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总体规划的说明书(示范)前言一、规划背景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规划水平,建设各具特色的新型村庄,XX市委、市政府确定XX县下东乡的XX村为村庄整治示范村,成立了以XXX为联点领导的帮扶工作组。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XX市规划局于2006年3月委托XX市规划设计院编制该村的村庄整建规划。
XX市规划设计院立即成立了该项目的规划设计小组,落实责任人。
先后数次与基层党建帮扶工作组、乡、村主要领导和广大农民进行了交流和走访,对现场进行查勘,并与当地规划、国土、水利、电力等相关部门取得联系,获得了较为详实的基础资料。
二、规划依据1、建设部《村镇规划标准》和《村镇规划编制办法》;2、《XX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整建规划工作导则(试行)》》;3、《XX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工作导则(试行);》4、《XX县县城总体规划》;5、XX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XX省建设厅、XX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全面小康示范村村庄规划建设的指导性意见》。
第一章基本情况一、现状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状况1、地理区位条件XX村位于XX县城西南郊,距县城中心城区1公里。
320省道和106国道分别从村西侧和北侧通过,规划中的衡炎高速公路南北向贯穿村域,交通区位条件优越。
2、自然及资源条件XX村地形地貌主要以丘陵为主,现状用地除部分山丘、水域和农居用地外,大部分为耕地(1502亩)和林地(1485亩)。
南部山丘中有小型山塘水库4座。
3、行政区划XX村辖16个村民小组,598户,总面积7444亩,其中耕地面积1502亩,约占土地总面积的20%。
2005年末总人口2225人。
4、社会经济状况XX村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82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10万元,农业总产值为810万元,人均纯收入2503元。
近年来培植发展了粮食、牲猪、菜牛、草莓等支柱产业。
涌现了全国劳模、生猪养殖大户等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是县商品瘦肉型生猪的生产地和发源地。
工矿企业基本没有。
目前,XX村有水泥硬化路两条,宽5米,全长约3.4公里。
其它基础设施较缺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由于衡炎高速公路的修建,对村庄原有的空间布局有很大影响,急需规划好新的集中居民安置点;2、XX县工业园区的发展迅速(现已征用部分XX村的土地),对园区周边的功能布局及道路交通影响较大,村庄规划必须与工业园区的规划相协调;3、由于养殖大户的规模不断发展,且未设污水处理设施,对生活用水造成很大污染,同时村庄居民点的垃圾随意堆放现象严重,没有统一的垃圾收集点,环境污染严重;4、住宅用地与饲养用地混杂在一起,人畜未分离,坟地穿插其中,居住环境较差。
5、没有村级的公共活动场所,文化、体育、商业等村级公共服务设施缺乏;5、村民建房随意性较大,材料、形式繁多,没有形成整体、统一的村庄特征。
6、村庄缺乏特色产业,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
第二章规划原则及目标一、规划原则1、特色与个性原则特色与个性是城镇、乡村发展的核心动力和生产力发展的支撑点。
XX村已形成具有一定基础的特色产业——养殖产业,同时依托县工业园的迅速发展和相关政策倾斜,为发展村办工业企业等集体经济提供了空间。
2、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合理的发展指标体系和村镇发展空间,处理好近远期的协调发展,根据实情确定近期建设项目,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发展政策、措施和规划管理手段,使规划有较强的指导性、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3、生产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衡炎高速公路的修建导致拆迁居民点较多,在新规划居民集中安置点的时候注重结合本村实际情况,以人为本,遵循方便生产的原则进行选址安置拆迁户。
二、发展条件分析通过对XX村发展现状的分析,得出其进一步发展存在着如下的优势和劣势。
1、发展的优势条件1)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XX县城乡结合部,衡炎高速、106国道、320省道分别通过村域,发展条件良好。
2)特色产业优势:XX村的生猪养殖生产是具有一定特色的产业,且已有相当的规模及生产经验,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条件。
同时可以依托XX县工业园的发展,招商引进工业企业或创建村办工业。
2、发展的劣势分析1)工业基础薄弱。
现状工业基本没有,工业总产值低。
2)生猪养殖配套及营销体系不全。
除全国劳模养殖基地外,生猪养殖各自为政,独立经营,生产和经营处于小农经济状态,市场风险较大。
3)公用基础设施滞后。
现状无自来水,地下水源已污染,环保环卫设施严重缺乏,道路尚未形成系统,商业及公共服务设施缺乏。
三、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1、XX村应充分利用离县城较近的优势,重点发展村办工业和第三产业,建立较为殷实的村级财政,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2、充分利用衡炎高速公路和县城工业园建设征地拆迁的契机,集中建设几个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新村庄”。
3、建设村庄公共中心,配置完善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对脏乱差进行全面整治,实现村容整洁。
4、“留田园风光,创和谐家园”。
用地布局要保护和合理利用XX村良好的自然资源,形成极具田园风光和地域特色的生态乡村。
四、本次规划期限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0—2020年。
第三章村庄类型与规模一、村庄类型通过对XX村现状经济、社会条件的评价与分析,本着尊重历史、研究现状、展望未来的原则,本次规划将XX村定位为XX县城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之一,工业、特色种植业和服务业共同发展的近郊改扩建型中心村。
二、规模1、人口规模采用综合增长率法预测。
综合增长率法为根据近几年XX村人口增长规律及2005年XX村年龄构成情况,重点考虑人口机械迁移。
其发展预测计算:Q=Q0(1+K)n+P其中Q——总人口预测数(人);Q0——总人口现状数(人);K——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P——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人);n——规划期限(年)。
综合以上情况及未来弹性发展,2020年XX村总人口取2500人。
2、用地规模XX村现状(2005年末)耕地1519亩, 总人口2225人,现状人均耕地0.7亩,现状人均建设用地为42.5 m2。
根据国家、省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及XX村现状用地情况与未来发展,确定XX村人均建设用地取100m2,则相应的建设用地规模为25公顷。
第四章村庄布局一、村域产业发展1、第一产业1)重点发展和巩固生猪产业,进一步强化XX村生猪养殖的优势,争取引进新的生猪品种和科学的养殖方法,巩固与发展这一优势。
成立生产与销售信息员组,每个生产小组选派1 员代表组建信息员组,对内负责各组间生产的分工与协作;及时对外了解信息与行业动态和销售洽谈,将信息及时反馈给各生产户。
2)加强苗木生产的经营配套建设。
在320省道边新建苗木展示中心,用于苗木业务洽谈、销售、研讨及培训等。
3)鼓励草莓、养鱼等专业户向规模化发展,形成第一产业的多元结构。
2、第二产业1)临近县工业园区新规划村级工业园用地,为工业提供发展空间。
2)通过村民集资、土地入股或招商引资方式,培育3~4个村级企业。
3)发展服务于生猪养殖、苗木种植业销售的配套与附属产品的工业企业。
4)XX村工业的引入应为生态、环保型工业。
3、第三产业1)发挥良好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如农家乐、娱乐休闲等。
2)发展运输业,服务于生猪和苗木转移和运送。
3)大力发展商业服务业,如土特产品专卖店等。
三、土地综合利用1、基本农田根据XX村现状土地利用情况,划定出基本农田保护区,严禁其他建设用地占用基本农田,共计1500亩,主要位于XX村腹部地带。
2、自然山林及水体XX村属于丘陵地带,自然植被及山林保护较好,同时现存骨干山塘及小型水库共4座,其中山林1485亩,水面257亩,主要集中在村域西南侧。
规划将其划定为自然生态保护区,确保XX村良好的自然环境。
3、村庄建设用地规划规划以现状320省道为发展轴线,沿线布置了工业、商贸服务、休闲娱乐等用地,其余居住用地呈组团散状式布置,总体形成“一轴、一心、三园、五组团”的结构模式。
一轴:沿S320为轴线呈带状布置的村委会、集体的商贸服务、休闲娱乐等设施;一心:以新规划的学校、村庄中心为中心,建设农村超市、幼儿园、储蓄所、村庄游园、体育健身设施等。
三园:新规划的工业园区、苗木种植园区以及养殖园区;五组团:新增村民的集中拆迁安置点和规划集中居住点共5个,分别为枫树塘-陈家祠堂、观冲园、姜家湾、老虎冲、田垄里五组团。
对新建居民点进行统一规划。
本次规划新增:枫树塘安置区。
占地约24亩,其中拆迁户主要安置11-14组,安置户数51户;观冲园安置区。
占地15亩,其中拆迁户主要安置15-16组,安置户数35户;老虎冲安置区。
占地15亩,其中拆迁户主要安置6-7组,安置户数44户;姜家湾安置区。
占地12亩,其中拆迁户主要安置1-2组,安置户数16户。
对规划区内现有呈集中布置的居民点予以控制,原则上不再扩大其规模,其他零散居民散户逐步实行搬迁,其土地整理为耕地。
村庄建设用地平衡表用地代码用地名称用地面积(公顷)占总用地比例(%)人均(平方米/人)R居住建筑用地 12.77 51.08 51.08C公共建筑用地 1.85 7.41 7.4M生产建筑用地 5.11 20.4 20.44S道路广场用地 3.32 13.28 13.28U公用工程设施用地 0.25 0.93 1.0G绿化用地 1.7 6.8 6.8总计 25.0 100 100.0第五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一、公共设施现状XX村目前现有小学一所,占地400 m2,4个年级,5班;卫生室一所,建筑面积20平方米。
公共设施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公共设施规划1、村委会为有利于经济建设,将村委会布置在s320东侧村庄入口附近,为XX村村务办公、苗木与养殖培训及研讨、业务洽谈、商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是XX村形象展示窗口。
2、教育设施保留并改造现有小学,规划新增4班幼儿园一所,位于居住组团的中心地段附近,环境良好,交通便捷。
3、文化体育设施公共建筑用地布局以集中布置为主,形成村庄中心。
安排文体活动、村图书室场地,满足村民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需要。
4、医疗设施规划新设村卫生室一所,总占地面积0.09公顷,位于村庄中心,方便村民就近看病,同时用于村民初级卫生保健、防疫及卫生知识宣传等。
5、商业设施规划总占地1.5公顷,为日常百货、粮店、药店、银行、信用社、饭店、小吃店、农家乐休闲等服务设施用地,以大集中、小分散形式布局,满足村民自身及XX村对外服务的不同功能要求。
6、集贸设施规划集贸设施总用地0.4公顷,主要为日常生活用品及蔬菜、土特产等交易场所,位于s320东侧,方便村民生活又适合于对外服务。
村庄主要公共服务设施一览表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面积(㎡)位置备注1、村委会 500 沿S320村庄主要入口底层商业,上部为行政办公2、幼儿园、托儿所 1000 村庄公共中心 4班3、文化站(室) 600 与村(居)委会建在一起4、老年活动室 200 与村(居)委会建在一起5、卫生所、计生站 100 村庄公共中心6、体育健身设施可与绿地结合建设7、公用礼堂 600 与村(居)委会建在一起8、文化宣传栏长度>10m 可与村委会、文化站建在一起或设在村口、绿地内第六章基础设施规划一、道路交通规划1、建设目标和规划原则建设与乡村发展相适应、布局合理、经济适用的道路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