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lecture 11(物称与人称)
lecture 11(物称与人称)
the conference room at 2 P· Friday. M. (All faculty and staff are requested to meet in the conference room at 2 P· Friday.) M.
三、物称与人称的翻译策略 (一)有灵主语与无灵主语的转换 汉语句子多为有灵主语;而英语善用无灵主语。 在翻译中,为了符合英汉各自的思维方式,在叙述 方式上必须注意主语的转换。请看下例英汉互译 中的转换: (12)Business took him to the town. 他因事进城去了。 (13)A great elation overcame them. 他们欣喜若狂。
她独处时便感到一种特殊的安宁。
2.非人称代词“it”和there be句型的使用。
王力先生曾对英语形式主语做过精辟的论述:就 句子结构而言,西洋语言(英语)是法治的,中国语 言是人治的,法治的不管主语用得着用不着,总要 呆板地求句子形式的一律;人治的用得着就用,用 不着的就不用,只要能使对话人听懂说话人的意 思,就算了。这也为英汉互译中“it”形式主语和 零位主语的处理提供了依据。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中国人相信“天人合一 (oneness between man and nature)”。 而且, 这种“天人合一”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认为“万 物皆备于我” 。因此,从“我”就可以掌握“万 物”的本质,而“万物”的特征也显现在“我” 之中。这即是中国文化传统意义上的人本文化。 这种人本文化的长期积淀,形成了汉民族主体型 的思维方式,即以人文为中心来观察、分析、推 理和研究事物的思维
(英文中出现了七个动词被动式,而中文里却 一个“被”字也没有,翻译时还添加了多个“我 们”“你们”等人称词。英汉语民族思维习惯之
间的差异,由此可见一斑。)
(二)汉语人称倾向的表现形式 汉语虽然也有用拟人法来描述抽象的概念或无生命的事 物,如 “什么风把你吹来的?”, “爱情把我们的心连在一起”, “高山低头,河水让路”,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 但这种表达法较常见于形象的比喻或轻松的文体,无论 从使用的语境或出现的频率来看,都远远不及英语。 而英语中的无灵主语和有灵动词搭配使用的倾向,确实 英语中一种长江的表达方式,不一定见于文学语言。 汉语注重的是“什么人做什么事”,往往用人或比较确 定的事物作主语。
(1)Dawn met him well along the way. (2)At last a weakness seized me, and I fell. (3)The electric shock killed him. (1)拂晓时,他已经上路好久。 (2)最后,我浑身一软,跌到在地。 (3)他被电打死了。
频繁使用被动是英语科技文章的一大特色。而中文则明 显多使用主动句。 又如:A current search of the files indicates that the letter is no longer in this Bureau's possession. It is noted that the letter was received two months ago, and after study, returned to your office. In view of the foregoing, it is regretted that your office has no record of its receipt. If the letter is found, it would be appreciated if this Bureau was notified at once. 我们最近查找了卷宗,发现本局并无此信。可以肯定的 是,我们两个月前收到此信,经研究后,已寄还贵处。 鉴于以上情况,贵处仍无收信的记录,我们感到遗憾。 如果你们找到此信,请即通知本局,不胜感谢。
3.当无法采用人称或泛称,或主语不必说出时,则 用无主句或主语省略句。 发现了错误,一定要改正。 Wrongs must be righted when they are identified. 请全体教职工(faculty and staff)星期五下午2时 在会议室集合。 It is requested all faculty and staff meet in
无灵( inanimate)主语,具体而言,就是不用 “你”“我”之类人称代词,而用表示没有生命 的事物的名词,尤其是抽象名词以及抽象概念来 作句子的主语。 “有灵动词”是表示人或动物特有的动作行为的 动词。“无灵主语”与“有灵动词”连用的时候, 语句带有强烈的“拟人”或“拟物”的色彩,因 而“富有诗意”。较之英语,汉语“无灵主语+有 灵动词”的情况要少得多。
“人称主语句”显得较为“主观”,“物称主语句” 显得较为“客观”。英语较多用物称表达法,让 事物以客观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少用人称来叙述;
汉语较多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倾向于描 述人及其行为或状态,常常使用人称表达法。 物称和人称的不同应用构成了英汉语言的一大差 异特征。
一、中西思维方式与汉英人称、物称 英汉语中分别倾向于使用物称和人称,有其思维 方式上的根源。 源于古希腊文明的西方文化认为“天人相分” “ (dividedness between man and nature), 世界上的万物都是对立的,二分的,如人与自然、 物质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等。西方人的这种以物 本为主体,以自然为本位,“偏重于对自然、客观的 观察、研究探索的精神,逐渐形成了客体型的思 维方式,即把观察自然世界作为观察、分析、推 理和研究的中心”。
上述三例中的英语句子均用物称做主语。 例1的主语是表示自然客观现象的名词,反映英语 民族崇尚自然的客体思维特征; 例(2)运用抽象名词作主语,既使用了有灵的动词, 又反映了英语民族注重逻辑思维的倾向; 例(3)的主语是表示具体的客观事物the electric shock,突出了物称主语对“他”造成的结果。 比较而言,汉语的“无灵主语+有灵动词”情况较 少,而“有灵主语+有灵动词”的情况则较多,这 符合汉语民族主体意向性思维特征特点。
第十一讲
汉语与英语的句法对比及其翻译 (人称与物称)
句子的主语可以分为“人称主语”(personal subject)和“物称主语”( impersonal subject) 两种类型。
所谓“人称主语”,即句子的主语是“人”;所谓 “物称主语”,即句子的主语是“物”。以“人” 为主语的句子称为“人称主语句”,以“物”为 主语的句子称为“物称主语句”。
比一个只干体力活的年轻人更敏捷。
3.被动句的使用。 被动句的使用和英语的物称倾向有密切的关系。 “被动句促成了物称倾向,物称倾向也滋长了被 动句。” 一方面,物称主语往往是受事,必须和被动式的谓 语搭配;另一方面,被动句本身是一种客观、间接 的叙述,与物称主语的客观色彩相得益彰。在类 似情况下,汉语倾向于用人称主语来叙述,并且用 主动句。
The city witnessed the outbreak of the armed uprising. 武装起义在这个城市爆发了。 His passion carried him astray. 他因激情而误入歧途。 Memories of that historic and happy occasion still linger. 人们对那次历史性的盛会记忆犹新。 An idea suddenly struck me. 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 A strange peace came over her when she was alone.
1.主要表现在用有灵主语和有灵动词搭配。 这种有灵主语通常是指人或社会团体的名词,而谓语动 词也是通常用来说明人或社会团体的动词。 我一时记不起他的名字。 His name escapes me for the moment 他为人和善,因而朋友很多。 His bonhomie often brought him friends. 2.在无法确定人称时,就采用“有人”“人们”“大 家”“别人”等泛称。 众所周知,中国人四千年前就发明了指南针(compass )。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Chinese invented the compass four thousand years ago.
二、英语物称倾向和汉语人称倾向的表现形式 (一)英语物称倾向的表现形式 1.“无灵( inanimate)主语”和“有灵 (animate)动词”搭配使用。 根据所指的不同性质来划分,名词可以分为“有 灵名词”和“无灵名词”两种类型。在句子 中,“有灵名词”作主语称为“有灵主语”,“无灵 名词”作主语称为“无灵主语”。 所谓 有灵主语(animate subject)”由指人或社团 的名词充当,以指人居多,并且与之搭配的有灵动 词一般也只能与人连用。
Exeitement deprived me of all power of crying. 我兴奋得哭不出来。 His failure to observe the safety regulations brought an accident to the machine. 他没有遵守安全规程,导致机器出现了故障。 His new book hits off the American temperament with amazing insight 他在新作中对美国人性格的描写入木三分。 1980 saw the successful launching of China’s first intercontinental guided missile. 1980年,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洲际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