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 -脊髓疾病
围绕终丝形成马尾。
腰椎穿刺部位:
成人在第1腰椎以下只有马尾。 临床上常选择第3、4或第4、5腰椎 棘突之间穿刺。
马尾的临床意义: 临床上在此穿刺比较安全。
脊髓表面的沟裂:
• 前正中裂
Anterior median fissure
• 后正中沟
Posterior median sulcus
• 前外侧沟
拇屈肌 膝反射 膝关节伸直 股四头肌 股神经 L2-4 踝反射 足向趾面屈曲 腓肠肌 坐骨神经 S1-2浅反射ຫໍສະໝຸດ • 反射 检查法 反应 神经 阶段定位
角膜反射 轻触角膜 闭眼睑 三叉面N 脑桥
咽反射 轻触咽后壁 软鄂上举 舌咽、迷走N 延髓
和呕吐
上腹壁 划过腹部上部 上腹壁收缩 肋间N T7-8
Up
down
薄束和楔束
• 位置:后索 • 组成: T5以下→薄束 T4以上→楔束
• 定位 SLTC 内→外
• 功能 传导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冲动。
脊髓小脑后束
(posterior spinocerebellar tract)
脊髓小脑前束
(anterior spinocerebellar tract)
• 位置 • 组成 • 功能 传导非意识性 本体感觉冲动
脊髓丘脑束
• 位置
外侧索的前半和前索 • 组成
• 功能
①脊髓丘脑侧束功能是 传导痛觉和温度觉的冲 动。 ②脊髓丘脑前束功能是 传导粗触觉冲动。 • 定位
皮质脊髓束 ( corticospinal tract)
• 位置 侧索、前索
• 组成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 功能
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 定位
横向
脊髓长上行纤维束
名称
薄束 楔束 脊髓丘脑束
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前束
位置 起始 功 能
后索
脊N节 意识性本体觉
后索
脊N节 、精细触觉
外侧、 前索
1、5 躯体痛、温觉 7、8层 粗触觉
外侧索 胸核
非意识性本体觉
外侧索 5-9层
、触觉
脊髓长下行纤维束
名称 位 置 终止 功能 皮质脊髓侧束 外侧索 3-9层 控制骨骼肌 皮质脊髓前束 前索 8-9层 的随意运动
– 前角运动神经元
• 后角posterior horn:
(外感受区,痛温触压)
后角边缘核 胶状质 后角固有核 胸核仅见于颈8至腰2节段
(二)白质 White matter
• 三索 (主要由上下行的神经纤维所组成)
– 前索(anterior funiculus) – 后索(posterior funiculus) – 侧索(lateral funiculus)
• 三类纤维
– 联络脑和脊髓长纤维 – 联络各节段的固有束 – 连接两侧前索的白质前联合
脊髓内长纤维
上行传导束
• 薄束 • 楔束 • 脊髓丘脑侧束 • 脊髓丘脑前束 • 脊髓小脑后束 • 脊髓小脑前束
下行传导束
• 皮质脊髓束 • 红核脊髓束 • 顶盖脊髓束 • 内侧纵束 • 前庭脊髓束 • 网状脊髓束
脊髓
The Spinal Cord
一、脊髓位置和外形
1.脊髓的位置
• 位于椎管内 • 上平枕骨大孔与延髓相连,
下止于第1腰椎体下缘。
纵向
31对脊神经
• 颈段: 8对 • 胸段: 12对 • 腰段: 5对 • 骶段: 5对 • 尾神经:1对
2.脊髓的外形
前后稍扁圆柱形
• 两个膨大 • 脊髓圆锥
脊髓末端变细
红核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顶盖脊髓束 内 侧纵束
外侧索 5-7层 兴奋屈肌运动N元 前索 7-8层 兴奋伸肌运动N元 外侧索 7-8层 调节肌张力 前索 7-8层 调节头颈、眼外 前索 7-8层 肌的反射活动
脊髓的机能
The function of spinal cord
1. 传导功能 • 感觉 脊髓 脑 • 脑 脊髓 躯干四肢运动,大部分内脏运动
Anterolateral sulcus
• 后外侧沟
Posterolateral sulcus
后根 前根
grey matter
white matter
脊髓节段
• 脊髓全长分为31节 •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 上颈髓 (C1~C4) 下颈髓和上胸髓(C5~T4) 中胸髓(T5~T8) 下胸髓 (T9~T12) 腰髓(L) 骶髓和尾髓(S&Co)
2. 反射功能
• 躯体反射 • 内脏反射
感觉神 经末梢 传入神经纤维 中间神经元
骨骼肌
传出神 经纤维
脊髓
深反射
反射 反应 肌肉 神经 定位 肱二头肌 肘关节屈曲 肱二头肌 肌皮神经 C5-6 肱三头 肘关节伸直 肱三头肌 桡神经 C6-8 桡骨膜 肘关节屈曲 肱桡肌 正中、肌皮神经 C6-8
前臂旋前 旋前肌 指屈肌 手指屈曲 指深、浅屈肌 正中、尺神经 C7-T1
• 灰质
Gray matter – 前角(宽大) – 后角(狭细) – 中间带 – 侧角(T1~L3)
• 白质
White matter – 前索 – 后索 – 外侧索
grey matter
white matter
脊髓灰质
中 间 外 侧 核
(T1---L3)
骶 副 交 感 核
• 前角anterior horn:
对应椎骨 = C1 ~ C4 -1 = C4 ~ T3 - 2 = T3 ~ T6 - 3 = T6 ~ T9 = T10 ~ T12 = L1
Up
down
脊髓平面
Internal divisions of the spinal cord
脊髓灰质和白质
侧索
后索
前索
后角
侧角
(T1--L3)
中间带
前角
1.上行纤维束
Fasciculus gracilis(薄束)
Fasciculus cuneatus (楔束)
Posterior spinocerebellar tract (脊髓小脑后束)
Anterior spinocerebellar tract (脊髓小脑前束)
Spinothalamic tract (脊髓丘脑束)
颈膨大
( C5 ~ T1)
终丝
腰骶膨大
( L2 ~ S3)
脊 髓 圆 锥
马尾
• 颈膨大:C5-T2 支配上肢的下运动神经元细胞体 • 腰膨大:L1-S2 支配下肢的下运动神经元细胞体 • 马尾: 圆锥以下的腰骶神经根L2-5、S1-5及尾节
发出的共10对神经根组成
脊髓节段高于同序数椎骨,而脊神经 根仍然从相应的椎间孔出椎管,以致腰、 骶、尾部的脊神经在椎管内几乎垂直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