标(1)逐步实现村庄生活用能清洁化;(2)实现垃圾定点收集、定时清运;(3)村庄环境优美,形成花园式美丽村落。
第二部分村庄概况一、村庄位置1、田畈街镇区域位置与行政管辖田畈街镇系江西省重点建设示范镇,是江西省六个试点省直管县之一的鄱阳县下辖第二大镇,并被县委、县政府定位为“第二县城”,位于昌(南昌)九(九江)景(景德镇)“”腹地,、景湖公路、和正在建设中的在此交汇。
是鄱阳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以及经济文化中心城镇,距瓷都景德镇仅32公里,距离县城50公里,前往,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一小时车程,去江西省城南昌市只需两小时左右,交通条件优越。
全镇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67881亩,山林万亩,水面7075亩,总人境内口68026人(其中城区人口25183人)。
辖28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5个农林场。
田畈街镇已成为鄱阳县的行政副中心。
2、松林村位置(1)地理位置松林村位于田畈街镇南部,距离田畈街镇区2公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2)交通位置松林村的对外交通主要依靠连接田畈街镇与鄱阳县的304省道,从松林村经302乡道到田畈街镇区约2公里,车程仅八分钟左右,交通极为便利。
二、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1、地形地貌与土地资源松林村南部地形较高,北部相对平坦,全村绝大部分为海拔200米以下的台地,整体地形南高北低,地势由南向北倾斜。
水田面积231亩,旱地36亩;林地面积43亩,绿色植被完好。
2、气候条件包括松林村在内的田畈街镇属典型的中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年平均日照数达2098小时,平均气温在℃℃,1-2月为最冷天气,月平均气温为4℃-5℃,极冷最低温度日为零下8℃,7-8月份平均气温高达℃-30℃,一年中极端最高温度为℃。
年平均降雨量1300-1700毫米,4-6月为集中雨季占全年降水量50%以上,7-9月为台风雨季带,全年无霜期275天,太阳辐射数为115千卡/平方厘米。
三、现状人口2017年全村人口共人,300户。
四、社会经济状况第一产业主要为农林种植业,包括水稻、花卉种植等;以及农业相关副业等。
五、土地利用和建筑现状1、现状用地现状建设用地万平方米,总人口1520人,人均建设用地平方米/人。
现状村庄建设用地平衡表注:松林村现状总人口为1520人,共300户。
2、现状建筑(1)居住建筑松林村内现状住宅以二、三层建筑为主,建筑质量参差不齐,建筑较为密集,部分建筑间的间距狭小,道路不畅,给消防灭火带来不利。
松林村对外村道的沿街建筑样式新、质量较好,建筑布局整齐有序。
(2)公共建筑①松林村有一座小学,建筑规模体量较大,建筑肌理明显,建筑质量一般,具有80年代建筑分格。
用罐装煤气。
(3)给水设施松林村内没有由市政部门统一规划的市政给水管网,由自家水井供水。
(4)排水设施村内排水设施缺乏,道路两侧排水沟断断续续,生活污水未处理基本上就地排入水塘,污染较大。
(5)电信设施电信网络建设处在初期阶段,村民多各自购买卫星电视设备接收电视信号。
互联网宽带尚未普及,村民上网不便。
2、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小学:位于村南,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约平方米。
七、现状人居环境松林村原建设区居住环境较好,整体风貌一般,建筑多为二、三层,生态环境良好;在村庄新建的宅基地区域,建筑风貌较现代,人居环境也相应有所提升。
现状村庄居民日常生活垃圾没有集中垃圾收集桶。
村民环保意识不够,仍存在随处倾倒垃圾的现象。
村内环境问题主要体现为因生活污水和生产等养殖业污水所带来的水资源污染问题。
村庄厕所多为旱厕。
八、村民关注和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1、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大部分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的老年、儿童人员中,老年劳动力文化素质低、观念落后,农业“三新”技术接受慢,极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2、产业发展、村镇建设与生态环境、耕地之间存在较为突出的矛盾,新村建设不应过多占用农业用地。
3、目前缺乏比较成熟新村建设经验借鉴,尤其是新村建设资金问题,应加大对农民的扶持与资金保障。
4、村民生活方式以传统耕作为主,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程度较低,农业产值低。
新村建设要考虑农民耕作方便。
5、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尚未完善。
村民生活、居住环境需要改善。
6、基础设施跟不上村庄发展需要,目前部分村庄道路仍然不完善,大部分道路路面没有硬化,村民出行不便。
7、村庄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村庄周边池塘,严重污染周边水体环境,甚至影响到部分村庄村民生活用水的安全。
九、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现状农民居住环境比较拥挤,村容村貌较差,绿化生态环境较为零乱,改造存在一定的难度。
2、村庄缺乏文化室等公共服务设施,村民休闲健身空间不足。
给水、排污以及网络等市政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和功能升级。
3、村庄缺乏建设良好的公共开敞空间,缺乏停车、集散广场等。
4、部分村庄存在道路路网畅通性问题。
第三部分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一、村庄发展条件分析1.优势1)区位优势:地处田畈街镇城郊处,交通十分便捷;2)格局优势:村庄坐落在蜈蚣山下,东、南面为山林包围,处于“山林环合”之中,常年翠秀;3)自然资源优势:山水自然资源优美,田园景观丰富;2、劣势1)基础设施劣势:村内的部分道路仍然没有水泥硬化。
电信方面,村庄在电信互联网业务方面基本上处于空白,以及在排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亟需完善;2)经济劣势:资金缺乏依然是“瓶颈”;3、机遇1)国内乡村旅游的发展迅速,政府政策支持;2)随着松林村对内、外的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开阔了双泉村旅游市场;4、挑战1)如何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民族文化、历史人文资源、自然资源为灵魂,以此打造松林村旅游的品位。
2)如何以旅游为核心,健全“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通过产业与旅游联动,并赋予其艺术文化内涵,增强旅游文化气息,促进旅游发展的同时也增加其产品的附加值。
二、规划规模人口规模2017年松林村总人口为1520人,总户数为300户。
规划参考田畈街镇近年人口增长参数,自然增长率取8‰,则百桥行政村人口为:410×(1+8‰)13≈1686(人)用地规模本次规划村庄建设用地面积为公顷,人均平方米。
三、规划布局整体布局为“一带、两轴、五区、多节点”。
1)一带一带:位于村庄北部的水系发展带,是村庄的主要发展带,也是未来村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2)两轴村庄主要发展轴:以连接村庄北部的水系景观和山体景观形成的南北向的村庄主要发展轴。
村庄次要发展轴:以南北向的村庄主要道路形成的村庄次要发展轴。
3)五区即由村庄主要发展轴分割的两个传统居住片区、以村庄的学校形成的传统教育区、以村庄北部的广场和休闲公园形成的休闲娱乐区、以及以南部的山体形成的山体休闲区。
4)多节点主要景观节点:规划入口处的休闲广场以及休闲公园形成的入口景观节点、以通村路的景观桥形成的入口景观节点、登山入口处的入口景观以及以山顶的凉亭形成的村庄主要对景景观。
次要景观节点:即利用村庄内的边边角角闲置空地打造的次要景观节点。
四、用地规划居住建筑用地规划遵照利用周边环境,积极引导村庄的有序良性发展,合理利用土地,建设优美、舒适的生活居住区的原则。
松林村规划居住建筑用地万平方米,位于松林村内的西南侧。
住宅的布局从村落的整体形态出发,考虑到村落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保证每个住户均有较好的朝向、采光、通风和必要的日照间距要求出发,尽量因地制宜进行布局。
住宅分为新建、翻建和保留三种类别。
对现状质量较好的建筑,规划尽量予以保留,其余村宅逐步改造。
近期改造主要以环境整治和道路梳理为主,尽量减少拆迁。
另外,危房及无房户,可根据远期规划在原地翻建或异地新建。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公共设施用地遵循与村庄发展相配套,集中设置的原则。
松林村规划服务设施用地万平方米,包括村庄北部新增活动中心,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规划扩建幼儿园小学用地,规划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
道路广场用地规划松林村对外交通道路宽度控制在7米,村域主要道路的宽度原则上确定为4米,其它次要道路宽度确定在米,部分道路宽度视地形环境条件做适当调整,但宽度控制在2~3米之间,规划道路广场用地面积万平方米,新增公共停车场1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