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村村庄建设规划说明书

XX村村庄建设规划说明书

XX村村庄建设规划说明书第一章前言 (3)第二章现状概述 (3)第一节自然条件 (3)第二节社会经济 (3)第三节村庄建设情况 (3)第四节主要存在的问题 (4)第三章规划总则 (4)第一节规划依据 (4)第二节规划范围 (5)第三节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5)第四节规划目标 (5)第五节规划重点 (5)第四章村域发展规划 (6)第一节村域产业发展规划 (6)第二节村域居民点布局规划 (6)第三节村域公共设施规划 (7)第四节村域道路交通规划 (7)第五章中心村详细规划 (8)第一节村庄建设环境与场地分析 (8)第二节规划构思与布局结构 (8)第三节规划用地布局 (9)第四节道路交通规划 (9)第五节绿地景观规划 (10)第六节建筑设计 (10)第七节技术指标和投资估算 (11)第八节近期建设规划 (11)第六章整治规划 (12)第一节整治期限和整治范围 (12)第二节整治目标 (12)第三节整治思路 (12)第七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13)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13)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13)第三节电力工程规划 (14)第四节电信工程规划 (14)第五节环卫设施规划 (14)第六节综合防灾规划 (14)第八章规划措施与建议 (15)目录第一章前言党的十七大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镇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通过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农民在农村建设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湖州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的目标,逐步完善“党政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深入实施“1383”行动的计划工程,在发展现代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新型农民培育、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全面推进。

特别是实现了“输血”向“造血”的思路切换,挖掘村庄个性、打造特色品牌,不仅使村名从中得到了实惠,而且为长效开展村庄建设整治注入了持久活力。

2008年,吴兴区将出台一系列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新政策,加大扶持农业产业发展、农村科技创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步伐。

为了推进环渚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受湖州市吴兴区城交局的委托,本单位于2008年4月接受XX村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委托,经过现场调研、分析、论证等多方面工作,初步形成了阶段性成果,以供初步审查使用。

第二章现状概述第一节自然条件一、地理位置XX村位于环渚乡的东北角,东邻双丰村,南与中东村,西连荣丰,北与太湖接壤,紧靠高速连接线,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二、气候特征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降水充沛,垂直气候差异明显,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5℃,无霜期在224-246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050~1850㎜。

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风和东南风,受季风影响,降水季节分布不均,易受夏季台风暴雨、冬春低温寒潮、盛夏高温干旱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

三、地形地貌本村属于低平原水乡型地区,地势平坦,水网密布。

村域东、西、北三面环山,XX港南北向从中穿越,另有大面积的养殖水体。

村域内植物资源丰富,地带性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第二节社会经济XX村现有10个自然村,共766户,总人口2620人,劳动力448人。

村域总面积约为37.56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599亩,园地面积约503亩,内塘面积36亩。

XX村目前经济比较薄弱,以二产为主,2007年全村生产总值为7731万元,其中一、二、三产的产值分别为2023.9万元、4751.6万元、955.5万元。

一产产业主要有水稻、桑树、大棚蔬菜等作物种植,养殖湖蟹、特种水产等经济效益明显,其中2007年河蟹产值约80万元,黑鱼产值约112万元。

村级个体企业12家,发展形势较好,为全村的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主要为服装加工,化纤织物等产业类型,目前全村约有 130人村民在企业中就业。

2005年农民人均收入为7060元,2006年农民人均收入为7837元,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为8898元。

第三节村庄建设情况XX村地势相对平坦,山林少平地多,现状村庄分布较散,主要沿路、沿河分布。

XX自然村规模最大,集中分布在村域中部;薛家港集中在村域中部偏南,其余几个自然村规模较小,且交通不方便,分布十分分散。

现状各自然村人均建设用地普遍较大,详见下表。

表1 现状各自然村建设用地情况(2007年)村名 现状户数(户) 现状人口(人) 现状用地(ha) 打铁兜 67 257 4.59 薛家港 29 94 1.46横街 40 130 12.78南浜 38 109 中街 36 77 中浜 68 217 北街 64 187 祥后 32 112 铜钿眼 35 106 陆家门前 15 48 赵家舍 26 97 1.22唐家浒 92 332 4.33 丁家南头 21 82 1.75 田下 49 177 2.45 石家浒 55 216 3.02 张家浒 75 291 4.51 泥桥港 24 88 1.45 总计766262037.56村域中部有湖薛公路,现状宽度6米,沥青路面,路况较好。

通村公路向东延伸至双丰村,向西延伸至户湖州。

村委会位于村域的薛家浒自然村中部,村委会建筑较破旧,规划新建。

XX 自然村内由原小学改造的幼儿园,内有4个班。

在湖薛公路北侧建有XX 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并同时服务周边几个村。

村域中张家浒和唐家浒中都设有一座公共厕所,菜市场位于XX 的老街内,菜肉买卖沿马路设摊,影响过往交通和村庄环境。

第四节 主要存在的问题虽然近几年XX 村逐步开展村庄环境整治,设有垃圾收集设施等,使垃圾乱扔乱堆现象得以有效的控制,但总体建设情况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村庄建设方面由于缺乏村庄建设规划的指导,村庄建设无序,新老建筑参差不齐,与村庄整体格局不协调,新建建筑布局凌乱,占地面积较大,不利于节约土地。

村内随意搭建构筑物的现象较多,老村部分建筑布局过于紧凑,进出不便,影响采光与通风,消防间距不足。

现状道路不成体系,路况较差,部分道路不满足消防通道的要求。

村内多处宅间空地未有效利用或绿化,种植东西杂,荒废弃置的较多。

村内排水、消防等基础设施滞后,文化娱乐等社会服务设施配备不全,缺乏体育设施。

村庄景观风貌较差:“只见新房,不见新村”,总体建筑形式较乱,乡村特色不突出,缺乏景观亮点;绿地率低,缺少公共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河道淤积及水草丛生现象严重,河流需要进一步整治。

二、产业发展方面从目前农业生产结构来看,全村以粮食作物、桑树、大棚蔬菜种植为主,农业主导产业不突出,未形成产业优势,生产力标准化水平低,影响农业产业化发展。

由于人均耕地不多,村内有12家个体私营企业,有近130人的村民靠外出务工获得收入。

第三章 规划总则第一节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镇规划标准》 (3)《村镇规划标准》(4)建设部《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 (5)浙江省建设厅《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6)《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考核验收标准及办法》 (7)《湖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8)《湖州市区村庄布局规划》(9)《环渚乡城镇总体规划》(10)《环渚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1)《湖州市新农村建设村庄消防规划编制要点》湖公通[2006]100号(12)国家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规范第二节规划范围本次规划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层次,包含三个规划,即村域发展规划、中心村详细规划和整治规划。

针对不同规划的建设要求,采取相应的规划措施,增强村庄建设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村域发展规划:以XX村行政管辖区域为规划范围,面积为332.79公顷。

该层次规划确定村域内村庄布局、村域产业发展方向、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布局。

中心村详细规划:结合旧村整治进行新村建设,总用地面积28.22公顷,其中村庄建设用地18.08公顷。

此层面对旧村道路、建筑和环境进行梳理、整治,确定中心村总平面设计、市政工程规划、住宅建筑设计、近期建设及相应的经济分析。

整治规划:规划范围包含现有的各个自然村建成区。

本层面主要提出中心村、保留村和撤并村等类型的整治思路,对中心村提出建筑、道路、环境等方面更为详细的整治意见和改造意向。

第三节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现代生态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解决农民最关切的实际问题为着力点,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构建集生产、生活与服务于一体的功能结构及相应的规划组织模式。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处理好旧村整治与新村建设、近期建设和远期建设、中心村和一般自然村的关系,使村庄的建设规模、速度、标准及开发模式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需求相适应。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结合XX村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状况等,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引导私营企业,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同时挖掘村庄特色,实现“一村一品”。

以人为本、适度超前。

规划以民意调查卷的形式,征求农民意见,并进行充分论证,营造适合人居住、工作和发展的空间环境,构建和谐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规划必须高起点、高标准。

保护环境、集约土地。

充分尊重地域内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环境,加强对河流水系、基本农田的保护。

坚持“建新必须拆旧的原则,加强土地整理和复垦,有效集约土地,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第四节规划目标规划结合XX村实际,按照新农村建设分近期、远期“两步走”的实施步骤,。

近期目标: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完善基础服务设施、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即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村庄整治力度,实行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完善道路交通,合理布局用地空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由城市向农村延伸,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农民增收。

远期目标:优化用地功能布局,使旧村改造与新村建设相得益彰,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具有现代文明气息的农村新社区。

即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健全城乡公交、公共设施服务、污水处理网络等,引入城市社区管理概念,完善教育、医疗、文化、娱乐设施,全面实现城乡一体化。

第五节规划重点结合湖州市村庄布局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在村域范围内合理布置村民点,引导农村人口适度集聚。

利用良好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对村域内产业发展作合理规划,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整合村庄建设用地,缩小人均建设用地规模,加强村庄河道、建筑、环境整治,优化中心村用地布局,使旧村改造与新村建设相协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