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称与人称
一、汉语常用人称主语,英语常用非人称主语
汉语常用人称主语,往往注重‚什么人怎么样了‛当人称不言自明时,就用 ‚有人‛、‚人们‛、‚大家‛等泛指人称,有灵主语总是占绝对优势。而习惯于 客体思维方式的英美人却常把观察或叙述的视点放在行为、动作的结果或承受者 上,使语言表述带有客体性特征,因此在英语中人们往往关注‚什么事发生在什么 人身上‛,而英语可用人称主语表达,也常用非人称主语表达。如: • 我兴奋得哭不出来。 • I'm so excited that I can't cry. • Excitement deprived me of all power of crying. • 她感到莫名的恐惧。 • She felt a sense of fear. • An unknown fear possesse无灵主语句
同理,在汉英翻译时,我们要寻找汉语句中充当宾语的名词来做主语,在很 多情况下汉语中的谓语动词在英文中译为名词作主语。汉语中充当主语的名词或 人称代词可译为人称代词+名词作宾语。例: 1.不同的人对退休持不同的态度。 译:Attitudes towards retirement 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动词宾语作主语)
• 其次,从英语语言自身具备的特点来看,隐喻的普遍存在也是英语中无灵主语 句大量存在的原因之一。在英语中,正是由于隐喻的存在,大量的不具备生命 特征的词被引入到结构相对模糊的目标语中,一方面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形式, 另一方面也使表达的内容更为生动,具有动感。例如: 1. An evil idea is growing in his mind. (idea is plant) 2. Nowadays, scientific idea flow rapidly.(idea is liquid)
2.汉语倾向于使用有灵主语句,而汉语‚无灵主语‛句与‚有灵动 词‛搭配通常用作一种拟人化的修辞手段.
汉语的‚有灵动词‛一般只能与人称搭配,根据汉人的思维习惯,人或社会团体才有 这类有意识、有意志的行为,非人类的、无生命的事物一般只能有一些无意识、无意志 的状态、运动或变化。因此汉人认为有灵句由‚有灵名词+有灵动词‛构成,无灵句由 ‚无灵名词+无灵动词‛构成。但是,英语中有很多用‚无灵主语‛+有灵动词‚搭配的句 式,汉语‚无灵主语‛与‚有灵动词‛搭配通常用作一种修辞手段——拟人化: 例如: 1)北京目睹过许多伟大的历史事件。 Beijing has witnessed many great historical events. 2)星光很早以前就踏上了旅途。 The light from the stars started on its journey long long ago.
One reliable source said that major tax changes were being considered by the Treasury. 据可靠消息,财政部正在考虑对税收办法作重大改革。 John said that he would come this evening. 约翰说他今晚来。 上述两例中的said 分别与表示无生命的事物的 one reliable source 和表示有生命的 John搭配。前句是无生命主语句,后者是有生命主语句。动词 say在前一例中用作 无灵动词,在后一例中用作有灵动词。而汉语中与say相对应的动词是"说",它只 能作有灵动词。如改作无灵动词,则很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英译汉时一是要 弄清英语无生命主语句特点,二是对原句的结构和搭配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Impersonal vs. Personal
• 句子的主语可以分为‚物称主语‛(impersonal subject)和‚人称主 语‛( personal subject)两种类型。 • 所谓‚物称主语‛,即句子的主语是‚物‛;所谓‚人称主语‛, 即句子的主语是‚人‛。以‚物‛为主语的句子称为‚物称主语 句‛;以‚人‛为主语的句子称为‚人称主语句‛,
•
放弃主语
1. The emergency of the case admitted of no alternative. 译:情急之下,别无选择。(译为无主句) 2.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译: 时光如流水,岁月不待人。 3. Opportunity seldom knocks twice. 译:机不可失。 4.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译:失败是成功之母。
• 造成差异的因素:
• 首先,英汉语中分别倾向于使用物称和人称,有其思维方式上的根源。 英语的非人称倾向反映了西方人的客体意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开 创的形式逻辑和盛行于16至18世纪欧洲的理性主义对说英语的人们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说英语的人们善于用逻辑和理性思维进行思考,同时,他们推崇自然,认 为自然是人类认知的主要对象,必须充分认识自然、了解自然、自然和人类同等 重要。因此,表现形式和内容更为客观的无灵主语句大量出现在英语中也不足为 奇了。 与之相比,汉语的人称倾向反映了中国人的主体意识。汉语强调“事在人为”、 “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中国人相信“天人合一(oneness between man and nature)”。 而且,这种 “天人合一”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 。 因此,从“我”就可 以掌握“万物”的本质,而“万物”的特征也显现在“我”之 中。这即是中国文化传统意义上的人本文化。这种人本文化的长期积淀,形成了汉 民族主体型的思维方式,即以人文为中心来观察、分析、推理和研究事物的思维。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汉语中的句子大都以“有灵”的人做主语了。
• 保留原句主语
1. The thought of returning filled him with fear. 译:一想到要回去,他心里就害怕。(人称代词him 在原句中做动词宾语, 在译文中做主语) 2. The thick carpet killed the sound of my foot steps. 译:我走在厚厚的地毯上,一点脚步声都听不到。(所有格 my 在译文中做主 语) 3. Depression set stage for other illness and intensify existing ones. 译:沮丧可诱发其他疾病或加重目前的疾病。(原句主语充当译文主语)
• 他疾病缠身,直至死去。 • He was sick, and he died. • Illness pursued him until his death .
• 他没有了勇气。 • He didn't have the courage. • Courage deserted him. • 我气的说不出话。 • I can't say a word because I am angry. • Anger choked my words.
4.使用无灵主语的优点
(1)增加主语的多样性。往往在写作时,我们会反复用同一有生命的词作主语, 总在不经意间使语句显得单调,重复。 (2)使语言更生动化。将无生命的事物作主语而展开的句子,往往会用上比喻、 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随之提升一个档次。 (3)使表达更为客观。主语是有生命的事物时,展开的句子往往带有该有生命 物质的主观感情色彩,而如果是无灵主语,则表达很客观。
5.英语无灵句与汉语有灵句的英汉互译策略
无灵主语句是英语语言中的一个特点,常用表示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概念的 名词或各种形式的非谓语动词做主语。这样的句式新颖独特,结构严谨,言简义 丰,并具有拟人修辞色彩。而运用表示人或动物的名称做主语是则是汉语有灵句 的语言特点之一。句式相对繁杂松散。因此,在英汉互译时,我们要充分重视两 种语言在这方面的句式差异,做出必要的转换。
1、汉语重人称,主要体现在动词和主语两个方面
按照动作的执行者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这一标准,英语和汉语的动词均 可分为有灵动词和无灵动词。前者用在表示有生命的名词后,后者用在表示无生 命的名词后。含有灵动词的句子称作有生命主语句(有灵主语句),含无灵动词 的句子称作无生命主语句(无灵主语句)。 英语和汉语在有灵动词和无灵动词上的差别是:有灵动词与无灵动词在英语中 没有明确的区别,即一个动词常常是既可用作有灵动词、又可用作无灵动词;而 在汉语中这两类动词之间却有明确的区别,即一个用作有灵动词的动词不能同时 用作无灵动词。例如:
(1)英汉翻译,把无灵主语句改为有灵主语句
既然我们的主体思维决定了汉语的主语是有生命的行为主体,,所以在翻译 英语无灵句时,译文的主语是最先需要确定的。这时常见的策略是:保留、发掘、 放弃。保留就是何明珠所说的寻找句中充当宾语或定语的相关人称代词或名词; 发掘指原句虽无人称代词或名词,但如果内容涉及普遍现象时,可以用泛指人称 代词做译文主语;放弃是指放弃有灵名词做主语,直接译为汉语无主句。例:
3.无灵主语句在英语中是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无灵主语并不是英语的专利, 在汉语中其实我们也常常用到。
• 例1: Life has told us that-----• 译:我们从生活中学到—— 可以表述为‚生活告诉我们——‛ • 例2: Motherland,always,is drawing the heart of overseas Chinese. • 译:海外华人时刻关注祖国。 可以表述为‚祖国时刻牵动着海外华人的心‛
4.An evil idea is growing in his mind. 译:他的头脑产生了邪恶的念头。(所有格his在译文中做主语)
•
发掘主语
1.Its remoteness effectively masked its activity. 译:由于偏远,人们不了解其中的活动。(泛称做主语) 2. By now optimism had given way to doubt. 译:至此,人们不再盲目乐观,而是疑惑重重。(泛称) 3.However, it was recognized that in some field a rough-and ready translation will be better than none at all. 译:然而,人们认识到,在某些领域,即便是粗糙的翻译也聊胜于无。(泛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