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桩基设计指导书讲解

桩基设计指导书讲解

土木工程专业桩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土木工程学院港航教研室一、设计步骤及计算公式(按新《桩基规范》JGJ94-2008) (一)桩型选择与桩长确定,初选承台埋深(参见教材240页)尽量使承台底面位于地下水位面以上且土质较好的土层内。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规定,桩进入液化层以下稳定土层中的长度(不包括桩尖部分)应按计算确定。

对于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d 为桩径),砂土不易小于1.5d ,碎石类土不宜小于1d ,且对碎石土、砾、粗、中砂、密实粉土、坚硬粘性土尚不应小于0.5m ,对其他非岩类石土尚不应小于1.5m 。

对存在淤泥层等压缩性很大的土层时,宜考虑负摩阻力,如采用简化计算不考虑摩阻力时,不应计入淤泥层及以上土层的摩阻力。

此时,桩进入稳定土层的长度宜取大值,如5-8m 。

如各种条件许可,桩端全截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宜达到桩端阻力的临界深度,以使端阻力充分发挥。

嵌岩桩要求桩底下3d 范围内,应无软弱夹层、断裂带、洞穴和空隙分布。

桩顶嵌入长度:为保证群桩与承台之间连接的整体性,桩顶应嵌入承台一定长度,对大直径桩宜≥100㎜;对中等直径桩宜≥50㎜。

绘制桩长确定示意图。

(二)初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1. 据双桥静力触探资料,确定混凝土预制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参见教材222页公式8.14) c p p i i si Q q A l f αμβ=+∑对灌注桩参见教材222页公式8.17确定。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 取其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 uk 的一半。

2. 按桩身材料强度确定单桩承载力(由于此时尚未进行桩身结构设计,故近似按轴心受压素混凝土桩计算。

参见教材219页公式8.10) c c p R f A ψ=基桩成桩工艺系数ψc 应按下列规定取值:(1) 混凝土预制桩、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 ψc =0.85; (2) 干作业非挤土灌注桩: ψc =0.90;(3) 泥浆护壁和套管护壁非挤土灌注桩、部分挤土灌注桩、挤土灌注桩: ψc = 0.7 ~ 0.8 ; (4) 软土地区挤土灌注桩: ψc = 0.6 。

二者比较,取较小值。

(三)确定桩数及桩的平面布置对边柱,取柱下独立承台;对中柱,因两柱间距较小,荷载较大,故将两中柱下做联合承台。

1. 桩数确定先按中心受荷初估: ;(由于此时承台平面尺寸尚未确定,可按 初估,考虑偏心荷载作用较大,将n 放大1.1~1.2倍后取整数。

)2. 确定承台平面尺寸(参见承台尺寸的构造要求见教材243页),绘制桩的平面布置图(参见教材242a K K R G F n +≥K aF n R ≥注:1 d —圆桩直径或方桩边长,D —扩大端设计直径。

2 当纵横向桩距不相等时,其最小中心距应满足“其他情况”一栏的规定。

3 当为端承型桩时,非挤土灌注桩的“其他情况”一栏可减小至 2.5d(四)确定基桩竖向承载力及基桩竖向承载力验算 1.基桩竖向承载力确定新《桩基规范》规定:对于端承型桩基、桩数少于4 根的摩擦型柱下独立桩基、或由于地层土性、使 用条件等因素不宜考虑承台效应时,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取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对于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摩擦型桩基,宜考虑承台效应确定其复合基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1 上部结构整体刚度较好、体型简单的建(构)筑物; 2 对差异沉降适应性较强的排架结构和柔性构筑物; 3 按变刚度调平原则设计的桩基刚度相对弱化区; 4 软土地基的减沉复合疏桩基础。

考虑承台效应的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不考虑地震作用时考虑地震作用时式中 ——承台效应系数,可按表5.2.5 取值;f ak ——承台下1/2 承台宽度且不超过5m 深度范围内各层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厚度加权的平均值; A c ——计算基桩所对应的承台底净面积; A ps ——为桩身截面面积;A ——为承台计算域面积。

对于柱下独立桩基,A 为承台总面积;对于桩筏基础,A 为柱、墙筏板的1/2 跨距和悬臂边2.5 倍筏板厚度所围成的面积;桩集中布置于单片墙下的桩筏基础,取墙两边各1/2 跨距围成的面积,按条基计算;——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采用。

2.基桩竖向承载力验算不考虑地震作用效应的桩基单桩承载力验算,中心受荷仅满足(1)式,偏心受荷(1)(2)应同时满足。

考虑地震作用效应的桩基单桩承载力验算,中心受荷仅满足(1)式,偏心受荷(1)(2)应同时满足。

式中:c ak c a A f R R η+=c ak c a a A f R R ης25.1+=n nA A A ps c-=c ηa ς()()k a k max a N R 1N 1.2R 2≤------≤---k kk yk maxxk max k k k max 22i i F G N nM x M y F G N n y x +=+=++∑∑()()Ek a Ek max a N 1.25R 1N 1.5R 2≤------≤-----注:本次设计可按不考虑地震作用效应的情况进行验算。

注:1 表中s a / d 为桩中心距与桩径之比;Bc / l 为承台宽度与桩长之比。

当计算基桩为非正方形排列时, s a = (A /n )1/2, A 为承台计算域面积,n 为总桩数。

2 对于桩布置于墙下的箱、筏承台, ηc 可按单排桩条基取值。

3 对于单排桩条形承台,当承台宽度小于 1.5d 时,ηc 按非条形承台取值。

4 对于采用后注浆灌注桩的承台,ηc 宜取低值。

5 对于饱和黏性土中的挤土桩基、软土地基上的桩基承台,ηc 宜取低值的 0.8 倍。

(五)桩基沉降验算计算矩形桩基中点沉降时,桩基沉降量可按下式简化计算:∑-=---∙∙∙∙=∙∙=ni sie e E i i i i p s s z a z a 10'11_4ψψψψ式中 p 0——在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下承台底的平均附加压力; —— ----平均附加应力系数,根据矩形长宽比a / b 及深宽比ci i c i i B z b z B z b z 112,2--== ,可按规范附录D (或教材81页表)选用。

桩基沉降计算深度z n 应按应力比法确定,即计算深度处的附加应力σ z 与土的自重应力σ c 应符合下列公式要求:式中j ——附加应力系数,可根据角点法划分的矩形长宽比及深宽比按规范附录D (或教材54、56页表)选用。

桩基等效沉降系数ψe 可按下列公式简化计算:式中 n b ——矩形布桩时的短边布桩数,当布桩不规则时可按上式近似计算;C 0、C 1、C 2——根据群桩距径比s a / d 、长径比l / d 及基础长宽比L c / B c ,按本规范附录E 确定; L c 、B c 、n ——分别为矩形承台的长、宽及总桩数。

当无当地可靠经验时,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ψ可按下表选用。

对于采用后注浆施工工艺的灌注桩,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应根据桩端持力土层类别,乘以0.7(砂、砾、卵石)~0.8(黏性土、粉土)折减系数;饱和土中采用预制桩(不含复打、复压、引孔沉桩)时,应根据桩距、土质、沉桩速率和顺序等因素,乘以1.3~1.8 挤土效应系数,土的渗透性低,桩距小,桩数多,沉降速率快时取大值。

注:1 E s 为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压缩模量的当量值,可按下式计算:式中iSi siA EA E-=∑∑A i 为第i 层土附加压力系数沿土层厚度的积分值,可近似按分块面积计算;2ψ可根据Es 内插取值。

计算桩基沉降时,应考虑相邻基础的影响,采用叠加原理计算;桩基等效沉降系数可按独立基础计算。

(六)桩身结构设计1.桩身受力钢筋计算(参见教材242、243页) 2.吊环配筋计算(预制桩)《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对吊环规定:在构件自重标准值作用下,每个吊环按2个截面计算的吊环应力不应大于250/N mm 。

两点起吊,每个吊环所受拉力两点起吊,每个吊环所受拉力每个吊环应配受力钢筋(七)承台设计 1.抗冲切计算(1)柱对承台板冲切验算对于柱下矩形独立承台受柱冲切的承载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00000F 2l xcyyc x h p t b a h a f h βββ⎡⎤≤+++⎣⎦ (5.9.7-4)式中β0x 、β0 y ——可按式(5.9.7-3)求得,00000000//,//,,0.25~1.0;x x y y x y a h a h λλλλ==均应满足的要求000.840.2βλ=+ (5.9.7-3)h c 、b c —— 分别为x 、 y 方向的柱截面的边长; a ox 、a oy ——分别为x 、 y 方向柱边离最近桩边的水平距离。

对于柱下矩形独立阶形承台受上阶冲切的承载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2l R q ⎛⎫= ⎪⎝⎭12s y R A f=()[]10111111)(2h f a h a b F t hp x y y x l βββ+++≤式中x 1β、y 1β——由公式5.9.7-3求得,,/1011h a x x =λ1011/h a y y =λ;x 1λ、y 1λ均应满足0.25~1.0的要求;1h 、1b ——分别为x 、y 方向承台上阶的边长;x a 1、y a 1——分别为x 、y 方向承台上阶边至最近桩边的水平距离对于柱下两桩承台,宜按深受弯构件(l o /h<5.0,l o =1.15 l n ,l n 为两桩净距)计算受弯、受剪承载力,不需要进行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2)承台受位于柱(墙)冲切破坏锥体以外的基桩冲切的计算四桩以上(含四桩)承台受角桩冲切的承载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1211110/2/2l x y y x hp t N c a c a f h βββ⎡⎤≤+++⎣⎦(5.9.8-1)11110.560.560.20.2x y x y ββλλ==++,对于三桩三角形承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受角桩冲切的承载力:底部角桩:01111112tan )2(h f a c N t hp l θββ+≤ (5.9.8-4)2.056.01111+=λβ (5.9.8-5) 顶部角桩: 02122122tan )2(h f a c N t hp l θββ+≤ (5.9.8-6)2.056.01212+=λβ (5.9.8-7) 式中 11λ、12λ——角桩冲跨比,01111/h a =λ,01212/h a =λ,其值均应满足0.25~1.0的要求。

11a 、12a ——从承台底角桩顶内边缘引045冲切线与承台顶面相交点至角桩内边缘的水平距离;当桩(墙)边或承台变阶处位于该045线以内时,则取由柱(墙)边或承台变阶处与桩内边缘连线为冲切锥体的锥线。

相关主题